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黄河安澜》的纪实创新与文化传播

2022-11-28张丽平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安澜纪录片黄河

□冷 凇 张丽平

纪录片《黄河安澜》历时三载拍摄、打磨,以300 分钟的磅礴影像,第一次打开万里黄河全景图和黄河流域上下5000 年的历史巨变。该纪录片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透过一条大河的安澜图景展现出了盛世气象、中国之治。《黄河安澜》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和创新的表达手法,让纪录片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促进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全方位、全景式的精致视听:记录雄浑壮阔的黄河美景

精致的视听语言是纪录片艺术性、思想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重要依托。伴随着艺术生产观念的进步、媒介技术水平的提高,纪录片的视听表达手法也正在呈现飞跃式、革新式的创新演变。

《黄河安澜》在画面拍摄和视听表达中追求精致效果,在视觉与包装层面力求创新。该片采用高清化、多形式、多角度的拍摄技术,将黄河流域恢宏铺展的万里巨川与河湖澄澈的碧波点点,分别用大全景尽收眼底,用小景别精细聚焦,以每一帧都精巧构图的连续画面构筑了视觉表达的精致奇观。为了更生动真实地呈现内容,将抽象的内容实在化,纪录片采用了必要且精准的数字化后期制作手法,运用多维动画演示、图片图表辅助说明等方式,丰富了纪录片的信息量,深入浅出地传递重要内容。

在听觉元素上,大量清晰、沉浸式的自然音响,将人们带入到多彩丰富的黄河文化场域之中。解说、访谈和同期声带领观众深度了解黄河成长、治理和共生的历史与今生。为了打造立体震撼的听觉感受,《黄河安澜》还特别邀请曾创作《功夫熊猫》主题音乐的著名美籍华人作曲家王宗贤为该片作曲,适时用艺术的穿透力向世界推介黄河故事。

《黄河安澜》注重全方位全景式地打造视听奇观,但又不止于奇观对于感官的影响,而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引领大众的审美回归,创造美的享受。片中真实影像与媒体技术共同构筑了集光影、虚实、动静于一体的精致画面,让人们在自然奇观、历史传奇和当代创造中,感受自然、生命和华夏文明的诗意。

情节性、震撼性的精心讲述:传播细腻生动的中国故事

讲述好细腻生动的故事,方能支撑起一部纪录片重要的内容核心与情感依托。新时代纪录片的创作重任便是要用真实的影像讲好中国故事,记录好、传播好蓬勃发展的中国足迹。《黄河安澜》创新性地将“故事驱动”和“共情驱动”作为纪录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双驱”动力。这种表达手法让纪录片在具体实在的叙事中拥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戏剧冲突,通过情感的堆积递进和对比反差,唤起受众的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

在《国脉千秋》一集中,纪录片用一个小段落生动讲述了2021 年黄河防洪中惊心动魄的故事。2021 年,一场有纪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伏秋大汛席卷黄河下游,各个水库水位频频预警,小浪底水库离千年一遇的设计洪水位仅差0.5米。在这样关乎一百多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要时刻,4 万名黄河职工、2700 多台抢险机械,气象、通信、公安、交通、电力等多部门联防联控,在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精准调度、有力防控下打赢了这场“防洪大战”。纪录片讲述了这场如同走钢丝般的精准调控过程,让观众在这惊险紧凑的故事讲述中,感受到了巨大的紧张和震撼。整个叙述过程有清晰的开端、经过、高潮和结局,让受众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抗洪精神,更感受到了我国防洪能力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黄河安澜》用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从远古到今天智慧的中国人民在黄河岸边的繁衍、成长与创造,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确保黄河70 多年岁岁安澜的艰辛历程,成功唤起了受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审思式、流畅化的精深思辨:铸牢民胞物与的共同意识

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往往决定着整部纪录片所能到达的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我国智慧的先人已给出了鲜明的答案。“为天地立心”“使万物尽性”,最终“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千百年来直至今天我们依然奉行的生命态度。中国人民与山河万物的共生互动过程,也正是对这些朴素思想和哲学精神的生动践行。

《黄河安澜》用较大的篇幅直面自古以来我们治理黄河的大难题,讲述了黄河决口、泛滥、改道,经过不懈治理,实现了黄河安澜的历史过程。中国人与黄河有着太多、太密切的互动,然而《黄河安澜》却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和谐生态观,做了思辨性的还原和传递。纪录片中没有人类作为万物尺度的傲慢,更没有强力征服自然的野心,而是在象天法地、万物共生的理念下,成全人与万物各自不同的内在价值。

《黄河安澜》用对自然和生命的审思,用流畅化的精深思辨,引领大众再次潜心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纪录片用生动的故事和扎实的实践,向世人证明我国古老生态观念的优越性、先进性和可行性,有助于向世界生动传递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和中国精神。《黄河安澜》互构了人与人、人与人类、人与万物的和谐相生,用整体主义的生态视角铸牢了民胞物与的共同意识。

回望式、创新性的精湛勾连:传承经天纬地的文明记忆

古人云“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文明始于先民在草泽荒滩中的艰难探索,带领人类超脱了野蛮的生存状态。在年轻的黄河岸边,就已有智慧的生命燃起了火、播下了种、筑起了城,织就了通达四方、连接古今的文明经纬。黄河之厚重,不只在于它途经黄土高原后的泥沙俱下,更在于它穿越千古,接续起了中华儿女的成果和创造,让文明绵延不断、薪火不熄。

回望过去,总能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黄河安澜》带领大众沿着这条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大河回望悠远的历史,体会文明进步带来的磅礴力量,找寻沉淀在民族根脉里的文化自信。《黄河安澜》共6 集内容,即《国脉千秋》《力挽危澜》《量水而行》《重现盎然》《发展新路》《幸福长河》。这些内容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差异视角着手,全面深刻地呈现了黄河的文明之“魂”、治理之“安”、生态之“绿”和发展之“兴”。

中华民族在大江大河的哺育中,孕育了文明的根与魂,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奔流不息的涛声里刚健前行。纪录片《黄河安澜》用精致的视听、精心的讲述、精深的思辨和精湛的勾连,开拓了纪录片的视野广度、精神力度和思想深度,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化成了气势磅礴的盛世影像,碰撞出了滔滔不绝的时代回响。(冷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张丽平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安澜纪录片黄河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不忘初心创沂沭泗基建新篇 除险加固保南四湖治水安澜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加快黄河生态立法 守护“母亲河”健康安澜
『黄河』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