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义县野猪危害调查

2022-12-01钟平华陈胜魁吴小雷饶成烨邓梦先李斌强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崇义县样线野猪

钟平华,承 勇,陈胜魁,吴小雷,饶成烨,邓梦先,李斌强

(1.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2.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 吉安343600;3.江西益森园农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江西 赣州341000;4.崇义县林业局,江西 赣州341300)

野猪(Sus scrofa)是分布广泛且经常与人类发生冲突的大型野生动物之一[1-2],给多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国内,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禁止猎捕、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等政策的有效实施,加上天敌数量较少,野猪繁殖速度较快,从而造成了我国一些地区的野猪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导致人与野猪的矛盾愈加恶化[3]。在我国吉林省珲春地区,2012-2013 年共发生野猪危害事件1 076 起,危害面积518.8 hm2,政府对当地农民的补偿金额达

363.2 万元[4]。国外野猪的危害同样频发,在美国,平均每个农场主每年损失几千美元,仅2015 年整个美国由于野猪造成的农业损失就高达15 亿美元[5];在意大利地中海撒丁岛东北部地区,2006-2012 年由野猪破坏农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83 982 欧元[1]。野猪与人类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深入了解其中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究减缓野猪危害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国内外目前亟需解决的野生动物管理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野猪一年四季均危害农作物,危害高峰期在2-4 月和10-12 月,主要受农作物收获期影响[6]。同时,农耕地的位置、距道路距离及距水源距离显著影响野猪对农耕地的危害,农耕地距道路和水源越近遭受的危害程度就越高[6]。然而,由于地理区域不同,其区域内的农作物种植类型、气候和降水均会产生显著差异,从而导致野猪危害农作物的类型和活动节律并不一致。因此,因地制宜开展野猪危害调查是野猪防控的关键环节。在江西省境内,仅少量研究涉及到野猪这一物种,王小明等[7]对江西井冈山野猪冬季卧息栖息地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发现野猪主要卧息栖息地以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灌丛较少。总体而言,江西野猪防控研究较为缺乏。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野猪危害事件时有发生(前期预调查),但关于当地的野猪分布、生境选择及对农作物的危害尚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野猪种群数量、分布和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为江西省崇义县及其它地区的野猪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1 研究地概况

崇义县地处江西省西南边陲,25°24′-25°55′ N,113°55′-114°38′ E,东与南康县接壤,南与大余县和广东省仁化县相交,西与湖南省汝城县、桂东县毗邻,北与上犹县交界。东西长约73 km,南北宽约59 km,总面积2 206.27 km2。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夏两季盛行季风,全年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雾日多,日照偏少,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无霜期长。但由于地形复杂,垂直高度差异大,山上山下,向阳面和背阳面,气候差异十分明显。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崇义县共有16 个乡(镇),于2021 年12 月-2022 年4 月,采用样线法在每个乡(镇)布设2 条样线,样线长度设置为2 km,共32 条样线。野猪调查共持续5 个月,选择6:00-10:00 和17:00-19:30 两个时间段进行野猪调查,借助奥林巴斯8×42 双筒望远镜记录样线两侧100 m 以内的野猪数量和痕迹,每条样线调查1 次。调查仅在晴天进行,避开不利天气(如大风和大雨),以减少取样偏差。调查过程中详细记录调查轨迹、生境类型、痕迹数量、海拔和经纬度等,调查区域图(图1)用ArcGIS10.2.2 制作。同时,结合调查问卷法走访各乡(镇)对当地野猪熟悉的护林员和农户,年龄为18 ~60 岁之间,以获取崇义县近3 a 内野猪活动痕迹、数量和出现时间等信息。本次共访问调查了16 个乡(镇),每个乡(镇)发放10 份问卷调查表,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60 份。

图1 崇义县野猪调查位点(a:崇义县野猪照片;b:野猪拱食痕迹)Fig. 1 Surveying sites of wild boar in Chongyi(a: wild boar photos; b: feeding spoor of wild boar)

