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实验学校:戏曲文化浸润校园
2022-11-27
本报讯(记者 刘芬 通讯员 杨容)“清早起来菱花镜了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11月14日,在南县实验学校的一堂戏曲公开课上,“小演员”身着传统戏服,一边用甜脆嗓音道出念白,一边配合扇子、手绢的表演,将这出京剧《卖水》中“梅英”的小丫鬟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蓝脸的“窦尔敦”、紅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纷纷上阵……《走近京剧脸谱》公开课上,孩子们戴上脸谱,化身一个个小小戏曲家。
南县实验学校自今年秋季开设戏曲通识课程以来,艺术组教师开发了更加贴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戏曲课堂。老师们通过试课、磨课、研课、再试课等一系列循环程序,相继推出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现代京剧《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等戏曲公开课,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戏曲是国粹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我们除了在学生的艺术课程设置中新增了戏曲课外,还在课后服务项目中单独开设了戏曲社团。”该校教务副校长吴正强表示。
据戏曲社团负责教师蒋晶晶介绍,除游戏元素外,该校还将美术、舞剧、歌剧等内容融入戏曲课程中,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体会戏曲艺术的乐趣。
“第一次接触到戏曲,我就发现自己被深深吸引了,它让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也让我坚定了要好好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的决心。”戏曲社团的学生肖志远说道。
据了解,早在五年前,该校就成立了南县第一个小学葫芦丝建制班。后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的,建立在中华优秀经典作品上的课本剧排演、剪纸、武术、戏曲等社团的相继成立,形成了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浪。今年10月份,学校又将特色非遗项目“皮影戏”引入校园,成立了皮影艺术工作坊。
“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在增强学生综合美育素养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中坚定了文化自信,在民族自豪感和光荣感中涵养了爱国情怀。学校将积极探索更多的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该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孟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