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畜牧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开放式教学研究
2022-11-28刘燕李进杰蒋明琴
刘燕 李进杰 蒋明琴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牧业工程学院 450006)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引领各行各业发生了深度变化,“互联网+”应与畜牧业相融合,开放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而实训基地也随着地方性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发生了悄然变化。集合产教融合的各类社会资源,建设具有智能性的职业教育工作室,在技术服务中心不断升级的同时,以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打造实训平台。因此,高职应积极开展“互联网+畜牧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教育,为畜牧产业及养殖经济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1 “互联网+畜牧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发展现状
1.1 畜牧业发展现状
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远、有规划性的经营模式,同时配备完善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向,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养殖产业都能够在饲料选择和饲料管理方面有较为准确的模式,往往都是在利益驱动下做相关工作,整体上减少了养殖成本,但也为后续生产活动埋下隐患。而且当前大多数地区养殖户缺乏一定的科学养殖相关知识,同时在畜牧职业素质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不能很好地认识到畜牧养殖安全的重要性,如他们并不明确饲料安全,一旦养殖户没有职业道德,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隐患,形成严重的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互联网+畜牧业”在信息化时代有更多参考,产教融合可实现安全利益最大化,深受社会各界喜爱,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借鉴的内容。与畜牧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是很多职业院校的选择,深度融合新的职业发展理念,共同创设智能化的实训平台,可以利用综合系统控制,实现智能制造,并给我国现有职业院校培育工作带来新的发展契机[1]。
1.2 “互联网+畜牧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发展诉求
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是深化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是校企合作的重中之重,在精细化专业教育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相结合的进程中,企业发现了实训基地教学的系列性问题,但同时也发现了实训基地能为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带来的好处,产教融合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应依靠校园-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创设更贴合学校和当地经济发展设计孵化园区,在生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达成企业和社会双方的优势互补,并完成资源互通。利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学生能认知到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学会如何与社会发展态势和谐相处。目前大部分实训基地已做到依托企业产品与职业院校融合趋势,职业院校不断优化课程标准,并设置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以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为监督标准,实现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有效对接,从而能从岗位零距离的角度优化人才培养平台。
1.3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发展现状
在生产实训过程中,既注重畜牧业产品设计层面的实训工作,同时又能控制工艺生产操作参数,在合格、精细化产品达标的基础上,使实训过程更加真实化、有效化。实训基地应具有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学校和企业双方有可能共同筹资,而在产教融合的生产实训基地开发进程中,绝对不能仅拥有一项功能,畜牧业产品所涵盖的系列性产品内容是比较丰富的,这给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带来了很多新的契机,但在实训基地与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互联网和快速的信息共享机制也应发挥实际作用。
2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当地政策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协调性关系弱
很多企业在产教融合与实训基地建设中,结合特色课程开发模式,以双师任教的实践制度为引领,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就业渠道,企业依托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了集合生产和教学实践相一致的平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有一定意义。但唯一不足的是企业参与基地实训的程度不高,很多企业所委派的教师并不了解目前国家对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为了有效提升畜牧产品质量,要积极引导企业及养殖户将养殖管理理念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学校的专家学者可以帮助养殖人员创新改革原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并在当前基础上不断推出更加符合养殖习惯的技术,为饲料安全性以及养殖科学性提供重要基础。与此同时,这些教师在为企业培养人才时,虽然看似利用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不断补充优秀人才,但事实上,这种订单培养和生产实习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顶尖人才,虽然企业希望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但所派教师没有相对应的利益驱动,教师积极性不高,而国家政策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协调性关系并不紧密,学生到企业实习后,可能只是从事一些非常简单的基本性工作,没有办法深入到企业重要层面,导致人才成长速度非常慢[2]。
2.2 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资金投入力度有待提升
产教融合必然需要将生产和教育密切融合在一起,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提倡实训机制建设,但生产和教育之间的融合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作为基础,由于学校把握生产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可以开展一系列项目开发和技术开发。但在现有大部分教育经费中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作为实训基地科研经费,很多被淘汰的旧生产工艺仍被沿用,在生产工艺创新方面无法大展拳脚。
2.3 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需求联系不紧密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互联网+畜牧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开放式教学,首先要提高畜牧养殖专业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不断加强,但仍有大部分教师从高等院校毕业后就到学校教书育人,实践经验不足,甚至干脆没有企业生产经验,因此,在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很难精准把握企业所需实践人才的现实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动态和生产技术与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及教师人才结构方面出现了不协调的问题,如果不能实时掌握生产和企业需求,那么产教融合型生产实训基地存在的意义将不够明显,很多对接层面都会出现不协调的发展态势。学校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开设培训活动,利用知识讲座或网络文章推送等形式与养殖教师交流,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教师也可使用更加丰富、易懂的方式进行培训。
3 “互联网+畜牧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开放式教学的具体策略
3.1 响应政策号召,积极构建产教一体的生产实训基地
以产教融合促进生产实训基地具备实效性,且政府提出“中国制造05”行动计划,在这一服务化、高端化的总体目标基础上,彰显双元培养的办学特色,实现产教融合的办学特点。响应政府号召,利用闲散社会资源,加速金融融资进程,以精细化的学生生产技术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畜牧业产教融合生产实训基地应本着基地与职业教师队伍互惠互利,提升职业教师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产教兼容的宗旨,努力营造企业情境教育的真实氛围,在具有畜牧业情境技能训练场所内,选择具有典型化的实验项目完成教学目标。目前,很多学校都尝试与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构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为了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实现独立操作的生产实习,或在即将毕业时顶岗实习,需要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并且连贯性地完成学校内部和企业内部的实习衔接,提升人才适应社会生产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2 建构更适应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双师制等教育
职业院校如果想要更加适应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需要动态了解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发展趋势,校方应委派专业教师深入地区进行调研,及时了解行业和企业发展动向。精准把握畜牧产业升级需求,了解企业对人才发展的最新需求,才能构建更加具有特色的校园课程体系结构。双师制的教育模式原本就是为了以更加贴合的形式打造合理的课程内容,在这一课程体系内,既要有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实践内容,又要有创新的特色化职业院校理论。这对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但只要认真务实、踏踏实实的开发畜牧业课程教学工作,就可以在实现知识点与技能完美融合的基础上,将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与工作任务要求联系在一起。构建双师制的教育模式,使其教育规范性更强,促使教育进程更加适合畜牧行业,迎合产教融合的发展诉求,保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教企融合生产实训基地能长效良好运转。不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为与企业合作的职业院校带来人才培养与培训的有力保证[3]。
3.3 在实训基地创设中不忘产教兼容的师资力量建设
师资力量永远是保证畜牧业产教融合的关键因素,而在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中,师资力量建设是要打造具有专业化技术,同时懂得教育的教师队伍。每组教师队伍都是一个人才梯队,在落实双师工程过程中,需要有突出专长的专业带头人作为队伍的领头羊,为了能使教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且又能很好地化解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矛盾,需要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前沿,在了解前沿资讯的基础之上,才能加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在实训基地教师资源配置基础之上,应努力实现整体优化的发展态势,以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带动企业发展,打造企业实训平台,为职业技能教育贡献力量。
4 结论
“互联网+畜牧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开放式教学可以影响到畜牧养殖经济发展,还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安全,因此,必须重视相关工作,立足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依托于生产实训基地的办学宗旨,积极响应国家对先进制造服务体系品牌化和高端化的行动目标,使很多地区的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之路上进行更多尝试,比较常见的是建立智能化实训基地与企业发展园区相结合。一方面,加强素质陶冶,另一方面,实现对企业的创业孵化,最终打造一体化的深度产教融合实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