2.2 数据分析

根据样线调查中的野猪痕迹来评估野猪密度,进而估算调查的乡镇和整个崇义县的野猪种群密度。由于野外难于根据野猪痕迹来进行个体识别,因此,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将间隔100 m 的痕迹作为独立有效痕迹点。野猪相对密度(D)、相对种群数量(N)计算公式如下:

式(1)、式(2)中,Ni为野猪的独立有效痕迹数量,L为样线的长度,W为样线的单侧观察宽度,n为调查样线的数量,S为调查区域的林地总面积。调查问卷分析中,将调查时间划分为4 个时间段,其中3-5 月划分为春季,6-8 月为夏季,9-11 月为秋季,12 月至次年2 月为冬季,分别统计野猪危害农作物的季节变化。将一日内的时间划分为3 个时段,其中5:00-12:00 为上午时段,12:00-18:00 为下午时段,18:00 次日5:00 为夜间时段,分别统计野猪危害农作物的时间变化。所有数据分析均在R(3.6.1)软件中完成。

3 结果与分析

3.1 野猪的种群密度

本次调查在所有样线和乡(镇)上均探测到野猪的活动痕迹,共发现野猪痕迹204 个,独立有效痕迹数量86 个(表1)。崇义县有效野猪痕迹密度为(0.69±0.42)头·km-2,依据全县林地面积(约1 726.66 km2),估算出全县野猪种群数量约为1 190~1 900 头。从各乡(镇)的野猪分布情况来看,文英乡、金坑乡、上堡乡和横水镇的有效野猪痕迹密度最高(表1),表明这4乡(镇)应该作为野猪防控的重点区域。

3.2 野猪的生境选择和危害农作物类型

在野猪生境选择方面,野猪痕迹数量分布较多的生境类型为竹林(n=61),其次为灌丛(n=39)、针阔混交林(n=35)、杉木林(n=25)、阔叶林(n=22)、针叶林(n=13)和茶树林(n=1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 a 内均见过野猪或其活动留下的痕迹的人数为160 人,占比100%,表明近几年以来,野猪活动较为频繁。当地受野猪危害的农作物最多的是红薯(Lpomoea batatas),其次是水稻(Oryza sativa)、大豆(Glycine max)、玉米(Zea mays)、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脐橙(Citrussinensis)和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等(表1)。

表1 崇义县野猪生境选择和危害农作物类型数据Tab. 1 Data of habitat selection and crop types damaged by wild boar in Chongyi

3.3 野猪的活动强度

访问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发生的野猪危害事件有较大的差异,最频繁的月份是7-10月,其次是12 月-翌年2 月,4 月-6 月有所缓和,夏季、秋季和冬季均为野猪危害高发期,春季较少(图2a)。在日活动强度上,野猪活动危害农作物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晚上和早上,中午较少(图2b)。

图2 崇义县野猪的活动强度Fig. 2 Activity intensity of wild boar in Chongyi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崇义县野猪种群密度、生境选择和危害农作物类型的本底情况调查,共发现野猪痕迹204 个,独立有效痕迹数量86 个。崇义县有效野猪痕迹密度为(0.69±0.42)头·km-2;生境类型以竹林为主,其次为灌丛、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阔叶林、针叶林和茶树林。

刘艳华等[8]对黑龙江老爷岭南部的野猪种群密度调查结果为(1.07±0.01)头·km-2,相关的野猪密度调查区域还包括黑龙江完达山[9](0.34±0.03)头·km-2、广东古田山[10](1.6~3.3)头·km-2和湖南省[11](0.59±0.23)头·km-2。与之相比,本次调查的结果较为可靠。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调查或者密度调查,仅使用单一方法,在实际的野外工作中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进一步的调查应结合红外相机进行,如利用随机遇见和时间停留模型评估野猪密

度[12-13]。

以往的调查显示,野猪并不会对脐橙和家禽(鸡、鸭等)造成伤害,但本调查证实野猪对脐橙和家禽同样具有伤害性,在实地走访过程中还发现一起野猪伤害人的事件。因此野猪对农作物、家禽和人类的冲突矛盾比较严重,亟待相关部门持续地监测,并作出科学的防控措施。由于野猪的出现地点离居民区距离较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传播猪流感和狂犬病等疾病的风险,造成家禽与野猪、人类与野猪共患疾病。野猪对崇义县农作物和家畜危害的原因可能与当地生境破碎化和林区食物资源缺乏有关,这些因素均可加剧人与野猪的冲突。同时,野猪的数量增加,也可能与缺少大型食肉型天敌有关。

