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车型操稳性能调校过程浅析

2022-11-28徐申敏张庆阚国庆

汽车零部件 2022年11期
关键词:稳定杆衬套减振器

徐申敏,张庆,阚国庆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芜湖 241002

0 引言

汽车操稳性能是指在驾驶员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够遵循驾驶员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受到外界干扰时,汽车能够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1]。操稳性能包含操纵性和稳定性两种含义,操纵性指车辆对于驾驶指令的响应速度与执行程度,稳定性指车身、轮胎及悬架系统隔绝路面颠簸的能力,在整个操稳性能调校过程中,主要为均衡这两方面开展。

整车的操稳性能开发主要包括4个部分:目标设定、虚拟验证、实车调校、性能验收。

1 目标设定

在目标设定前首先需确认车型定位及风格,主要有偏舒适风格、偏操控风格和二者兼顾中性风格3种。目前比较理想的是充满线性感操控和充满阻尼感的舒适,线性感表现为侧向力的建立、手力的建立和侧倾的程度;阻尼感表现为将尖锐的输入转为圆润、将输入的能量吸收同时有良好的反馈。总体表现为日常不硬、过弯不软、急转不倾、过坑不颠、高速不飘等等。

风格确认完成后需选择对标车型,进行操稳性能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根据评价测试结果进行目标设定。目前各目标条目主要涵盖转向、操控、舒适性3类,分别设定3级目标,目标设定见表1,行驶舒适性的2级和3级目标见表2。某车型主要用户群体为女性,偏舒适风格,其舒适性总目标为6.7分。

表1 目标设定

表2 行驶舒适性的2级和3级目标

2 虚拟验证

操稳虚拟验证是指建立整车虚拟样机模型,主要为搭载整车动力学模型,采用仿真软件ADAMS和Carsim进行悬架几何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kinematics and compliance,KC)特性优化、前后悬架运动学特性优化、操纵稳定性计算优化和操稳工况模拟等。

某车型采用ADAMS进行KC特性仿真,对侧倾工况模拟时,发现侧倾中心高度为80 mm,偏高不利于整车操稳性能,将后摆臂安装点降低7 mm,侧倾中心高度随之下降至68 mm,如图1所示,满足推荐范围60~75 mm。

图1 侧倾工况模拟

3 实车调校

3.1 KC试验

在实车调校前,首先进行KC特性试验,K特性主要受悬架硬点参数的影响,指车轮运动时,在悬架导向机构的作用下,车轮平面和轮心点处产生的角位移及线性位移变化的特性,包括轮跳运动、侧倾运动和转向运动;C特性主要受悬架硬点参数、弹性部件及衬套刚度综合影响,指特定工况下地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及力矩,使车轮平面和轮心处产生角位移和线性位移变化的特性,包括纵向力、侧向力和回正力矩。KC试验在产品初期用于指导悬架系统架构设计,在标杆竞品研究阶段用于标杆车性能解析,在不同样车阶段用于指导操稳性能调校工作。

车轮前束角随垂向位移的变化如图2所示。

图2 车轮前束角随垂向位移的变化

通常前轮前束设置弱负、后轮前束设置弱正,保证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前轮前束可以抵消外倾角产生的轮胎磨损,在车轮上跳过程中,前轮前束应该具有减小趋势,变化量通常在1°以内。图2中纵坐标为前束角,曲线斜率为前束的变化率,其值越小越好,一般范围为-5~5(°)/m。由图2可知,前轮前束变化率过大左前轮为7.8(°)/m,右前轮为9.9(°)/m,且前轮左右斜率差异较大,不利于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使左右车轮响应存在偏差。经过排查得知,白车身硬点(减振器安装孔)与设计状态存在偏差,调整后满足要求。

3.2 PT样车性能摸底和调校开发

KC测试完成后进入手工样车(prototype tool,PT)调校阶段进行性能摸底和调校风格确定,主要针对弹簧和稳定杆。其中减振器进行首轮粗调,弹簧主要针对前后弹簧刚度,稳定杆针对材质调校比较少,主要是对稳定杆直径进行选择。

3.2.1 弹簧调校

在整车操稳调校阶段,首先进行弹簧调校,此时需要排除一切干扰,车辆状态为不装稳定杆、零阻尼减振器、缓冲块切半。由于没有减振器的衰减作用,完全靠弹簧吸收,评价时操作角度不能太大,否则容易侧翻,主要考虑前后轴的平衡,受到冲击时使前后衰减尽量同步,不产生过多余振。

弹簧选择主要针对悬架偏频,弹簧刚度大则位移量变小,单周期时间变短,偏频大悬架硬支撑足,车辆响应速度快,偏操控;弹簧刚度小则位移量变大,偏频小悬架软,过滤冲击能力强,偏舒适。通常根据整车调校风格确定前后弹簧刚度,偏频推荐范围为:前悬1.02~1.44 Hz,后悬1.18~1.58 Hz[2]。

偏频计算公式:

(1)

式中:f为偏频;E为悬架刚度;m为簧上质量。

由式(1)可知,偏频和悬架刚度相关,悬架刚度与弹簧刚度相关,通过改变弹簧刚度可以调整偏频大小,增大前悬弹簧刚度,有利于增加不足转向度。调校弹簧时通常在试验场内特征路面进行,主要包括:混凝土接缝路、变间距搓板路、减速带、井盖等等,使每次通过相同路况的车速保持一致,整车通过在平整路面和不平整路面中行驶,判断车身控制水平,包括俯仰、侧倾晃动、上下起伏及大小冲击的过滤衰减,通过前后不同弹簧刚度的匹配,选出合适的组合,通常会给出软硬两种方案,供后期减振器调校时使用。

