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会支出的空间收敛及其脱钩水平分析

2022-11-29冯剑锋岳经纶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民生速度

冯剑锋,岳经纶

(1.广东财经大学 人力资源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2.中山大学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民生保障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不少分析认为,自2005年以来,我国民生保障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与民生相关的财政支出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3]毫无疑问,民生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推进民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合理解决不同地区发展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利需求,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首要工作和重要任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过去20年间,我国民生保障事业取得了快速进展,但区域差距过大所带来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却日益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由此产生的社会不公平现象成了学界讨论的重要议题。众所周知,由于疆域辽阔,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加上户籍制度分割,我国民生保障政策普遍存在地方化特色,因而导致各地民生保障制度和实际福利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不合理不公平的地区差异不仅阻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潜在威胁。[4-7]。因此,针对福利扩张背景下民生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区域治理角度提出合理的善治启示和良策建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现有研究来看,针对福利扩张过程中我国民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讨论已在学界引起关注,但学者对其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尽管我国民生保障水平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征,但在福利扩张带动下,各地民生保障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趋同趋势,即在初始条件相似的区域,相对落后地区存在向发达地区追赶的现象,因此福利扩张有利于缩小各地民生水平的发展差距;[8-12]然而另外一些研究则认为,尽管福利扩张能加快提升落后地区的民生保障水平,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绝对差距不断拉大趋势,不同地区间的民生发展不平衡现象正日益加剧,福利扩张并没有缩小各地间的福利差距。[13-15]综合现有研究来看,目前出现这些颇具争议性的观点,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同学者在研究民生保障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考察时间存在差异所致,不同时段和不同样本间的数据特征差异较大,所得结论存在意见相左在所难免。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有研究中针对民生保障水平的指标统计缺乏有效的统一口径,在进行学术比较和实证研究时往往出现不同指标不同结论的尴尬情况,所得结论欠缺有效的统一口径支撑。

通过比较国际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国际上较多采用社会支出(Social Expenditure)概念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的民生保障水平,这一指标体系通常涵盖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基础内容,利用这一视角来分析民生保障水平,不但有助于我们更好对接国际民生保障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而且通过指标分解方式,能有效围绕不同民生保障项目进行分类探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不同项目间发展差异所带来的结论冲突。然而较为可惜是,目前国内对于社会支出的空间分布问题讨论仍较为有限,较少学者能从社会支出体系来分析民生保障水平的空间非均衡问题,相关内容在解释我国民生治理方面存在进一步深入论证的需要。论文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通过社会支出视角,深入分析了我国民生水平的时空发展过程,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各地支出收敛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针对不同配置机制和配置结构进行分类讨论;二是将脱钩理论引入空间福利问题研究中,利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了我国社会支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发展过程,更好地勾勒出各地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动态发展关系。需要强调的是,论文通过社会支出视角来分析我国民生保障水平的时空演变规律,相关工作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西方学界中关于空间福利收敛/发散学说的有关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前我国民生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而为民生区域治理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和事实依据。

二、 研究方法、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 收敛模型。本文采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模型进行分析,其中绝对收敛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的干扰(公式1);而在条件收敛模型(公式2)中,我们加入控制变量组进行分析,用以考察各地是否有向各自稳态收敛的发展趋势。

其中sei,t代表社会支出占GDP比重,cij代表控制变量组,ωij是对应空间权重矩阵中的元素。当-1<β1<0时,各地社会支出存在收敛趋势;相反,若β1>0或β1<-1时,各地社会支出处于发散状态,同理适用于条件收敛β2系数的检验。在模型选择方面,考虑到回归过程中可能受空间相关性和内生性问题的干扰,我们采用空间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中的SAC和SDM进行回归。另外在空间权重矩阵方面,我们采用经济地理加权作为空间权重的测量标准。

2. 脱钩模型。脱钩分析从弹性视角出发,针对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间的变动关系进行动态研究,我们构建出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模型,具体公式为:

其中eit代表人均GDP。参考张成做法,[16]我们通过坐标系将脱钩指数划分为8个区域进行分析,不同区域所代表的状态会有不同。从表1来看,脱钩方法将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分解为连接(同步增长)、相对负脱钩(同向变化,但社会支出变化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脱钩(同向变化,社会支出变化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绝对脱钩(反向变化)4大类型,每种类型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扩张状态和衰退状态两种情况。

