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思考
2022-12-02张祝宁
张祝宁
诸暨市人民政府大唐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浙江诸暨 311800
土壤污染具有来源复杂、影响目标多样、农业种类繁多等特征。土壤污染后,有毒有害物质经生物体的吸收而富集,可严重影响农业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较为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土壤科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积极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身体健康。
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土壤污染是指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污染物以及废弃物,或杂物,这些杂物在经年累月过后渗入到土壤中,严重侵蚀土壤,导致土壤发生质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功能。为了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很多地方过度利用自然资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业集约化、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发展脚步,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无法处理的杂物和污染物,这些物质渗透到土壤中便会严重污染土壤。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时,频繁地使用农业化肥,致使农业良田被农药、化肥、重金属所侵害,影响了粮食安全以及环境生态安全,长远来看极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 土壤污染危害及成因分析
2.1 土壤污染危害
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1)土壤被污染后会影响农作物的整体产量。例如,土壤中存在严重的重金属,产生重金属污染现象,便会危害农作物,导致农作物本身的重金属严重超标。如果农作物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则无法食用,一旦食用了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重金属超标还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农作物的市场销售。(2)土壤遭到污染会影响农作物质量。土壤污染不仅会影响农作物产量,还会降低农作物质量,如城郊近邻地区的土壤遭到污染,附近的蔬菜种植产业、水果种植产业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3)土壤污染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如果土壤污染程度极其严重,则有可能为人类带来难以逆转的危害,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可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2 土壤污染成因
(1)化肥污染。化肥污染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是极其重要的物资,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较大的作用。但是一些农户过度追求农作物高产,长期使用大量的化肥,导致农作物不能将这些化肥彻底吸收,出现化肥用量过剩的现象,影响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酸化,使耕作层变得脆弱。
(2)农药污染,。农药可防止农作物遭到病虫害的侵害。在使用农药时,有些农户未科学地选择农药品种,农药使用方法不当,导致农药使用剂量偏多,浓度偏高,用药时间不合理,农药残留,威胁土壤系统,农作物不能有效吸收农药,降解能力下降,导致土壤载体功能遭到破坏。
(3)农业废弃物污染。农业废弃物污染包含农作物种植时的化肥及农药。在养殖生产时,如果畜禽的粪便等垃圾处理得不合理同样会影响土壤。农作物废弃物是带毒物质,如果这些物质没有被无害化处理,而是被乱排乱扔,会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
(4)工业污染及生活污染。我国属于工业大国,近些年的工业产业迅猛发展,加上我国人口较多,人们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这便产生了众多的工业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工业污水中具有众多重金属及病原菌,这些物质十分有害。同时,由于人们欠缺环保意识,在产生的生活垃圾后,并未经过高效、无害化的处理,便随意丢弃排放,则会为土壤带来破坏性的影响[1]。
3 新形势下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3.1 土壤污染预防技术分析
3.1.1 科学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及农药超标是导致土壤被污染的关键原因。为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就需要科学地使用化肥,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应用量,切记不可过多使用农药及化肥。农药销售商以及化肥销售商,应选择和资质较高的厂家进行合作,购入高效、低残留农药。同时,在运输以及保存农药时,也要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按照生产厂家的运输要求和保存标准运输,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导致化肥和农药遭到破损,如若化肥、农药出现破损,农户担心药效不足,便会增加使用量,严重污染土壤。所以,应从根源上防止用量超标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作为农户,在应用化肥和农药时,也要按照销售商给出的标准,严格的操作,规范应用流程,科学使用化肥及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喷洒范围以及喷洒频率,以防止农药和化肥用量过度而污染土壤。
3.1.2 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法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尤其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通过使用农作物防治病虫害时应严格控制化学药物对土壤的污染。同时,也能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在防治病虫害时可以使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益虫以及益鸟,或者可以应用病原微生物,这些都可以进一步科学治理农作物病虫害。例如,防治棉铃虫时可以使用赤眼蜂;整治病虫害时还可以使用微生物灯罩杀虫技术。
3.1.3 垃圾有效分类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垃圾,都需要进行分类处理。针对垃圾展开深埋处理、回收利用或者是焚烧,防止出现随意堆放垃圾的问题。如果随意堆放垃圾,便会污染土壤。在具体操作时,结合不同的分类,针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与利用,这样既可以防止其对土壤带来污染,同时也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针对不可回收,但是可以焚烧的垃圾,就需要将其焚烧发电,以便能达到环保、绿色发展要求。针对一些难以回收,且不可焚烧的垃圾,就需要通过深埋的方法有效处理,防止其污染土壤。需要注意的一点,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强对垃圾处理的宣传力度,以保障所有群众都能在思想上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2]。
