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规律分析

2022-12-01晏鑫邢凯关瑞娟李凌亢泽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方剂中药糖尿病

晏鑫,邢凯,关瑞娟,李凌,亢泽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其特征是基底膜增厚,周细胞丢失,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微动脉瘤,微血管阻塞和新生血管形成[1]。有研究报告[2]预测,DR 患者人数将在2010~2030年间增加近1 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而且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1 项数据[3]表明,有近50%的DR患者分布于中国、美国及印度。DR 归属于中医学的“消渴内障”“视瞻昏渺”“暴盲”范畴。虽然古代医家对DR 没有具体的描述,但已认识到消渴最终可致盲,如《太平圣惠方·三消论》[4]提出:“夫消渴者,多变聋盲”,到后世《秘传证治要诀》[5]指出“三消久之,神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中医对于DR 的治疗体现了整体观念的特点,认为常与精、气、血有关,主要相关的脏腑包括肝、脾、肾,证候类型多属气阴两虚与气滞血瘀[6]。临床上对于DR 的西医治疗多采用激光光凝、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玻璃体切割术等。而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良好疗效,并能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获得更佳的长远效益。本文对治疗DR 的中药方剂进行挖掘分析,以便为后续为中医药治疗DR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消渴目病”“消渴内障”“消渴翳障”“中医”“中药”“中草药”“中西医”“治疗”为检索词;在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 以“Diabetic Retinopathy”“Diabetic Retinopathies”“Retinopathies”“Diabetic”“Retinopathy” “Diabetic”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为检索词。日期设定为“2000年1月—2021年2月”进行检索。

1.2 纳入标准

(1)中药方剂完整无缺失;(2)方剂具有一定的效果并有一定数量的病例;(3)名医验方类文章。

1.3 排除标准

(1)研究细胞或动物等基础实验的文献;(2)药物记录不明确或研究单味中药的文献;(3)综述、理论探讨、中药外治法等文献;(4)临床疗效不好的文献。

1.4 中药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将符合标准的文献,涉及的复方和中药录入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文件,筛选得到用药规律;参照2020 版《中国药典》[7]和《中药学》[8]对中药进行统一规范后录入数据库,如“夜交藤”统一为“首乌藤”“丹皮”统一为“牡丹皮”。对符合标准的全部中药进行归纳排序,使用SPSS Statistics 25.0 得出高频中药,对频次≥25次的中药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若一味中药有多个性味、归经则全部统计在内。采用瓦尔德法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选择最小聚类数为5,最大聚类数为10,聚类方法为组间联接,度量标准的区间选择Pearson相关性,得出核心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使用IBM SPSS Modeler 软件对高频中药(频次≥25 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利用Apriori 建模挖掘中药的配伍关系,设置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85%,最大前项数为2。

2 结果

2.1 治疗DR的中药使用分析

将筛选出来的治疗DR的处方中的中药进行归纳总结,得到总计204味中药,累计出现频次2,352次。其中出现频次≥25 次的中药总计27 种,累计频次为1,487次。在全部处方中累计出现频次最高的前3位中药是黄芪(122 次,占54.7%)、生地黄(122 次,占54.7%)、丹参(98次,占43.9%)(表1)。

表1 治疗DR药物频次分布(频次≥25次)

根据功效进行分类,共涉及7类中药,分别为补虚药(633 次,占42.6%)、清热药(302 次,占20.3%)、活血化瘀药(195 次,占13.1%),止血药(116 次,占7.8%),解表药(100 次,占6.7%),利水渗湿药(97次,占6.5%),收涩药(44次,占3.0%)(表2)。

表2 治疗DR中药根据功效划分使用频次分析(频次≥25次)

2.2 治疗DR高频中药药性及归经特点分析

频次≥25 次的中药共有27 味,累计出现71 次性味,68次归经。在药性中,寒(10次,占37.0%),温(8次,占29.6%),平(7 次,占25.9%)占比高,无热性药物(图1A);在药味统计中,甘(22 次,占50.0%),苦(10 次,占22.7%),辛(5 次,占11.5%)占比高(图1B);在归经统计中,肝经(16 次,占23.5%),肾经(12 次,占17.6%),心经与脾经(各10 次,占14.7%)占比高(图1C)。

