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进退

2022-12-01闻江蔚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42期
关键词:胯下之辱众人工具

闻江蔚

昌黎先生,名愈,字退之。愈,进也,从字义上与“退”相对。然而“进”与“退”是否真正相對呢?

进,众人之所好也;退,众人之所恶也。“进”即前进,意味着超越过去。不进则落后,也就是“退”,就会任人欺辱而无反抗之力。鸦片战争后我们“师夷长技以制夷”,正是出于对“进”的渴望,对“退”的悲痛。故常言道“人往高处走”,又说“不进则退”。

这样看来,似乎“进”与“退”是对立无疑了。然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让晚清政府得以苟延残喘,表面上看似乎相比原先的死局更“进”一步,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现实,层层剥削、深深苦难笼罩在人民头上,“进”变为了沉重的“退”。可见,“进”与“退”并不是绝对的。

那么为什么“进”与“退”可以相互转化呢?关键在于人的目光与认识。英国工业革命后生产力飞速提升,社会繁荣,然而环境污染接踵而至,伦敦数以万计的人死于呼吸道疾病。众人追求“进”本来无可厚非,但不能只看到短时间内的“进”,而忽略了随之相伴而生的“退”。急功近利、盲目的“进”会蒙昧人的心智,于是“进”转化为更具危害性的“退”,这便是古人所说的“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既然进未始不为退,那么退是否能为进呢?韩信受胯下之辱,便是退,然而并非懦弱之退,正因这一“退”,他才有后来用兵如神、略不世出的功成名就。刘邦在鸿门宴上向项羽告罪,得以全身而“退”,也正因这一“退”,他才有了日后实现宏图霸业之“进”。退不是胆怯,不是屈服,而是以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韬光养晦,以退为进,故而“贤人之退,未始不为进”。

进与退表面上是对立的,实则会相互转化。然而,众人常囿于一时的“进”,浮躁轻率地行动,当时虽欢喜获利,最后却只能沉重地“退”。人类为了发展而大肆开发自然资源,虽得一时发展,却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气候异常……便是不识进退的恶果。众人须摈弃功利的心态,冷静地选择持久、稳定的进,抛却短浅如泡沫的进,暂时从容而退,方能一直保持前进,否则“进”终究会沦为“退”。

我们始终在追求“进”,但我们不该困囿于“进”。当众人为了各自的“进”相互倾轧,人就被异化为工具,丧失了自我意志;当抽象的“进”成为主宰,我们所取得的一切“进”都不再有意义。无论进退,须知康德所言:人是目的,而非工具。

沉静省度,我们当叩问本心而知进退。

猜你喜欢

胯下之辱众人工具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放不下的“胯下之辱”:高档婚房里求锤得锤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锯木场
“巧用”工具
开会伤不起啊
教授“求辱”不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胯下之辱
海尔磁悬浮,敢为众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