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耿家营彝族苗族乡玉米高产创建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022-12-01肖华
肖 华
(宜良县耿家营彝族苗族乡农科站,云南 宜良 652113)
1 玉米生产现状
耿家营彝族苗族乡是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乡镇,现有人口18762人,下辖九个村委会(其中2个社区、7各村委会)72个村民小组,全乡国土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万6千亩,有87%的农业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全乡花卉苗木、蔬菜发展速度加快,烤烟双调双控力度不断增加,水稻种植面积锐减,玉米蔬菜在全乡粮食安全中的位置更加突出。以2015年为例:全乡玉米播种面积18000亩,总产9720吨,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63.4%,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71.8%。在全乡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2016年,全乡玉米高产创建15100亩,平均亩产540kg,比2014年全乡平均亩产508kg,亩增产32kg,亩增6.3%。因此,大力实施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对促进耿家营彝族苗族乡旱粮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可以进一步挖掘玉米高产潜力,又可以为粮农带来增收致富途径。但从整体分析,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全乡还有近3000亩玉米单产在460kg左右徘徊,制约了部分粮农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 影响玉米生产的几个因素
2.1 气象因素
耿家营彝族苗族乡海拔在1570-2150m之间,年平均气温14.9℃,属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小气候突出,山区半山区占90%。由于山区或半山区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自然条件差,农作物生长多靠老天下雨而生长,遇到干旱年景玉米播种缺塘少株现象时有发生,夏旱更是严重影响了植株正常生长。干旱是影响全乡玉米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2.2 村(社区)委会之间生产水平差异大
以2015年为例,全乡玉米平均单产540kg/亩,其中耿家营社区512kg/亩,玉鼓社区550kg/亩,藏方村委会520kg/亩,石子村委会560kg/亩,尖山村委会565kg/亩,羊桥村委会510kg/亩,尼龙村委会490kg/亩,扯郎村委会475kg/亩,保功村委会530kg/亩。尖山村委会比全乡玉米生产水平高出25kg,增产4.63%,比单产最低的扯郎村委会亩增90kg。由于村委会(社区)甚至村小组之间生产水平不平衡,差异突出,直接影响全乡玉米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2.3 氮磷钾配比失调、施肥方法有待提高
玉米俗有“高产王”之称,在各项综合配套措施的情况下,单产可达800kg以上,甚至1000kg。但在我乡部分地区存在施肥偏爱化学施肥,特别是氮素化肥,忽视有机肥的作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在化学肥料施用中,氮磷钾施用比例失调,磷肥施用量偏少,钾肥施用量更少。据调查,20%-30%的地块采用氮磷钾配合施用,50%-60%的地块氮磷配合施用,15%-20%的地块只施用氮肥。按玉米平均单产540kg计算,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14.4kg、6.10kg和15kg,而目前平均施肥水平每亩氮18kg、磷4kg、钾5kg,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明星不足。在肥料施用上,重化肥、轻有机肥,重追施、轻基肥,苗肥不施或少施,穗肥与提苗肥界限不清,粒肥补充不足,灌浆期出现脱肥早衰等现象。这些也成为提高产量的制约因素。
2.4 规范化栽培程度低,管理不配套
玉米种植多分布在自然条件差的山区或半山区,部分粮农还存在“跟牛点”(即牛在前犁人在后跟随点播)的落后生产方式。由于整地质量差、种植粗放,缺塘少株时有发生,补种后大小苗突出,不利于田间管理。加之大部分粮农对地下害虫、玉米螟虫、锈病、灰斑病、病毒病等病虫害的危害认识不足,特别是灰斑病,错过关键防治时期,叶片过早枯萎,也是影响玉米高产的又一障碍因素。
2.5 农业推广体系存在薄弱环节
乡、社区(村委会)、小组三级农业新技术推广网络并不十分健全,全乡(乡农科站)农技推广技术人员仅有5人,农科员9人(每个村委会设一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抽调频繁,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非农业专业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些问题的所在,对农业新技术、新农药、新科技的宣传、培训、推广带来很大困难,也是制约我乡玉米高产的一大瓶颈。
3 提高玉米产量的对策
针对制约我乡玉米生产的不利因素,提出如下对策:
3.1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在2010年百年一遇特大旱灾影响下,造成2011年小春大面积绝收,大春水改旱面积增大。其主要原因就是干旱缺水,水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各社区(村委会)近年来也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住每年水利设施建设最好机遇,结合“农开”(农业基础设施综合开发利用)、土地整理等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各级资金支持,新建或改扩建“五小水利设施”,增加蓄水量。结合各地实际生产状况,增大水浇地面积,坡地改梯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玉米高产、稳产。
3.2 引进筛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玉米杂交新品种在我乡有二十三个,有会单系列、路单系列、云瑞系列、宣黄系列等等,我乡不能满足于现状,还应积极大力引进新品种不断试验、筛选适合我乡土壤、气候、海拔的高产优质玉米种质资源,让它们作为我乡玉米新品种更新换代的预备主力,要在不同地方、不同海拔也能为粮农增收致富打下基础。
3.3 大力推广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3.3.1 育苗移栽或湿籽定向直播
