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HX-4井水平段钻进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2-11-29施连海李春吉
施连海,李春吉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威HX-4井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龙会镇窑湾村附近,威远属扬子陆台四川分区西南部,出露有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境内地质构造为荣威穹窿与新店子向斜。该井是一口水平井,设计井深5 413 m,设计水平段长1 500 m,水平井完钻层位为志留系龙马溪组。根据地质分析及邻井信息,该区块四开水平段钻井速度慢,层薄、地层参数差异大,导向施工困难,存在气侵、井漏、垮塌、井喷等诸多风险。为此,对威HX-4井四开水平段钻井难点进行了分析,探索对应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期为降低复杂事故发生率、提高钻井速度提供技术思路和解决路径。
1 四开水平段钻井难点分析
1.1 地层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
该区块地层埋深较深,围压强度大,地层可钻性差。雷口坡组灰岩,茅口、栖霞组生物碎屑灰岩,抗压强度较高,龙潭为代表的夹层页岩塑性较强,钻头打滑、剪切地层困难,致使机械钻速较慢。以威HX-2井为例,龙潭-栖霞组钻时在30 min·m-1以上,龙潭组平均机械钻速仅1.62 m·h-1。
1.2 目的层薄、水平段微构造存在不确定性,导向施工难度大
该区块储层埋深3 388~3 818 m,目标箱体位置为龙一11层中下部,层薄、厚约为6 m,地震资料处理精度不够,地层参数预测误差大,前期该区块构造落实程度还不够详细,邻井威 HX-3井施工至水平段600 m左右时,钻遇小洼兜,井斜由91.23°降至86.42°,再增至95°后又降至91°,轨迹于五峰组中穿行66 m,威HX-4井施工时水平段可能同样钻遇该地层,地层存在不确定性,水平段轨迹调整频繁,给导向施工轨迹跟踪带来较大难度。
1.3 井温高、振动大,对仪器稳定性要求高
威HX-4井优质页岩埋深在3 700 m左右,同平台已经完钻两口井最后温度超过130 ℃,要满足顺利施工,单串仪器循环时间将达到400~500 h左右,受高温、振动和长时间使用等因数影响,仪器发生故障的风险增加[1]。
1.4 地层变化大,卡钻、井漏、气侵等井下风险多发
威HX-4井水平段长1 500 m,垂深约3 660 m,进入龙马溪组。龙马溪组页岩矿物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方解石、菱铁矿、白云石和黏土矿物[2],还含有少量的长石和黄铁矿,页岩硬脆属性特征明显,在钻井液的作用下,极易造成微裂缝开裂,从而发生剥落掉块[3-5],施工至水平段后期,可能会存在岩屑床堆积,增加了后期的扭矩摩阻,甚至造成卡钻风险。
龙马溪组页岩具有明显的硬脆属性,岩层内部延展的微裂缝一旦与地层内部大裂缝相互贯通,便会引发井漏事故[6]。同平台威HX-1井在施工时发生了气侵和井漏现象,威 HX-4井施工时可能会发生同样的风险,造成事故。
2 对策分析
针对前面提出的四开水平段钻井难题,多家施工单位联合开展了研究分析,逐一制定对策,初步形成威HX-4井四开“一趟钻”技术模板。
2.1 优选钻头及钻井参数
为满足该区块钻井需要,钻头既要保证高机械钻速,又要能够配套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实现高的造斜率,满足复杂储层有效追踪需要,同时还要有高稳定性,降低钻柱有害振动[7]。资料显示,在威HX平台史密斯钻头总体表现较好。因此,选用史密斯五刀翼MDI516钻头进行四开施工,仪器井底振动小,造斜率好,且机械钻速快。
钻井参数方面,通过软件预测和实时计算不同井段的钻井扭矩和摩阻,严格监控仪器参数,根据仪器振动大小与扭矩波动及时对钻井参数进行调整,在确保井底仪器安全前提下,逐步加大钻压,释放钻井参数,提高机械钻速。
2.2 优选旋导工具及钻具组合
旋转导向技术能够自动灵活地调整井斜和方位,在钻柱旋转状态下实现井眼轨迹控制,能有效降低坍塌及卡钻等井下事故、使井筒质量更优[8],大大提高钻井速度和安全性,保证轨迹控制质量。威HX-4井选用贝克ATC旋导仪器,使用全新配件进行组装,并对各部件进行探伤,切实保障仪器可靠性。
依邻井资料可知,马达对于本平台钻井提速效果不明显,而且马达寿命有限,施工后期泵压过高导致排量受限,增加井下风险,综合考虑钻具组合中不下入马达。同时,考虑长水平施工携岩问题,在钻具组合中加入旋流清砂器,提高携岩率,保证井眼的清洁。确定的四开钻具组合如下:
Φ215.9 mm PDC+Φ172 mm ATC仪器+Φ127 mm无磁承压钻杆+Φ127 mm加重钻杆1根+Φ172 mm浮阀+Φ127 mm加重钻杆2根+Φ165 mm史密斯随钻震击器+Φ127 mm加重钻杆6根+Φ127 mm钻杆3柱+旋流清砂器+Φ127 mm钻杆+411×520+Φ139.9 mm钻杆。
钻井施工过程中,结合邻井威 HX-3井施工情况,提前预测水平段可能小洼兜发育井段,提前将轨迹进行调整,直接利用旋导的方位GR判断地层上下切,更快速的做出反应,及时下达调整指令。上切过程中控制降斜幅度,避免井斜降至太低;下切过程中,先把井斜增起来,防止地层挤压造成的局部变化过快而底出,进入五峰组。
