五年制高职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以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2-12-03王云峰董敏
王云峰 董敏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9)
前言
核心素养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已然成为热点问题。体育精神(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实践(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健康促进(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三个方面已经被公认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本文研究重点根据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五年制高职校学生情况,提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1、学科核心素养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界定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3月30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专门组织研究人员针对各阶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进行研究。2016年,核心素养的内涵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被进一步指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是学生发展应该有的核心素养。
学科素养是学生们通过学习增加所学学科方向所应该必备的基础能力、技能和知识,并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判断与解决相关学科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和量化,要体现出学科的育人价值,要求学生学习完这门学科后所要形成的能力和品格,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 。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即是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的适应学生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对应的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
2、学科核心素养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在学习某种学科课程中学会掌握进而形成的实用、持续、关键、重要的素养,在接受不同学段的课程教育中逐渐养成的最具该学科特征的关键成就与能力。《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学科之间既要有共同的核心素养,也要有各学科自身的核心素养。乔丽君提出,培养一门学科的核心能力即是培养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邵朝友等人在研究过程中提出,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链接与结合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一门新课程,学科自身的核心素养也是对学科教育价值的一种根本体现。
2016年,“学科核心素养”被作为课程标准纳入了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组在相关课题研究当中,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组在研究过程中将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在对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技能、品质和经验的综合体现。同时也发表了包括数学、语文、体育等20个学科84项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近年来,高中课标组专家主要从运动实践、体育精神、健康促进三方面对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进行了重新的构建。
3、五年制高职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于素梅指出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由体育精神 (体育情感和体育品)、运动实践(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健康促进(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组成的,是由学生在体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必需的,是各个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而成的适应自身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与能力。同时于素梅老师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应把握的关键与有效策略》和《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也提出了具有可操作的有效的塑造体育情感与品格、培养运动能力与习惯、加强健康知识与行为保障的方法策略。刘亚茹认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结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髙中生身体发展特点、课程实施实践等方面来培养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于五年制高职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尚未见到相关报道,本研究针对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的现实情况对于培养学生在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及健康促进的体育核心素养提出以下建议。
3.1、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培养包含对体育情感的培养和对体育品格的培养,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过程中不能够只通过一些简单的教学方式方法,简单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的,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方法真正的让学生对体育的产生兴趣,并能够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过程当中来。在把握兴趣产生的过程的同时注意及时的引导学生养成体育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首先,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比如说,利用体育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利用田径的背越式跳高等挑战类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挑战,喜欢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学生往往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引导就能够长期的坚持体育锻炼,但对于自我挑战意识薄弱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就会选择放弃或是退缩。对于这类体育项目的教学,就需要体育教师就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去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如利用摸高、跳橡皮筋等各种不同的,学生喜欢的,乐于参与的形式,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参与到体育运动项目中,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克服恐惧心的目的;对于篮足排等团队合作类体育运动项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安排团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如多采取分组教学比赛让学生们在集体合作的过程中达到合作意识培养的目的;
其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和体育品格的形成。例如,投篮在开展篮球运动项目的主要兴趣点,那么如果我们教师在开展篮球项目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让学生经常性的参与投篮的练习,学生是很难对篮球产生强烈的兴趣,所以,教学过程中多安排一些体验性练习,让学生投篮中找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另外,比赛也是是五年制高职校学生们最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
再者,要善于抓住育人的时机。体育情感的培养和良好体育品格形成的关键是教育,如何把握体育教学中的育人的时机更为关键。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忽略了对体育课堂只是在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动作,并指导纠正学生的技能动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练习期间的育人时机。例如,在教学过程体育教师中发现勇敢拼搏的学生、比赛失利不应该相互指责而是相互鼓励的学生等,教师都应该巧妙地抓住合适的时间与机会。培养学生体育情感、塑造学生的体育品格都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有时,任课老师抓住了育人时机也实施了育人,但随着说教的结束育人也就此结束,并没有监控整个育人过程,如有的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违反规则,老师提醒以后,学生依然没有进行改正,因此需要老师不仅仅能够及时发现,而且要在二次实施能够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引导工作,要将整个育人工作灌输到整个课堂之中。除此之外,要想更好的让学生们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需要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互通才行。
3.2、提高运动实践能力
提高运动实践能力即时要提高运动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只有同学们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和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学生的运动实践才能算是落到了实处。习惯的培养,在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21天效应”理论,是指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练习21天的坚持,才能够形成,而体育课对于五年制高职校学生来说,只有2-3次课,不能够完全靠仅有的体育课去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我们必须要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去培养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动员学生动起来,并且能够开心的动起来,只有学生开心的动起来,才会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去坚持动起来,也就是让学生享受快乐体育,但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又不能为了乐而乐,而要把握为了健康、为了学习技能而乐,快乐体育,寓教于乐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运动技能,养成运动习惯。
课堂的快乐学习,为课下的快乐运动打好基础。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后,进行更多的锻炼,例如,体育教师在上完几个班级的篮球项目教学后,抓住学生“领导”,让他们自己组织篮球比赛,同时,体育老师担任裁判工作,让学生们在竞赛的氛围中增加对篮球这项运动的喜爱程度,势必会让学生在课后更多的自行组织,加强练习。
运动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体育老师的职责,还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家庭等方面相关。如果学生家长平时喜欢各种体育运动,那么,学生在家庭的这种爱动环境下,势必也会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因此,关于学生运动实践方面的培养,需要做到家校合作,学校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的教学,保证学生课堂上的练习时间,课外组织好各项体育活动,与此同时,学生家长配合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家庭体育作业,家校结合,能够更好的完成学生运动实践方面的培养。
3.3、健康促进方面的培养
健康促进主要包含健康知识和行为方面的提升,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并没有被引起高度的重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以后,关于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工作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五年制高职校学生来说,如何提升学生的健康行为和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
首先,健康意识的形成需要教师的主动引导。对于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上用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去用各种方式主动的、正确的引导学生。例如,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老师要告诉学生们做准备活动的用意是什么,和健康有什么关系;在力量素质训练过程中,要告诉学生训练动作准确到位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够更好的避免运动损伤;在足球运动过程中,崴脚现象发生时,应该怎样及时的处理,这样处理对于健康有什么好处等等;
其次,对于学生的健康行为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健康行为的引动于健康意识的引导一样重要,也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引导。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不能够有故意的垫脚行为,在争抢篮板时动作过大的行为,教师一定要停下比赛,及时阻止;在操场上不管是不是你班级的学生,一旦发现追逐打闹,及时制止,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们在课下,校外参加体育活动是要注意危险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五年制高职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需要做到把握学生的兴趣,抓住课堂的育人时机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通过体育课堂的认真组织实施和课内外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运动实践;加强课内外、家校结合,共同培养提升学生们的健康促进促进方面的关键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