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在施工工程中的应用浅析
2022-11-28周婉洁
周婉洁/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铁路、电路等各类设施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超高层建筑、大体量城市综合体等项目越来越多。对建筑信息进行高效管理,提高工程设计及施工质量的需求也在二维码的日渐普及中产生了。通过建筑信息,BIM 技术结合二维码技术在设计及施工中传递建筑信息,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物力等资源。
二维码是一种利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条码格式,其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概念;利用计算机编码技术将数据信息表示为平面几何图形,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具有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译码可靠性高、可引入加密措施、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等特点。常见的二维码编码格式有Code16K、Code 49、PDF417、Data Matrix、Aztec、QR Code 等数十种。其自动识读及低廉的成本使得二维码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产系统、医疗系统、税务系统等。
二维码与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涉及的管理活动主要有人员管理、安全管理、机械设备材料管理、技术管理、协助工程监管、见证取样等。如图纸,对于施工蓝图进行电子化储存,更便于管理与储存。现在通过二维码信息功能,可以将图纸的信息修改时间、修改人、版本、修改原因等记录放入数据库中,而在现场施工时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及时查询图纸的信息。同时在施工现场,图纸的接收、借阅,对图纸的反馈意见、图纸从施工开始到结束均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
从安全管理来说,施工中将安全管理制度、教育交底及各类安全操作规程等文件制作成二维码,在不便于携带纸质档的场合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阅读或下载相关的文件。人员信息制成二维码,印刷在安全帽或工作衫上特定部位,协助劳务实名制管理,记录进出场时间,以及安全教育等情况。
从见证取样来说,施工现场的钢筋电缆等信息制成二维码粘贴到试件上,现场取样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可随时查看试件状态,方便信息传递。
二维码与BIM技术的结合
在工程中,目前通常采用RFID 无线射频技术,在预制构件混凝土施工前预先埋设RFID 芯片,在预制构件运输及吊装中采用扫描设备进行信息识别。此种方式安装简单,但成本相对昂贵。若单为运输和识别采用RFID 无线射频技术并不划算,相比之下有成本低,易制作特性的二维码就可满足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而“BIM+二维码”的技术应用也应运而生。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简称“BIM”)指全生命周期工程项目或其组成部分物理特征、功能特性及管理要素的共享数字化表达,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及可出图性等特点。
对于目前讨论的BIM+二维码的管理平台,二者相结合对于工程运作有一定帮助。BIM 技术应用的核心之一在于信息管理,充分利用二维码进行BIM 施工信息传递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输出。对构件进行信息管理的前提是制定合适的编码规则,并为每个构件分配唯一编码,以此为基础生成二维码,每个二维码内均含有对应的构件信息,工厂可扫描二维码,对构件准确加工下料,总包方扫描二维码可监控构件的出入库了解、掌握现场材料余量,保证供给,以确保现场施工。
工作人员可通过扫描构件二维码查看与上传设计、质检等相关信息,以此为基础,现场施工人员可通过二维码信息进行核对检查,同时安装构件时,安装人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信息、安装说明,以及基于三视图中的具体位置来避免安装上可能存在的错误等,可减少复杂结构工程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错装、漏装、碰损等情况,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成本。
二维码技术基于其方便快捷、简单易普及等特点已在工程现场开始广泛使用,除了以储存、展示为主的应用,也开始进行更深度的发展。通过BIM与二维码技术的运用,贯穿设计、原料、生产、安装、质量检查等整个工程,可以实现便捷、高效、统一的管理,同时也更利于信息的二次处理。通过二维码作为信息传输通道,打通了施工实体构件与BIM 虚拟构件的连接通道,利用BIM 进行工程管理实时获取构件的施工生产信息,使工程管理变得更便捷,节约了原始材料和人工成本,实现了多专业、全方位的协同信息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