表1 脱钩状态分布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 因变量:社会支出统计。综合国内外文献可知,社会支出是指各国政府用于民生事业的公共财政支出,内容涉及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和社区治理等。为了能在国际框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民生支出的统计范围包括进来,我们参考顾昕、孟天广做法[17],从社会支出的分配机制将民生支出分解为三大类进行统计①(1)①社会支出的配置机制具体是指以何种形式分配给符合领取资格的社会公民。:第一类是普惠型支出(Universal-Type Social Expenditure),用以确保全体公民拥有的福利项目,具体包括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第二类是家计调查项目支出(Means-Test Expenditure),主要是指各类依据家庭收入水平来确认其领取资格的社会支出项目②(2)②家计调查支出是指用于支持低收入家庭的反贫困性项目支持,包含用于项目支出的行政管理费用。,具体包括:社会服务事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和就业保障支出三类③(3)③就业保障支出主要包括:对就业训练中心所进行的财政补贴以及各地就业培训中心的职业培训补贴。。第三类是社会保险支出(Social Insurance Expenditure),内容覆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除了从领取资格来划定支出范围以外,国际上通常还从支出项目的流向结构(即支出结构)来划分社会支出的统计范围,具体包括:社会保护支出(Social Protection)和社会投资支出(Social Investment),前者用于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经济扶持,帮助其摆脱因年老、残疾或失业而无法正常生活的潜在风险,后者主要强调人力资本投资,即通过扩大教育支出水平来提升经济竞争力。[18]

三、 空间收敛性分析

(一)基本模型回归结果

1. 整体回归结果。我们首先针对社会支出的收敛进行分析,表2分别列示了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回归结果。其中在条件收敛模型中,为了提高估计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采用逐次增加变量方法进行回归。具体而言,在绝对收敛模型中,我们没有加入其他控制变量,而条件收敛模型2到模型5中,我们分别加入经济增长(e)、人口老龄化程度(age)、人口城镇化率(urban)、基础设施建设(infra)和产业结构(stru)等变量进行回归。在模型2中,我们主要考察经济增长对社会支出的收敛结果,模型3则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支出的收敛效果,模型4则同时加入经济增长(e)和人口老龄化程度(age)两个控制变量进行考察,模型5则是在模型4基础上加入其他控制变量进行回归。

表2 2007~2019年间我国社会支出的空间收敛结果

比较表2结果可以发现,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系数均显著小于0,说明社会支出在省域层面上存在明显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发展趋势,即随着社会支出占GDP比重的不断上升,各地社会支出会出现趋于一致的发展趋势,但从收敛速度来看,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在绝对收敛模型中,社会支出的对数值每上升1%时,其边际增长将下降-0.34%,对应收敛速度为0.42。而比较条件收敛模型的收敛系数可以发现,在分别加入经济增长变量后,社会支出的收敛效果非常显著,而且收敛速度明显高于绝对收敛模型系数。这一结果反映出,各地经济增长是影响社会支出收敛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将有助于加快各地社会支出比重呈现快速收敛过程。另外考察人口老龄化的回归系数可以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上升对社会支出的收敛并没有带来显著影响,这与Wilensky所提出的福利收敛学说存在差异。[19]Wilensky认为,随着各国人均GDP水平上升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民生保障福利水平会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当经济增长和人口年龄结构进入稳定阶段以后,各地社会保障水平就会出现趋于一致现象。然而对于中国社会支出的区域收敛而言,这一现象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因素,而人口老龄化并没有对收敛过程产生显著效应。之所以出现这种与西方理论存在差异的现象,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我国当前的政策国情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社会支出项目的相关制定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其具体给付标准一般是依据当地工资水平和财政规模进行制定,人口年龄结构因素在较长一段时间并没有纳入各地政策框架的考虑因素中,因此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人口老龄化因素对各地民生保障福利的收敛过程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2.稳健性检验。为了进一步分析上述结果是否具有较好稳健性,我们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回归检验。一是针对回归模型中极端异常值数据处理,通过缩尾(winzor)方式对社会支出变量中的1%和99%进行缩尾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新变量进行替代回归,以此验证极端异常值是否对整体估算结果存在明显干扰;二是针对回归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回归检验,通过使用静态回归方法来检验基础模型的内生性对社会支出收敛速度可能产生的影响效果;三是系参考Chirinko和Wilson的做法[20],将每年全国社会支出占GDP比重作为纵向冲击变量(shock)加入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模型中,以此考察中央政府对各地社会支出项目的监督安排是否会影响到整体回归结果的稳健性。从回归结果来看,三种稳健性检验方法的收敛系数均显著小于0,说明极端异常值、内生性问题以及纵向冲击干扰对社会支出的空间收敛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①(5)①受篇幅所限,文中并未列示稳健性收敛结果,感兴趣的读者欢迎向本人索取。