图1 治疗DR中药(频次≥25次)药性、药味及归经的雷达图

2.3 治疗DR的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型

中医治疗DR 核心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图2),将药物可分为5 类,第1 类为:麦冬、党参、白术、甘草;第2类为:黄芪、生地黄、葛根、丹参、玄参;第3类为:枸杞子、菊花、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决明子;第4 类为: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熟地黄、山茱萸;第5类为:墨旱莲、女贞子、蒲黄、黄精、三七。

图2 治疗DR高频中药系统聚类分析树状图(频次≥25次)

表3 治疗DR高频药物聚类分析(频次≥25次)

2.4 治疗DR的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使用IBM SPSS Modeler 软件对高频中药(使用频次≥25 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6 组(表4,图3)。

表4 治疗DR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频次≥25次)

图3 治疗DR的中药间网格化关联展示

3 讨论

DR 是与持续高血糖及其他与糖尿病联系的状态(如高血压)相关的一种慢性、进行性、潜在危害视力的视网膜微血管疾病[9]。而影响DR 发生、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血糖水平及病程长短[10]。对于本病的病因,《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11]认为本病:“有神老、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而昏渺者。”到现代,国医大师廖品正[12]认为:“DR 最基本的证侯特点是本虚标实,气阴两虚贯穿DR 的始终,阴虚燥热化火,气虚愈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阳虚推动无力,因虚致瘀,因虚致郁,血淤肝郁是DR 的重要兼证。”本文对治疗DR 的中药方剂进行挖掘分析,以便为后续为中医药治疗DR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纳入的223个方剂中,临床诊断多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13]、《眼科学》[14]和《中医眼科学》[15]中的标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疗效标准的评判。由于每项研究纳入的患者数量不同,等级疗效数据有所出入,但通过挖掘发现大多数中药方剂治疗效果良好,治愈率在75%~93%之间,且从长期疗效来看,中药方剂治疗后,患者长期获益效果良好。

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分类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治疗DR 的中药主要以补虚药为主,而肝肾阴虚是DR 发病主要机理之一,补益肝肾也是DR 常用的治疗方法[16]。另外,本研究得出治疗DR的中药性味总体偏甘、寒,多归肝经。味甘“能补,能和”。叶天士[17]曾提出:“元气有伤当与甘药”;《神农本草经》[18]云:“疗热以寒药”,性寒可清虚热。在DR 的发病过程中,肝肾阴虚是贯穿根本的病机,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导致眼底出血。肝主藏血,藏意为“固摄、约束”,以确保血行于脉内,当肝失其职,则易出血。

通过关联规则,将支持度设置为10%,共得到18 组药物组合,其分析结果与排名靠前的高频率单味中药可相互对照,可以证明数据的可靠性。黄芪、生地黄、丹参是治疗DR 的核心药物组合,三药在方剂中出现的频次最高,与其他药物的关联性也最强。

第1 类高频药物为为四君子汤加减化裁而来,共奏益气滋阴之效,这与DR 最常见的证侯气阴两虚[19]相对应。现代药理学研究[20]发现麦冬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第2 类为黄芪、生地黄、葛根、丹参、玄参,共奏益气养阴,清热化瘀之效。DR 患者肝肾阴虚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互损。所谓阳无以化气、阴无以成形,导致患者后期出现肾气亏虚、脾胃气虚,二者都会导致气虚推动无力,血液运行迟滞而成瘀,久之瘀阻眼络,甚则血不循经,渗于脉外,出现相关症状[21]。荣汶青等[22]对气阴两虚血瘀型DR 患者采用的药物与此相似,结果显示可以提高DR 患者的视力水平和生活质量。第3类为桃红四物汤加减而来,配合枸杞子、菊花及决明子,共奏补血活血明目之效。DR 患者日久成瘀,所谓瘀血不祛,新血不生,故而因瘀致虚。第4类为六味地黄丸原方,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第5 类为二至丸衍生而来。墨旱莲、女贞子及黄精都具有滋补肝肾之阴的功效,且蒲黄、三七与墨旱莲都具有凉血祛瘀止血的功效,这恰好符合DR 因虚致瘀,本虚标实的病机。现代药理研究[23]提出女贞子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保护损伤细胞等功能。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DR 多用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通过对治疗DR 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探究潜在的药物组合配伍规律,分析药物配伍规律与本病之间的关系,找到治疗DR 的核心药物组成,为今后临床治疗DR 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以发现其中的创新点,对今后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方剂中药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糖尿病知识问答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