3.1.4 严格准入,保证用地土壤安全关于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应提高准入门槛。通过不同部门的联动管理,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创建优良的生态环境空间,保障住建部门、规划部门、国土部门、经信部门的监管流程得以优化。针对被列入疑似污染地块,则需要由生态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管,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工作和治理修复工作,需要由多方主体共同制定相关责任机制,做好调查评估、风险评估以及效果评估,针对工业用地以及经营性用地租赁应用的,需要在租赁合同中明确地指出土壤环境的调查评估责任、治理责任、修复责任,对应的负责人要在落实相关工作活动实践中负起自身职责,从源头上控制土壤管理问题,防止土壤被污染[3]。
3.1.5 注重修复和预防并重土壤环境污染的大多都会残留在土壤深层中,很少会跟随地下径流迁移又或通过大气环境大范围的传播。如今,我国污染并未得到高效治理的土壤面积仍然很大,从整体上来看,历史遗留的土壤环境治理问题非常严重。在绿色发展理念之下,我国早已将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放在了较高的战略高度上,为了能够有效防止土壤环境被污染,就需要注重修复以及预防并举的措施,既要修复,又要在修复前期做好预防工作,而且在预防过程中要做好修复预案。
土壤修复通常采取异位修复技术,倾向于在短暂时间内快速完成修复工作。土壤修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地块后期开发、规划和现状不符合,无法最大化利用资源,又或者大量应用化学药剂,出现潜在风险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因其相关人员的重视,强化土壤环境污染预防力度,采用多种复原修复技术有效进行预防和治理,防止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4]。
3.2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3.2.1 翻土及换土技术在具体生活过程中,如果污染并非特别严重的土壤,可以通过相关工作人员使用深翻技术,把被污染的土壤翻至土层的最深部位,通过深层土壤修复能力,改善土壤质量,从而达到理想化的土壤治理效果。如果土壤污染区域相对严重,难以通过一般的深翻技术治理,就可以将表层被严重污染的土壤铲除[5]。然后,将这些土壤进行更换,应用其他未曾被污染的客土加以替代,从而提高土壤治理的效果,这种治理技术适合在污染面积偏小的地方实施。
3.2.2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生物降解的方法或植物吸收方法可以进一步净化土壤。例如,蚯蚓具有良好的土壤净化能力,能够净化重金属和农业农药残留等物质[6];植物中的羊齿类铁角蕨属植物可以吸收重金属。因此,可以广泛种植这一类植物,大规模使用蚯蚓,高效净化被污染土壤,改善土壤状况,达到理想化的治理效果。
3.2.3 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可以保障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有效治理被污染的土壤。例如,若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酸性污染物,可以应用石灰和酸性污染物产生反应,提高土壤pH值,使之与土壤中的各种重金属成分发生反应,转化成氢氧化物,达到沉淀的效果,减轻对土壤带来的损害性影响。此外,如果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硝石,可用氮肥综合硝元素。
3.2.4 科学应用有机肥料在处理被污染的土壤时,有机肥料能够增加土壤含肥量,在提高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强化土壤本身的净化能力和效果。如果土壤中有较大数量的重金属,则可以灵活地应用有机肥料,通过有机肥料能够吸附重金属,改善土壤品质,达到高效治理土壤的目的。在农业生产时,科学地选择化肥的品类,通过应用有机肥、无机肥,合理使用不同的化肥,精准施肥,控制化肥使用量,对提高农业生产质量非常关键,只有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量才能进一步防止土壤被污染,保障耕地耕作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提高生态效益[7]。
3.2.5 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技术污染土壤在修复后,需要通过验收后,才能再次入土流转周期被开发或者是利用。为了避免土地会遭到二次污染,就需要结合地区的发展规划要求,在这一基础上全面地针对土地用途进行合理规划,探索更有效的土地利用模式。具体实践时,可以积极向发达国家取经,结合宗地可持续管理经验,使用可持续利用技术,采取宗地机会矩阵以及场地概念模型工具,对土壤生命周期进行评价,识别、分析土地再利用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地增加土地使用价值,提高其增值服务水平以及土地再开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满足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的发展要求。
3.2.6 用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技术用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涉及暴露评估、危害识别以及毒性评估等,而且要明确风险表征,确定修复目标。结合场地实际状况,考虑到土地规划使用方式,识别敏感受体以及暴露途径等,进一步了解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和具体性质参数,创建污染物迁移模型,在这一基础上形成高效的风险评估模型,针对暴露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如果暴露风险超出了当前土地用途整治值,就需要进行有效处理,考虑到修复成本和时间因素,详细确定修复指标,针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并且做好后期场地再开发利用的决策。
3.2.7 土壤污染防治全过程监管技术创建监管制度,属于展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必要途径,应用全过程监管技术,针对土壤污染防范、日常生产活动以及后期修复等过程进行有效监督,联合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其他权责部门,发挥社会群体力量,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即可切实增强土地污染监督力度,避免个别企业出现非法堆放废弃物或者是转移废弃物的问题,从根源上避免出现污染土壤的行为和现象,达到高效保护土壤的效果。
4 结束语
土壤遭到污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国目前的土壤污染情况相对严重。为了能够给群众带来优良的生活环境,并且保障粮食安全,则要重视防治土壤污染问题。因此,就要针对现存在的土壤污染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治理技术,并且应用高效的治理方法,以便能科学预防土壤污染问题的出现,并且将已经污染的土壤进行有效的治理,从而提高土壤品质、增加耕作面积、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并且为人类创造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