(二)分样本回归收敛结果

1.东、中、西部地区的收敛情况。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社会支出规模会受到资源禀赋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进而出现明显的时空差异。为了能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域下社会支出的收敛情况,我们将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三地进行分析。

从表3结果来看,东部地区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系数分别为-0.34和-0.49,相应收敛速度为0.42和0.67,中部地区社会支出的绝对收敛系数和条件收敛系数分别为-0.39和-0.85,相应收敛速度为0.49和1.89,西部地区社会支出的绝对收敛系数和条件收敛系数为-0.68和-0.90,相应收敛速度分别为1.14和2.3。从三大地区的收敛速度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支出的收敛速度存在负相关,在经济发展水平最慢的西部地区,其社会支出的收敛速度最快,中部次之,而在经济发展水平最为优越的东部地区,其社会支出的收敛速度则最为缓慢。

表3 东、中、西三地的收敛结果

2.不同配置机制和配置结构下社会支出的空间收敛过程。社会支出的不同配置机制和流向结构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效果,我们分别根据社会支出的不同配置机制和流向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回归。

首先考察不同配置机制下的收敛结果。从表4可知,社会保险支出、普惠型支出和家计调查型支出的收敛系数均显著小于0,而且绝对收敛速度明显要低于条件收敛速度,可以说明,经济增长对三类社会支出的区域收敛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比较三类社会支出的回归系数可以发现,社会保险支出和普惠型支出的收敛速度较为接近,且与总体社会支出的收敛速度基本持平,但对于以家计调查项目为主的社会支出而言,其收敛速度明显要快于社会保险支出和普惠型社会支出。另外进一步根据社会支出不同的流向结构类型,我们将社会支出分为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经费支出和社会保护投资支出进行分类回归,以此考察不同流向结构项目的收敛效果,具体回归结果看表5。从结果来看,教育经费支出的收敛速度明显高于社会保护项目支出。其中在绝对收敛模型中,教育经费支出的收敛系数为-0.036,相应收敛速度为0.037,而社会保护项目支出的绝对收敛系数和条件收敛系数分别为-0.39和-0.48,相应收敛速度分别为0.49和0.65。

表4 不同分配机制下社会支出的收敛结果

表5 不同配置结构下社会支出的空间收敛结果

四、进一步讨论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社会支出存在明显的空间收敛现象,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地支出水平会出现加速收敛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地经济实力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变化幅度会显著影响到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发展关系,因此我们进一步采用脱钩指数模型进行深入分析。①(6)①收敛结果表明,社会支出相对落后的地区会逐渐接近相对较好地区,但在缩小地区差距过程中,各地支出与经济增长间的关联程度会有所不同。如一些地方在某一时期为了绩效压力会采取激进方式进行政策调整,从而出现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脱钩情况。因此采用脱钩指数模型进行分析能更好解析各地社会支出的空间均衡发展过程。

从表6来看,2007~2019年各地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31个省份大多集中在扩张连接(1)、扩张相对负脱钩(3)和扩张相对脱钩(5)三种类型。以短期为例,有44%比例处于扩张相对负脱钩(状态3),即有接近一半时间,社会支出的增长速度要慢于经济增长速度,而且随着时间间隔的拉长,在中期和长期,这一比例分别上升至59%和65%。而在扩张相对脱钩(状态5)方面,短期样本比例为28%,中期下降到19%,长期样本只有15%。另外我们通过比较发现,随着时间间隔延长,处于扩张连接(1)和扩张相对负脱钩(3)的比例不断上升,而处于绝对脱钩(7/8)的比例则不断下降,这一现象在东、中、西部地区同样存在。综合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各地社会支出的增长速度虽然会在短期内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钩现象,但随着时间间隔的拉长,两者增长速度会不断趋于一致,远期脱钩状态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表6 2007~2019年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类型分布

