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山育林在龙岩市永定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022-11-28杨开繁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林业生态封山育林应用分析

杨开繁

摘 要 当前,福建省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林业资源保有量持续降低,需开展封山育林工作,以促进树木快速生长和繁育。通过探析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阐述了合理规划、科学封育,加强宣传工作,构建健全封育组织,优化护林制度等封禁管制措施,提出了整地、栽植树苗、保墒、植株修剪、补造补植、除伐定株、病虫害防治和重视育林监测等育林技术,为其他地区的封山育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林业生态;封山育林;应用分析;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

中图分类号:S75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8.029

面对乱砍滥伐行为屡禁不止,天然林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严峻形势,国家及时制定封山育林政策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的封山育林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格局,具有突出的林地资源优势。永定区有林地面积16.40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4%;在林业用地中,商品林地面积12.69万hm2,占72.76%;生态公益林林地面积4.75万hm2,占27.24%。森林蓄积量1 123 m3,森林覆盖率为73.7%。西溪乡经过三十多年的封育工作,林地面积已达到2 866.67 hm2,其中天然林面积2 066.76 hm2、人工林面积666.54 hm2、其他林地面积133.37 hm2,封山育林已成为加快荒山绿化步伐的有效途径。

1 封山育林的作用

1.1 促进生物多样性

开展封山育林工作,即通过利用森林系统的自我更新与修复能力,再加入人工育林方式提供保障,以降低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使林木可以充分遵循自然规律生长发育,提高林木成活率,修复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1]。

1.2 建立顶级群落,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小兴安岭红杉林、海南热带雨林及云南云杉林均是通过封山育林工作建立起来的顶级群落,顶级群落能充分提高森林水土保持能力,避免植被受到破坏。封山育林之后,草本植物及灌木得以快速生长,地表枯叶存量快速增长,枯叶腐烂后和土壤融合变为腐殖土,而腐殖土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可以显著提升土壤的透水性与保水能力。

1.3 提高光能利用率,强化林木生产力

封山育林的工作对象涵盖各层级与年龄的树木,因为多层混交林的林冠具有较大的起伏度,且相互镶嵌、交错生长,在阳光照射到林区时,混交林叶片遮挡可将光线变为透射或漫射状态,为植物提供充分的光能。例如,杉木与马尾松混交林,杉木为半阴树种,马尾松为强阳性树种,2种树木混交栽植时马尾松能有效吸收光能,为杉木提供遮阴条件,同时马尾松枝叶可将光线变为漫射状态,满足杉木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促进杉木生长,强化混交林生产力。

1.4 混交林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与工艺价值

对于封山育林中的混交林来讲,按树木的生长状况与工艺价值,可将原木划分为三等原木及二等原木,以用作小径材、生产造船材及胶合板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混交林可为附近居民提供生产原料与生活燃料,缓解居民木材需求压力,减少居民木材购买成本[2]。

1.5 优化林地生态系统

灌木、乔木与草本植物是构成天然森林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基础开展封山育林工作,能实现原有植被与新生植被互相交融,丰富植物资源,调节林分结构,优化林业气候与森林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与防护性能,提高林木抗病虫害能力,促进害虫天敌繁育,提高树木成活率。

2 封禁管制措施

2.1 合理规划,科学封育

1)合理规划。规划设计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关键内容,通过科学规划保障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规划设计人员应依据山场自然条件、立地类型、幼苗及幼树株数、天然林更新能力、植被状况等条件,兼顾当地群众的生活需求,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开展封育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认真研究封山育林、林业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根据实地勘察数据与市场调研结果,科学规范地制订符合当地林业建设状况、可操作性强与可行性高的规划方案,以充分发挥规划方案的指导效能。同时,在规划方案制订完成后,禁止随意更改,只有遇到突发状况时才可在上报批准后进行修改,以充分保障林业生态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

