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教育
2022-12-01李敏
李敏
“垃圾分类”是一项全民受益的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父母、教师需要共同完成的功课。“垃圾分类”看似简单,其实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能保护环境,也能为环卫工人减轻工作负担,还能减少资源浪费,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小学生垃圾分类的养成教育十分重要。
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要从娃娃抓起”,因而学校教育尤为关键。笔者认为要从小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提高小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学生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更多的学生学会垃圾分类,就能带动更多的家庭参与进来,从而带动全社会加入到这一行动中来。
一、源起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地球上的垃圾只有正确处理、资源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才能得到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才会更美好。因此,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活动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学校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学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小学生垃圾分类的养成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促进学生向更加全面化的方向发展。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人还没有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甚至不会将垃圾分类处理。学校里,教师没有有意识地讲解相关知识;在家里,家长随意乱丢垃圾,没有起到榜样带头作用,这样只会让学生也将垃圾随意丢弃在道路边、校园内。因而小学生垃圾分类的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认识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做到资源再利用。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可以将这种好习惯带到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而做到知行统一、家校合一。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学校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公益活动,如“义务清扫街道”“敬老院尊老爱老”等,帮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环保知识、节约理念、劳动意识渗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养成好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垃圾分类活动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该抓住机会,对其进行培养教育,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减少垃圾污染、保护环境的作用,提高了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还可以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有素质的优秀社会公民。
(一)垃圾分类,培养学生接受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我们身处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不被时代抛弃,就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垃圾分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从生活垃圾着手,身体力行,给学生作榜样,鼓励学生把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应用于实践,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处理,做好分类。这便是“学以致用”的生动教材了。
(二)垃圾分类,培养学生的辨别整理能力
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垃圾,通过给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区分、整理归纳能力。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看一些垃圾分类的小视频,做一些垃圾分类的小游戏等,学会按标准分类。家长也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把自己的衣服按季节不同分类放在衣橱里,玩具按材质不同分类放入玩具收纳盒里,零食则按照日期不同分类放置到冰箱里……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拥有“辨别区分、归纳整理”的能力。
(三)垃圾分类,培养学生的耐心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耐心是高尚的秉性,坚韧是伟大的气质。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便失去了灵魂。”我们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气质的人,一个有灵魂的人。垃圾分类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让其磨练出耐性。总有一天,这颗耐心的种子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为学生的人生道路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三、如何培养垃圾分类习惯
(一)培养学生们的垃圾分类意识
教师可以以学校为主要基地,教学生关于垃圾的基本常识,正确区分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增强学生环保节约意识。可以通过品德课、主题班会、课后实践课等完成垃圾分类的养成教育。然而,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在学校,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垃圾分类意识,并持续地将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给学生,可以通过列举身边实例的方法,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在家里,家长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日常家务活动,将生活中产生的各类垃圾有意识地分类投放,帮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学生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可以通过做社区垃圾分类的“小志愿者”、帮助社区内的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参与相关公益活动等,做一个有文化、有素质的小公民。
(二)培养学生们的劳动理念
教师可以将主题班会设置为“垃圾分类我最行”,让学生们在班会上自由发言,说一说在家里是怎样帮家长做家务的,家里的垃圾是怎样分类处理的。此外,每天校园、教室的卫生打扫结束后,学生们可以分组对班级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劳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三)引导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
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参加关于垃圾分类投放和回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乐趣。用过的旧书本、不穿的旧衣服、各种零食礼物的包装盒等都是可回收物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它们收集起来,放入可回收垃圾桶,待积少成多后送到垃圾收购站一起处理。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们将卖垃圾的收入自由支配,购买所需物品,合理开支。这样学生可以切身实地地体会到参与垃圾分类处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為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垃圾分类的养成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为新时代的环保小公民。
(作者单位:宁津县柴胡店镇闫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