进一步比较不同配置机制下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水平。表7显示,社会保险支出在三类项目中的表现相对较为理想。其中处于扩张连接(1)和扩张相对负脱钩的比例(状态3)都随着时间间隔拉长而出现不同程度上升,而绝对脱钩(7/8)比例则有所下降。这反映出,随着时间间隔推移,各地社会保险支出与经济增长速度会逐渐趋于同步。反观在家计调查项目和普惠型支出中,绝对脱钩(7/8)比例明显高于社会保险项目支出,其中在家计调查支出中,短、中、长三期的脱钩状态比例高达40%、35%和34%,而普惠型支出脱钩比例为24%、12%和5%。由此可知,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程度在不同配置机制下会有所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配置机制下社会支出的去商品化程度会有所差异。在去商品化程度较低的社会保险中,由于其支出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因此两者间的同步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其脱钩水平会相对较低。但在去商品化程度较高的普惠型项目和家计调查项目中,资金筹集和支出标准主要是由政府财政体系负责,因此其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程度会明显高于社会保险项目,特别是家计调查支出,短、中、长三期的绝对脱钩(7/8)比例均超过了30%。

表7 不同配置机制下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类型分布

最后,我们考察不同配置结构下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情况。从表8来看,教育经费支出和社会保护项目支出的脱钩状态主要集中在扩张相对负脱钩(状态3),而且随着时间间隔拉长,两者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说明这一时期,各地经济增长速度均明显快于教育经费支出增速和社会保护项目支出的增长。

表8 不同配置结构下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类型分布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期1年间隔中,教育经费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绝对脱钩比例(状态7/8)高达34%,是社会保护项目支出的2.13倍(34%/16%)。在中期三年间隔中,教育经费支出的绝对脱钩比例是社会保护项目支出的3.16倍(19%/6%),在长期五年间隔中,教育经费支出的绝对脱钩比例是社会保护项目支出的3.33倍(10%/3%)。从这里可以发现,教育经费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绝对脱钩比例(状态7/8)明显高于社会保护项目支出。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育经费支出与经济增长高度关联,各地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往往存在明显的“逐顶竞争”趋势,即各地政府为了能在绩效考核上获得相对有利位置,往往对教育经费投资采取较为激进方式进行改革,因此其脱钩比例会相对较为明显,而对于与经济发展关联度不高的社会保护项目支出,各地方政府对其一般采取“逐底竞争”的保守策略,[21]即一般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进行适当调整,因而其偏离当地经济增长的情况会相对较低,脱钩现象明显。

五、结论与启示

民生保障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分配民生资源的空间布局,妥善解决民生支出的不平衡问题,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从社会支出角度出发,利用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口径对我国民生支出的空间分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在福利扩张过程中,我国社会支出的整体分布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趋势,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各地社会支出的收敛速度,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支出的收敛过程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收敛效果。(2)社会支出在不同地区的收敛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西部收敛最快,中部次之,东部收敛速度最慢,社会支出的区域收敛速度与经济发展存在负相关。(3)在不同配置和社会支出结构中,家计调查支出的收敛速度明显要快于社会保险支出和普惠型项目支出,而教育经费支出的收敛速度明显快于社会保护项目支出的收敛。(4)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集中在扩张连接、扩张相对负脱钩和扩张相对脱钩三种状态,其中社会保险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发展趋势保持相对稳定,而家计调查和普惠支出的脱钩比例则较为明显,此外受“逐顶竞争”影响,教育经费支出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比例明显高于社会保护项目支出。

最后,笔者结合论文研究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各地应重视人口结构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逐步考虑将人口年龄结构因素纳入社会政策的制定框架中,制定与人口因素相适应的民生区域治理协调机制。二是应进一步加快缩小社会保护项目支出的地区发展差异,积极推动社会保护项目地区均衡发展,有效缩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三是注重民生支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加强中央政府在民生保障资源的统筹能力。特别是针对落后地区的民生保障项目,应进行合理的中央财政体系规划,逐步根据常住人口规模进行合理调控,进一步完善民生区域协调治理,积极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民生速度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行驶速度
速度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