2)科学封育。不当的生活习惯与生产活動会影响林区生态,封山育林则可有效削弱该影响。封山育林是指对自然条件适合的山区进行定期封山,封山育林期间严禁游客、居民进入林区开展游玩、垦荒等活动,借助森林自我修复能力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实施封育过程中,需结合林区功能、植被生态等因素科学确定封育方式。例如,在风沙危害大、水土流失严重的林区,应采用全封方式,严禁割草、放牧、采伐等活动;在薪炭林、用材林方面,可选择半封禁方式,在林木生长季节采取封禁措施[3]。

2.2 加强宣传工作

封山育林工作涉及面广、社会性强,因此需加强宣传工作,使广大工作人员和山区居民充分认识到封山育林的重要性,形成支持封山育林的良好社会氛围,保证封山育林工作顺利开展。龙岩市永定区林业局为扩大封山育林工作的影响力,积极开展封山报道工作,通过政府网站报道、张贴封育通告、张贴标语等方式,进行错层次、全方位的封育宣传工作,保证封山育林工作成效与进展情况家喻户晓。另外,龙岩市永定区林业局在主要交通路口、村口、山口树立封育牌,并标注联系电话、责任人、措施、方式、年限、面积和范围等封育信息,保证封育宣传全方位覆盖。

2.3 构建健全封育组织,优化护林制度

封山育林是一项长期工作,为避免工作流于形式,必须有组织保证和制度约束。1)从县、乡、村到村民小组,层层成立封山育林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2)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村规民约,明确进山毁林的具体惩罚办法。3)建立健全护林组织。健全的护林组织、负责任的护林员对促进封山育林工作具有显著成效[4]。

政府部门与相关工作人员应全面认识封育工作的长期性及重要性。开展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需在吸取以往封育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龙岩市永定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考察,根据封育区域植被、土质、地形、气候等特征科学设计封育方案,根据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科学确定封育方式,根据相关规定要求执行封育规划,根据设计要求、规划项目可行性及地段特征确定封育措施。同时,应制订安全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保证所有封育地段都有专人负责和管理,实现“政府主导,民众参与”。每年还需开展1次封山育林检查工作,检查各个林区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及封育效果,定期观察相关植被和树种变化情况。完成封育工作后,應进行抽检工作,确定林木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若不符合标准,应采取补植等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3 育林技术的应用

3.1 整地

封禁与育林是封山育林工作的主要内容。开展育林工作时,由于部分山区的杂草较为繁茂,导致种子撒播之后无法与土壤直接接触,进而无法萌芽发育为幼苗。因此,育林人员应开展块状整地,清除林地周围的杂草,为种子萌芽和幼苗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块状整地需结合具体树种确定整地面积,通常在1~4 m2,每667 m2整地数量为150块。

3.2 栽植树苗

完成整地作业后开展树苗栽植工作,需结合龙岩市永定区自然条件,科学选择树种进行混交移植,要求落叶树与常绿树交错种植、品种乡土化、树种多样化,可选择壳菜果、枫香、马尾松、木荷及其他乡土阔叶树种,也可按照林农意愿选择杉阔混交林。开展栽种作业时,应选择枝干直挺、根系舒展发达的苗木,每穴可种植2~3株,栽植深度保持在10~15 cm,树苗放入树穴后开展填土作业,填土至树穴深度1/2时,提苗并压实土壤,待完全填实土壤后,将虚土覆盖到表面,开展浇灌作业。

3.3 保墒

为保证新移栽苗木具有良好的生长条件,造林育林第1年,护林员需开展灌水保墒作业。灌水次数需超出3次,扩展整地深度与面积,保证土壤湿润。对土壤水分较少的区域,需开展除草及其他保墒作业,避免杂草与苗木争夺水分;促进苗木郁闭、避免阳光直射地面,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4 植株修剪

为保证苗木生长过程中良好的水分、养分条件,需及时开展截干、修枝作业,控制苗木枝干长势,剪除长势较差的枝叶,以集中植株养分,促进苗木快速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开展修剪作业时,应确保苗木可获得适当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环境。

