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生劳动教育策略探究

2022-12-02王建勤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立德树人德育

王建勤

[摘 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劳育与德育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当前部分农村中学生的劳动教育遭遇困境:学校、家庭、社会不够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得不到有效落实。农村中学教师应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德育与劳育并举,创新劳育方式;充分利用劳育资源,切实采取有效策略,以劳育促进德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劳动教育;德育;农村;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24-0077-03

随着国家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但农村中学的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弱化,部分农村中学生不会也不愿劳动,思想道德素质下降,淡化、弱化劳动教育的负面影响已经凸显。劳育是德育之基,只有德育与劳育并举,两者才能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农村中学教师应认真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正确的认识指导劳动教育实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一、深化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一)我国古代人民对劳动的认识

《周易·象传》中指出:“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这强调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人类只有从事生产劳动才能生存。先儒认为,劳动关系稳定是社会稳定、繁荣、和谐的前提,勤劳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和精神支柱,而且,在劳动中只有分工合作才能互通有无。

(二)当前劳动教育的紧迫性

农村中学重智育,轻德育和劳育,致使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高。部分农村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尊重劳动者;部分农村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能按时完成学校分配的劳动任务;部分农村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缺乏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立德树人”的大教育背景下,学校把劳育纳入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二、确立劳动教育目标

农村中学教师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价值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格养成——培养健全人格”为教育理念,将课本知识和劳动实践相结合,使劳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德育与劳育并举,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使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劳动价值判断和劳动价值选择;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让新时代劳动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一)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劳动任务适时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使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讲好劳动教育故事,做好“与劳动者零距离接触”的活动规划。

例如,我校每学期会召开3至4次劳动教育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从准备到召开再到会后效果评估都有校领导的全程参与。为使主题班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各班班主任想尽了办法。如有的教师邀请窑街矿务局的劳模参加主题班会,给学生讲关于劳动的故事,与学生分享劳动感悟;有的教师不定时地让学生邀请自己平凡而又伟大、勤劳可敬的父母来学校分享他们学习、劳动、成长的经历。通过主题班会,学生了解了孙家栋、李万君、屠呦呦、袁隆平等人辛勤劳动又勇于创新的感人故事。学生通过“劳动英雄”的故事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劳动创造价值,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同时还深刻体会到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劳动人民的无私奉献,劳动助力祖国强大。这样开展劳动教育,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

1.打造“劳动教室”

教室除了要具有“六室功能”,还应该具有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的功能。为了渲染劳动教育气氛,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笔者加强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打造“劳动教室”。笔者以“为幸福生活而奋斗”为班级愿景,以“勞动最美丽”为班级口号,教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教室的图书角摆放弘扬勤俭节约、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等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书籍;在教室后墙的板报开设专栏,张贴展现劳动美的优秀作文、书法作品、手抄报,为“劳动教室”增添色彩。另外,在农忙季节,笔者还会要求家长带领孩子下地干活并让其详细记录劳动过程,写出劳动感悟,表达对家长的感恩和敬重。长期的坚持,使家长认识到劳动能让孩子的道德品质得以提升,这样劳动教育自然会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2.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学校应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以优化育人环境,厚植劳动情怀。我校每学期有2至3次大型劳动教育活动,每个班级有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每个学生有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劳动计划,周三下午的大课间还专门设立了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社团活动,如剪纸、手工缝补、水果拼盘、橡皮泥手工制作等。我校还设置了劳动模范专栏,对劳动典范进行宣传,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和鼓舞师生。结合与劳动相关的节假日,各个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懂得感恩、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营造良好的校园劳动教育氛围。这样,勤劳、奋进、诚信、尊重劳动蔚然成风,劳动精神深入人心。

3.发挥餐桌文化的育人功能

我校学生基本上都在学校食堂里用餐,因此学校借助餐桌文化促进德育和劳育相融合,充分发挥餐桌文化的育人功能。食堂门口、墙面、取餐窗口、餐桌等的文化建设以勤俭节约、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为主旋律,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排队、取餐、进餐是否有序,有无打闹现象,桌椅摆放是否整齐,食物有无浪费,是否节约用水等方面进行评分,每月选出优秀班集体予以表扬。每学期在食堂开展学生厨艺和劳动成果展示、创新家常菜烹调方法等活动,把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上举措有效地发挥了餐桌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的思想品格和劳动素养明显提升。

(三)积极开拓学校劳动教育新途径

1.将劳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渗透到各学科

劳动教育应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渗透到各学科。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对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秀劳动品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