2.3 降温、减振,提高仪器稳定性
该区块属于深层页岩气,针对仪器高温问题,根据井场条件,调整降温装置流程,使钻井液经三级净化后直接进入地面降温装置降温,然后直接进入泥浆泵上水罐打入井筒,提升降温效率。井底温度达到120 ℃启用地面降温装置,提前降低井底温度,井底温度超过125 ℃进行短起下时,采用开泵循环扩划眼形式操作,避免仪器高温。同时,严格泥浆净化措施,加密对净化设备检查和使用、钻井液采取水化处理、增加泥浆携带与悬浮能力,从而减少仪器摩擦生热,通过减少水平段接立柱、更换顶驱配件等停泵时间,防止钻井液静止时间长后升温对仪器造成影响。
减振方面,与地质导向、定向工程师建立紧密沟通,提前预测地层倾角变化,减少小层交界面的穿越。施工时依据仪器近钻头方位伽马变化及时判断层位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减少来回穿层时仪器振动损坏。同时通过优选MDI516钻头配合旋导施工,提高钻头、旋导、地层三者匹配度,也能够进一步降低施工中仪器粘滑振动
2.4 优选钻井液及其处理技术
油基钻井液具有抗高温、抗盐钙侵蚀、利于井壁稳定、润滑性好、对油气层损害小等诸多优点,且由于页岩储层含有黏土矿物,钻井过程中易吸水膨胀造成垮塌[9],因此威 HX-4井四开钻井施工中,优选使用油基钻井液,选择塑性粘度更低的柴油作为基础油,并采取措施降低卡钻、井漏、气侵等井下风险。
针对卡钻问题,严格控制钻井液固相含量,提高携岩能力。加强固控设备使用,控制钻井液中低密度固相含量控制在8%以内,确保钻井液清洁,保持良好的流变性,有效的冲刷对岩屑床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升级循环系统,使用Φ130 mm陶瓷缸套及耐高压泵配件,配合52 MPa高压冲管,提高配件耐磨性、承压性和密封性,实施高泵压、大排量施工,及时有效清除岩屑床,确保施工安全。此外,下入旋流清砂器,配合短起下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携岩能力,减少岩屑床堆积,保证钻进安全,防止卡钻发生。
针对井漏问题,一方面优化钻井液施工密度,在满足井控要求前提下,密度走设计下限,降低井漏风险的同时提高机械钻速和压差卡钻风险。另一方面调研引进先进堵漏材料,优化堵漏剂配方,提高堵漏成功率。另外,安装旋转防喷器,给降密度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针对气侵问题,施工前提高地层压力系数预测数值的准确性,同时根据邻井进行密度曲线优化,有效预防气侵等情况发生。施工中加强坐岗观察,按照要求储备好井控物资,重晶石和加重钻井液,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降低处理难度。
3 现场应用及效果分析
威HX-4井完钻井深5 450 m,四开施工段总长2 217 m,其中造斜段长717 m,水平段长1 500 m。利用“一趟钻”技术指导钻井施工,用时18.79 d一趟钻打完2 217 m进尺,优质页岩钻遇率100%。与区块2014-2017年18口完成井钻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威HX-4井完钻井深同比多128.28 m,水平段长度同比多59.89 m,全井钻井周期同比少8.81天,机械钻速同比提高3.09 m·h-1。其中四开井段钻井周期同比少 27.13 d,机械钻速同比多5.17 m·h-1。
表1 技术指标对比
威HX-4井四开井段生产时效达到100%,纯钻时间占比46.23%,由于本井目的层垂深深,为了保障接立柱安全和旋导工具性能稳定,循环钻井液用时较长,占比20.22%,如图1所示。
与同区块时效进行对比分析,威 HX-4井四开各项指标优势均较明显:纯钻进时间10.21 d,比区块平均(16.38 d)少6.17 d;起下钻时间2.68 d,比区块平均(7.02 d)少4.34 d;循环、扩划眼时间5.75 d,比区块平均(13.78 d)少8.03 d;无事故复杂和其他时间,比区块平均(6.88 d)少6.88 d;无修理和组织停工,比区块平均(1.81 d)少1.81 d;完井时间8.67 d,比区块平均(17.77 d)少9.1 d。
威 HX-4井四开钻井施工全程无故障,无井下复杂情况发生,井下仪器、工具实现“等寿命”,初步验证了“一趟钻”技术的可行性。
4 成果及结论
1)威HX-4井四开水平段钻井存在机械钻速低、导向施工难度大、对仪器稳定性要求高及卡钻、井漏、气侵等井下风险多发等施工难题。
2)从地质条件、工具仪器、工程措施、钻井液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技术集成与创新,初步形成以优选钻头及钻井参数、优选旋导工具及钻具组合、优选钻井液及其处理技术等措施为核心的四开“一趟钻”技术模板
3)以“一趟钻”技术为指导,威HX-4井四开用时18.79 d,一趟钻打完2 217 m进尺,一举打破该区块“钻井周期最短”、“平均机械钻速最快”等四项记录,施工效果良好。
4)威HX-4井四开钻井“一趟钻”技术可为威远页岩气井四开钻井施工提供借鉴,但不具备普适性。建议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因地制宜”,完成本地化适配与创新,形成针对施工井的“一趟钻”技术,并在不断摸索中逐渐完善总结,形成能够广泛应用的“一趟钻”技术,对威远地区页岩气井钻井施工形成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