3.2.2 稳定杆调校

前后弹簧调校完成后,进行稳定杆调校,此时车辆状态为零阻尼减振器和缓冲块切半,排除了减振器的干扰,稳定杆调校时进行侧倾动作和弯道工况,主要评价整车侧倾角度和侧倾控制。

稳定杆直径越粗,悬架的侧倾刚度越大,侧倾角越小,车身的侧倾控制越好。不安装稳定杆,左右减振器各自运动,安装稳定杆相互有干扰,使车头晃动。稳定杆直径调整见表3。

表3 稳定杆直径调整

弹簧稳定杆调校完成后进行一轮减振器粗调,以满足基本性能要求,进而完成工装样车(off tool,OT)后进行细调。

对某车型未调校的原始状态进行评价发现,整车行驶舒适性不佳,与目标值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平整路面行驶稳定性差,车身抖动明显,小冲击衰减能力差,转向盘抖动明显。对弹簧和稳定杆进行重新调校匹配,整车性能较之前获得很大改善。弹簧和稳定杆参数调校前后对比见表4。

表4 弹簧和稳定杆参数调校前后对比

3.3 OT性能验证和微调优化

PT阶段调校完成后,总结PT中的性能问题,制定下一步调校方案,对后期OT进行性能验证和微调优化,此阶段重点调整减振器阀系部分。

3.3.1 减振器调校

确定弹簧和稳定杆后,进入减振器调校阶段。减振器主要有拉伸和压缩两种状态,由复原阀和拉伸阀分别控制。通过调整阀系确认不同速度的力值曲线,平衡操控和舒适性,通常相同力值下,不同阀系组合带来的整车表现会有很大差异。调校前首先确定减振器力值方向,当力值范围确认后再进行阀系优化调整,阀系中低速主要调整节流流量大小、中高速主要调整阀片刚度、预紧、台阶、阀体流量等,阀片堆叠方式主要有宝塔型和三明治型。调校减振器时的驾驶工况为综合工况,前后轴平衡、侧倾、冲击过滤等方面需要均衡考虑。

本次所调校阀系主要为线性阀系,通过调整压缩复原阀垫片、节流阀片、预紧及阀体等,最终使性能满足要求,具体调校见表5和表6。

表5 减振器调整方向

表6 整车表现与减振器运行速度对照

3.3.2 缓冲块和衬套

当减振器调校完成后,发现仍然有问题无法解决时,需要对缓冲块和衬套进行优化。缓冲块主要限制减振器的极限位置,可以调整其长度和密度;减振器支撑衬套主要起固定弹簧安装角度和位置的作用,可以调整其硬度;控制臂衬套衰减簧下振动,可以调整其刚度和密度。缓冲块和衬套调整方向见表7。

表7 缓冲块和衬套调整方向

某车型减振器缓冲块保持不变,减振器支撑衬套硬度由50 HS提升为65 HS,从而提高弯道响应速度;前控制臂安装衬套空心方向刚度由1 500 N/mm降低为1 200 N/mm,提高了振动衰减能力,减少了车身振动,提高整车舒适性。

某车型为了达到舒适性目标,匹配弹簧和稳定杆参数进行前后减振器调校,主要调整节流和垫片,减少整体力值曲线,提高路面的过滤能力,前减振器调校前后对比如图3所示。

图3 前减振器调校前后对比

上述调校完成后,进行电动助力转向(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EPS)调校,通常针对电动助力转向,主要包括基本助力、阻尼补偿、回正控制等,可通过转向上位机进行软件调校。最后对调校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式,整车问题对应调整方向见表8。

表8 整车问题对应调整方向

4 性能验收

调校完成后,需要对调校结果进行性能验收。目前汽车性能开发严格遵循“从人的感觉中来到人的感觉中去”规则[3],所以验收的总体原则为主观评价为主,客观测试辅助进行。

主观评价主要按照前期设定的1级、2级和3级目标进行,将评价结果与目标值对比,分析目标达成率。针对问题点的专项调校,可先对问题点的调校结果进行评价,确认调校通过后,再进行下个步骤,否则继续进行调校。表9为某车型行驶舒适性调校前后对比,经过调校舒适性得到明显改善。

表9 行驶舒适性调校前后对比

当主观评价通过后,进行一轮客观测试,通常按照国标测试规范进行,主要包括操稳性能试验(稳态回转、转向回正、阶跃脉冲、中间位置等)、平顺性试验(脉冲输入行驶、随机输入行驶)。

某车型调校后进行稳态回转测试,转向盘转角随侧向加速度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不足转向度为27(°)/g,在推荐范围内,不足转向度适中。

图4 转向盘转角随侧向加速度变化曲线

沥青路面调校前后对比如图5所示,车速分别为40、60 km/h,测试设备为安装在主驾坐垫上方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试验方法采用GB/T 4970—2009中规定的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由图5可知,调校后振动量下降了一个数量级,较原状态舒适性有很大提升。

图5 沥青路面调校前后对比

5 结束语

根据以上描述,基本了解操稳性能调校4个部分:目标设定、虚拟验证、实车调校、性能验收。重点分析了弹簧、稳定杆和减振器对操稳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际案例呈现相关过程,希望对后续调校工作有一定帮助。

猜你喜欢

稳定杆衬套减振器
汽车麦弗逊悬架前下摆臂衬套布置形式研究
箭载电子产品减振器结构失效机理及可靠性分析
钢丝绳减振器在列车定位天线安装中的应用设计
巴哈赛车横向稳定杆的设计与性能验证
某车型取消后稳定杆的可行性分析
轿车后横向稳定杆支撑座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偏心衬套的更换技巧
过盈装配的传动轴衬套尺寸设计
民机衬套修理技术对金属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
ANSYS Workbench二次开发在汽车稳定杆CAE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