2.开发《古风陶韵》校本课程

为了充分发挥传统工艺制作项目的育人功能,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教师在王军军老师的带领下开发了红古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古风陶韵》。此课程以窑街黑陶为主体,重点阐述具有红古地域特色的制陶文化。教师对黑陶的渊源、特点、制作过程、代表作品以及传承人的介绍,让学生深入了解红古的黑陶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促使学生自觉传承优秀的红古文化。在学习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和泥、拉坯、打磨等活动,手脑并用,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了快乐,感悟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陶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虽然制陶又累又脏,但学生在劳动中收获了快乐,得到了成长,培养了吃苦耐劳、创新、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

3.打造“创客教室”

“创客”是指基于劳动和技术,勇于创新,将自己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教室”通过劳动与技术应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利用技术,将创意“物化”的自主开放的学习平台。我校积极探索学科与人工智能(AI)的融合,打造了“创客教室”。

例如,我校学生包国安在学习之余常通过“创客教室”自由想象、大胆创新,他设计的“扶老助残协作起身座椅机器人”能够辅助行动不便的人起身,使用时非常省力且轻便安全。学生用智慧和双手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劳动可助力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拓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

1.立足研学实践教育,开启“劳动引领科技 ,劳动创造未来”的研学之旅

为了进一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使《古风陶韵》校本课程延伸至课外,让学生更加直观、真实地感受陶文化的魅力,我校开启了“劳动引领科技 ,劳动创造未来”的研学之旅。

在白银市平川区的陶瓷小镇,学生亲历了陶瓷的制作过程,从和泥到拉坯再到打磨,他们赋予了泥巴生命,在他们双手的作用下陶坯温柔、顺从地一边旋转一边升高,慢慢成形,恰似生命的流转。当学生看到乱七八糟的泥团在手中逐渐成形并栩栩如生时,他们无法掩饰内心的快乐与满足,而这都是劳动带来的。

在腾格里沙漠,学生手工扎制“麦草方格”,感受“寸草遮丈风”。“麦草方格”固沙法是治沙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实验创造出来的,以当地的麦秸为材料,有效挡住了流沙的进攻。在“麦草方格”固沙实践过程中,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其中男生挖沙坑,女生将麦草扎制成方格铺在沙坑里,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麦草根部,留麦草的1/3自然地立在四周。学生团结协作,不到半天工夫,一大片沙漠就被扎制的麦草点缀好了。学生感言:“扎制的麦草随风舞动,好美啊!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音符。劳动让沙漠中也有生命扎根发芽,劳动最美丽。我们深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立志保护好生态环境。”

通过此次研学,学生切身体会到了“劳动引领科技,劳动创造未来”, 进而崇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2.建立“开心农场”劳动实践基地

我校在学校周边开辟了一块玉米种植和蔬菜栽培实践田,建立了“开心农场”劳动实践基地。春季,师生一起锄地一起流汗,小心翼翼地播下種子,期待生命的幻化。慢慢地,蔬菜小苗破土而出,学生给它浇水、除草、松土、施肥,照顾得无微不至。时常有学生在上下学的路上主动去农场,看看蔬菜的长势如何,有没有生虫,是否需要浇水。夏季蔬菜成熟了,学校举行了简单而有意义的采摘仪式,师生一起分享劳动果实,品味“种的辛苦”和“收的喜悦”。秋季,学生捧着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喜形于色,非常珍惜这些倾注了他们心血的劳动果实。通过这样的劳动实践,相信每个学生都会获得受益终身的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

3.参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直观感受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

学校组织学生多次参观位于兰州市白土路的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让学生直观感受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无土栽培、滴水灌溉、平板操控温度和湿度等农业科技让学生十分好奇与向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科学种植的乐趣,领悟到是科学家的辛勤劳动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因此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和传承他们的工匠精神。

(五)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教师应带头重视劳动教育,上好劳动教育课。学校党支部书记应组织党员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要求全体党员教师以实际行动引领其他普通教师重视劳动教育。我校有一大片花园是党员责任田,全体党员教师要以“三不怕”精神种好责任田。夏天炎炎烈日,党员教师依然在责任田里辛勤劳作,汗水浸透衣背,浇灌出美丽的花朵,为师生创造了优美的环境。

(六)家校联动,社会助力,共同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家风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家长在家庭劳动中应言传身教,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家长应鼓励孩子掌握劳动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应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加强家校沟通交流,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取得“1+1>2”的效果。另外,社会助力劳动教育,为其提供资源保障。工厂、农场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亲历劳动过程。群团组织搭建平台,支持学生到社区、福利院、敬老院等地参加志愿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我校德育与劳育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果: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能自觉参与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道德品质得以提升,具备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智力水平得到提高;心灵得以滋养、体魄变得更加强健。

总之,加强劳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农村中学应把准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遵循劳动教育规律,与时俱进地开创劳动教育新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参   考   文   献   ]

[1]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M].萧勇,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  白雪苹.对当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缺失的“冷”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4(13):82-84.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立德树人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