3.5 补造补植

栽植第2年成活率低于85%或每667 m2树木数量少于160株时,需及时进行补种、补植处理,通常在春季进行。结合龙岩市永定区自然条件与地理条件,合理选择裸根幼苗进行栽植,通过覆膜、截干、容器苗等栽植技术,确定补植树种与密度。开展补植作业前,应清除所有的枯萎苗木,并喷洒防虫、防病药物,再进行施肥作业,以保证补植土壤中具有充足养分,栽植完成后开展根茎培土、树干涂白等防寒处理,保障苗木安全越冬。

3.6 除伐定株

封山3年后混交林中会出现一些新生幼苗,对此类幼苗应根据计划进行除伐定株处理,伐除长势较差与患有病虫害的幼苗,保留密度适宜与生长旺盛的苗木,以促进封山育林区产生稳定的森林群落,灌木、乔木及其他树种分布均匀。封山区原幼苗在草本、灌木等植物生长茂密的情况下会出现发育不良的问题,相关林业工作人员应开展局部松土、割灌除草作业,为幼苗生长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促进苗木郁闭[5]。

3.7 病虫害防治

封山育林中主要的防治方法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但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防治方法,也可采用联合防治。1)物理防治包括设置阻隔、人工捕灭等技术措施,切断害虫传播途径。2)化学防治一般使用化学药剂消除害虫幼虫与虫卵,在源头上杜绝虫害。例如,防治松林虫害,可将40%氧化乐果乳油与2.5%敌敌畏乳油按2∶1比例混合,混合均匀后加入25倍体积清水进行稀释,松林虫害灭除率可达80%。3)化学防治极易引发二次污染问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谨慎使用,优先选择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例如,防治马尾松梢小蠹。蠹虫会对健康立木造成直接侵害,同时为其他害虫提供寄居条件。蠹虫的天敌有山雀、啄木鸟等食虫鸟类及蚂蚁、隐翅虫、郭公虫、蠹茧蜂等,在开展生物防治时应重点保护害虫天敌,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繁衍条件;在开展物理防治时可利用梢头木制作饵木,在初春时节放置饵木,在初秋时节剥开饵木,清除隐藏在其中的害虫。

3.8 重视育林监测

构建病虫害监测、预测及研究技术团队,对各类病虫害症状进行有效识别,充分评估病虫害发生面积及为害程度。安排技术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工作,借助技能培训及技术指导等活动强化病虫害监测技术。检验人员应严格检疫相关苗木,执行相关技术规范,保证造林生产中引进苗木的安全性与健康性。

例如,在虫情测报系统中主要借助现代数控、电、光等技术,在无人监管的条件下自动开展诱虫、灭虫、采集、分装及排水等处理,借助GPRS无线网络对接虫盒中虫体图片开展定时拍照作业,同时将图片自动上传至物联网监控系统,系统能自动记录采集的数据并建立数据库,以数据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以便工作人员能对虫体情况及变化情况等进行远程观察,科学制订防控策略。

4 结语

封山育林虽可以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恢复,但在应用该方法时应注意适量、适度原则,根据当地政策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确定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比例,科学制订规划设计方案和育林措施,以促进树木快速生长和繁育,恢复林地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静.浅谈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J].现代农业,2021(3):82-83.

[2] 赵瑾,王得祥,杨航,等.延安市退耕还林及植被恢复工程生态服务功能评价[J].陕西林业科技,2019,47(1):38-44.

[3] 徐辉业,李世翠,张乾.封山育林在昌岭山自然保护站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农家致富顾问,2019(20):260.

[4] 唐泽炜.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2019,51(2):103-106.

[5] 张佳楠,张建军,张海博,等.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分水源涵养能力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41(8):105-114.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林业生态封山育林应用分析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探究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作用浅析
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对林农营林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