玉米育苗主要有塑盘育苗、营养袋育苗、机制育苗和隔离层育苗四种方式。塑盘育苗应注意如下细节:一是晒种一天,浸种48小时,催芽播种。二是选用菜园土为营养土,若土壤肥力差,可按体积比10份细土加一份腐熟细粪混匀。三是每穴装土四分之三为宜,摆盘前,将苗床浇湿,并把塑盘与苗床地土壤充分接触。四是播种后用湿润营养土盖严种子,墒面浇透水,覆盖薄膜。五是膜外用遮阴物降温,防止高温烧芽、烧苗。六是见绿揭膜、炼苗,三叶一心移栽大田。
3.3.2 规范化定向密植
种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宽窄行种植,即大行90cm,小行18-22.5cm,每亩定向密植或湿籽直播4500-5500株。另一种是等行距种植,即70-80cm,每亩定向密植或湿籽直播在4500-5500株。
3.3.3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取土化验结果,向群众宣传基肥、苗肥和穗肥各时期施用的混配肥的重要性,也可以按照基肥有机肥1000-1500kg/亩、尿素10-15kg/亩、普钙40-50kg/亩、钾肥15-20kg/亩、硼肥1kg/亩、锌肥2kg/亩;苗肥5-7叶心追施用碳酸氢铵40kg/亩,穗肥10-12叶期重施尿素30-40kg/亩自配混配肥施用。
3.3.4 地膜覆盖
据地膜覆盖与露地栽培对照试验,苗期日平均增温3.9℃,拨节期日平均增温3.3℃,抽雄期日平均增温1.3℃,灌浆期日平均增温1.1℃,全生育期增加有效积温307.8-389.4℃。同时,地膜覆盖又能有效的保持墒面土壤湿润。据测定,覆膜四天后,膜内含水量为22%。对照为18.3%,膜内比膜外高出3.7%;出苗15天测定,膜内土壤含水量为18.5%,对照为12.4%,膜内比膜外高6.1%。玉米栽培增加地膜覆盖这项措施,既保温又保湿,同时又能增加有效积温,提早成熟7-10天,是玉米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之一。
3.3.5 人工辅助授粉和去雄
据2001年在加工型品种“白糯2号”进行人工授粉试验,在授粉期,人工采摘花粉授粉,果穗秃尖度与对照比降低2.4cm,穗粒数增加69.4粒,增产幅度为18.52%;人工摇动植株授粉,果穗秃尖度与对照比降低1.3cm,穗粒数增加31.9粒,增产幅度为10.88%;在“晴三”品种中进行去雄试验,隔一行去雄比对照增产7.83%,隔二行去雄比对照增产7.63%。在高密度种植下或种植一些特色品种,实施人工辅助授粉和进行人工去雄措施,能有效降低秃尖度,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单产。
3.3.6 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害主要有灰斑病、锈病、病毒病和大小斑病。虫害有玉米螟虫、粘虫和蚜虫。
3.3.6.1 灰斑病
近几年来发生蔓延较快的一个病害,在灌浆期发病可导致大面积叶片干枯,造成严重减产。应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喷药防治,药剂可任选50%丙环唑乳油3000-50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9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退蓖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隔7-10天喷雾防治一次。
3.3.6.2 病毒病
苗期根据预测预报对灰飞虱和蚜虫要尽早进行药剂防治,具体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减少传毒昆虫的危害。对已经发病的地块,可在早期使用抗病毒病制剂,如宁南霉素(28%水剂)或盐酸吗啉胍.乙酸酮(20%WP20%或氨基寡糖素.0.5水剂)或病毒A等进行喷雾,对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3.3.6.3 锈病
在植株发病初期喷施40%晴菌唑可湿性粉剂(信生)5000-6000倍液、或25%粉锈灵可湿性粉、或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超微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或25%敌力脱乳油3000-4000倍液,交替使用,喷匀喷足防治2-3次。
3.3.6.4 大小斑病
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3.3.6.5 玉米螟虫
喇叭口用2.5%敌杀死300倍液或50%辛硫磷1500倍液或莫比朗2000倍液灌心。
3.3.6.6 玉米粘虫
玉米苗期百株有虫20-30个,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个,即应用药剂防治。可用90%敌百虫晶体3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喷雾,效果都很好;也可用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600-800倍液防治,或52.25%毒死椑加氯氟菊酯(农地乐)乳油亩用40-50mL喷雾防治。
3.3.6.7 玉米蚜虫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倍或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0000倍加2.5%三氟氯氰(或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0倍喷雾防治。
3.3.6.8 地老虎
施毒土或喷雾:用52.25%毒死椑加氯氟菊酯(农地乐)乳油亩用40-50mL,加细土40kg混匀撒施或喷施在表土上。
3.4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管理
一是将各社区(村委会)农科员“人、财、权”纳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既保证了农业专业技术队伍的素质,同时又有利于统一领导,人员调配,确定岗位职责,协调分工和技术培训。二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定期选送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进行轮训,更新知识面,更好的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4 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
根据耿家营彝族苗族乡各社区(村委会)、各村小组体块特点、自然条件、生产水平等实际因素,从而制定合理规划玉米种植优势区域;规模化生产、集约型农业,逐步提高当地种植管理水平;积极宣传农业科技新知识、新技能、新农药的使用及做好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促进玉米生产在我乡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