野猪的生境选择以竹林为主,其次是灌丛和针阔混交林,与江西井冈山[7]和黑龙江凤凰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猪调查结果并不一致[14],与四川凉山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15]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野猪生境选择研究结果一致[16],这表明野猪的生境选择存在区域差异。周学义等[15]调查发现冬季野猪将巢主要建于灌丛,部分建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但不在针叶林建巢,而取食和排便发生在针叶林中。赵国静等[17]发现野猪偏好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靠近居民点的区域活动增加。因此,推测崇义县野猪的生境选择与调查的季节和生境异质性有关,本调查的时间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崇义县山区分布有大量的竹林,竹林在冬季和春季具有大量的竹笋,可为野猪提供大量的食物资源,这可能是导致本次调查竹林内具有较多野猪痕迹的原因。

崇义县野猪危害事件频发的月份是7-10 月,12月-翌年2 月,这可能与农作物的成熟时间息息相关,如早稻成熟时间在8-10 月,红薯成熟时间在9-10 月,综合表明野猪的危害具有季节动态性。冬季的野猪伤害事件频发的原因,可能与林区食物资源短缺有关,虽然林区有大量的竹笋可采食,但竹笋同样是当地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由此也反映了野猪与人争夺资源的现象。野猪在一天之内危害农作物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较少出现在白天,可能原因为野猪对人存在一定的警戒意识,从而避开人为活动较为密集的白天。谢培根等[17]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猪的活动节律研究发现,野猪种群具有明显的昼行性特征,且在冬季的活动时间分配较其他季节更不均匀,保护区内的野猪在春季具有晨昏两个活动高峰。刘雷雷等[18]在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说明野猪为夜行性动物。综合表明,在离居民区较近的区域,野猪的防控月份应集中在农作物成熟阶段,重点以夜间防控为主。

各个国家和地区对野猪的防控措施并不一致,野猪的防控措施可以概括为3 种,分别为猎捕、毒杀和非致死性防控[1]。Gaskamp 等[19]研究表明,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两年的诱捕项目使当地的野猪损害减少了90%,但人为捕猎审批程序极其复杂,枪支管理非常严格,该方式在不同国家的使用情况差异较大。毒杀在野猪的防控中同样具有惊人的效果,一些致死性药物已被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批准应用,例如亚硝酸钠和华法林等[20]。毒杀野猪是有前提条件的,放置毒杀诱饵的同时,不得危害到其他本土生活的野生动物和家畜。Poché[21]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研究表明,低剂量(0.005%)的华法林可以有效降低野猪种群密度(97.8%),对非目标动物的致死风险较低。非致死性防控,如驱避剂、生育控制和设置障碍物对野猪的防控也有一定的效果,比较绿色环保,但成本较高,持续性较长,大部分处于试验研究阶段[1]。有相关研究表明,驱避制剂等干扰物不能长期阻止野猪进入农田,无法达到保护农作物的目的,需要人为地长期巡逻[22-23]。综合分析来看,相比于非致死性防控对策,致死性防控对策是目前有效性较高的防控策略,而猎捕是现阶段调控野猪种群可行性较高的主要致死性防控对策[1]。国内外在致死性防控方面的经验可为崇义县开展野猪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以减少崇义县农作物经济损失,并将野猪的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也不能过度地捕杀和滥杀。

致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王忠辉,学生赖潇、李道涵、辛增荣和邹涛等参与部分野外工作。

猜你喜欢

崇义县样线野猪
2021年生物多样性鸟兽两爬现状分析
照片样线法大豆植被覆盖度测量精度分析
萌萌的小野猪
样线法在北方基岩性海岛植被调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以北长山岛为例
基于ArcGIS应用六棵树抽样调查方法
基于GIS的崇义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崇义县茶叶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
智慧的野猪
王阳明崇义建县时间考述
野猪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