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古匡时 返本开新
——评王中焰教授专著《蔡襄书学研究》

2022-12-02陈爱民南京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8期
关键词:书学蔡襄教授

◆陈爱民(南京)

《蔡襄书学研究》是王中焰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复经多年打磨而成。今由中华书局出版,嘉惠学界艺林,功莫大焉。

一、此著填补了对蔡襄书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的空白

统观以往对于蔡襄书学的研究,限于论者自身书法修为、眼界、立场以及所掌握资料,大都仅着眼于某些局部方面,因而历来蔡襄书学研究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王中焰教授此著联系蔡襄仕途际遇,综合其书学思想、书法实践以及历代对其评述,构建起蔡襄书学研究的框架,并从社会学、历史学、文献学、考据学、美学、书法学等诸多方面对蔡襄书学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考察与系统论述。这是迄今蔡襄书学研究中最为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这一大特色,仅从此著目录即可知其构思。

此著主体部分由上篇蔡襄书学思想研究、中篇蔡襄书法实践研究、下篇蔡襄书法评论考辨三部分构成,呈现出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印证、文献综合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特点,全书钩玄索隐,图文互证,辨析入里,独树新见,给读者客观而系统地还原了蔡襄及其书学的历史真实。而书后附录一蔡襄书论辑注、附录二蔡襄文房杂论辑注等也是王教授积多年之功、广泛搜罗、精心甄别、归纳整理而成,堪称目前蔡襄书学研究中搜罗整理最为详实而全面的研究资料,为日后学者进一步研究蔡襄书学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亦成为此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以“尚古匡时、寓意存真”高度概括蔡襄书学的核心要义,是此著对蔡襄书学研究的又一重要贡献

中国书法为什么要“尚古”?首先在于“古”书法经典其作本身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和不竭的能量,规定着后世书法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发展方向。“古”书法经典之作既具有稳定性、深刻性,也具有动态性、丰富性和前瞻性。古代书法经典大都具有永恒性,超越时空,历久弥新。譬如母爱,既无古今之分,亦无中外之别,只要人类存在,母爱就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其次对“古”书法经典之作的回归与崇尚,是后世书法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健康发展的保障。只有植根书法传统,后世书法创新才会有源头活水。崇尚古意、古韵,是崇尚古代书法精神性的内质,并非仅仅是书法表面的形式。而当后世书法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偏离了书法传统,出现了书法迷乱、衰败的颓势,这时倡导复古,回归书法传统,就有了“匡时”的重要作用。“尚古匡时”应当是历代有识之士对于书法颓势的力挽狂澜、拨乱反正和正本清源。

王中焰教授在《蔡襄书学研究》导论部分即开宗明义,以“尚古匡时、寓意存真”高屋建瓴地提炼出蔡襄书学的核心要义,认为蔡襄全面“尚古”的思想是以崇古、味古、践古为其书学基本立足点,而蔡襄书法之“我意”“真意”则寄寓于其所倡导的“古法”“古意”之中,从而铸就了其书法“敛才于法”“锦囊裹锥”“不以书能而能”“主神次形”的书法审美高度,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蔡襄书学思想及书法实践在宋初确乎是赓续传统、匡正时弊、成就大我,厥功甚伟。

研究蔡襄书学之“尚古匡时、寓意存真”,倡导“尚古”不仅体现了王教授书法研究的历史观,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代盲目创新、急功近利的现实中可以引起有识之士对书法的本质、生存和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深入反思与探讨。回眸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每一次辉煌,其所产生和创造的一切往往富有极大的潜力,为后世书法的每一次新变以及生存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在对书法历史的回眸中,在对书法传统的复兴中,后世书法不断从历史传统中的汲取营养和熔铸力量。

在中国书法史上,无论先秦篆书、两汉隶书,还是魏晋、唐宋楷书、行草书,都创造了极其辉煌而内蕴丰富的书法艺术,积淀了诸体书法最为本质的艺术规定性。后世的书法只有在传承前代书法艺术规定性的基础上才会有所创新发展。我们对书法的艺术规定性的理解、对书法艺术的创新追求,常常与对古代书法的回归紧密相联,通过对古代书法的溯源,探寻书法艺术形成的基本规律,从而把握书法的艺术规定性,奠定创新求变的坚实基础。因此,对于蔡襄而言,“尚古”主要是指晋唐楷书、行草书之古,“匡时”则是针对北宋初年书法承五代之余绪而呈现颓势的力挽狂澜。而对于王中焰教授书学研究而论,其“尚古”的范围则远绍晋唐而直接先秦、秦汉篆隶书法传统,而“匡时”则是立足于二十一世纪初对当代书法偏离传统倾向的拨乱反正,更为中国书法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此著对于历代蔡襄书学研究鞭辟入里、切中肯綮的辨析,堪称当代书法批评的经典之作

王中焰教授以强烈的历史观介入蔡襄书学研究,在蔡襄书学研究中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示了蔡襄是一位崇尚书法古意的书家,其尚古的本质也就是返本,即深入书法传统。通观全书,可以看到,王教授对于蔡襄书学的研究客观而公正,系统而辩证,既不趋时风,亦不为贤者讳,表现出其应有的学术担当与胸襟。

当代书坛存在着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书法现象,而当代书学研究中更缺少有的放矢的学术批评和健康的学术争鸣。无论是书法创作实践,还是书学研究,都必须有赖于独具慧眼而又科学客观的书法批评,而一个有所作为的书法理论家,必须反对平庸、反对流俗,永远保持学者应有的独立精神和清醒头脑。针对历代尤其是当代有关蔡襄书学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偏颇,王中焰教授在此著中不为贤者讳的学术勇气尤其令人敬佩。譬如第六章蔡襄书法两大批评辨析中,对当代书法理论界一些持论者的批评,皆能考辨精详、去伪存真、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处处闪烁着辩证思维的光辉和力量,启迪读者何为对待传统书学的应有态度。

因此,王教授研究蔡襄书学,其立足点不仅仅研究蔡襄书学本身、反思蔡襄书学的独特价值,更在于警醒当代书坛、为当代书法的良性发展提出警醒和深思并指明方向。从此等意义上而言,此著堪称一部当代书法批评的经典之作。

四、此著体现了著者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使命意识

中国传统书法博大精深,是当代书法健康发展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资源。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极具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派。立足于复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新时代,传承与创新中国书法艺术,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与文化战略意义。

王中焰教授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使命意识,深入挖掘传统书学中有益当代的健康发展的因素。诚如王教授书中所言:“蔡襄的为人及其书法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充分诠释了一个传统文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笃行,这恰恰也是当代社会极为需要和提倡的文化价值。”这种表述既明确揭示了此著研究的宗旨,也体现了王教授对传统书学的文化自信和卓见远识。王教授年富力强,勇猛精进,其书法诸体兼通,又旁涉绘画篆刻,学术与创作并重,故能在书学研究中既尊重历史事实而又极具当代视野,既能返本而又能别开新境,实非常人所能达到。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王教授在蔡襄书学研究中充盈着一种强烈的当代意识和文化使命感,将自己融入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作出积极贡献,尤其令人感佩。

记得牟宗三先生曾经说过:“无论为人或为学,同是要拿出我们的真实生命才能够有点真实的结果。”《蔡襄书学研究》正是王中焰教授以其真实生命获得的真实的结果,故笔者愿意向读者朋友推荐之。

猜你喜欢

书学蔡襄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五代书法与中国书学的唐宋转型
蔡襄
朱熹书法伦理思想之形成与嬗变刍议
上图馆藏《范司马公词翰》赏析——兼述范钦为人处世及书学造诣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