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好上学”“上好学”目标再出发
2022-11-27胡荧臧远科夏祯祥
胡荧 臧远科 夏祯祥
办人民满意教育,一直是益阳教育践行和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益阳市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到全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中强力推进。十年来,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增长19.54亿元,增幅45.87%,全市经费总投入达到607.14亿元,其中2021年投入33.99亿元。
围绕“均衡、高效、公平、高质量”关键词,益阳教育系统写出了浓墨重彩的教育答卷。
推动教育均衡高效发展
10所,13.66亿元,19324个学位。这一组数字是益阳市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的真实写照。今年暑假,10所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转公”。
益阳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科科长徐铁华介绍,通过整体转公、整体收购、租赁场地转公、全额购买学位、关停等方式,分类规范、有序推进。
益阳师专附属学校(原益师艺术实验学校)是整体转公的学校,也是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市直公办学校。此前,这是所有着近20年办校历史、在民办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学校。
这所学校是“民转公”这场硬仗中最难打的一仗。“教师结构复杂,如何妥善安置266名教师,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滑坡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林英坦言。
召开教职工大会,解读相关政策;组织离退教师、在编教师、临聘教师分层次民主恳谈、座谈,就老师关心的待遇等问题进行详细说明。“环环相扣,条分缕析。”林英说,校党委班子成员责任包干、任务到人,深入了解教师需求,最终按照尊重历史、有利发展、保持稳定的原则,确定了分流方案,保证了学校平稳、有序转制。
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民转公”工作,是人民群众“有学上”的有力体现。徐铁华表示,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学位,将能够最大化、就近服务于区域内的老百姓。
据了解,2022年秋季学期,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17601人(不含政府购买学位数665個),实际占比压缩至4.5%。益阳市的做法被湖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报推介3次,在全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视频调度会上作经验交流。
近年来,随着益阳市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2.7894亿元,完成161所(含2022年正在推进建设的53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投入3亿多元,建成高标准的芙蓉学校5所。2020至2022年,新建凤山小学、洗马湖学校等14所学校,改扩建实验小学、石码头小学等136所城镇中小学校,公办义务教育供给能力有效提升。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也走在全省前列,至今年年初,全市实现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
推动教育公平健康发展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教育公平。
2022年,益阳市把推进中考招生录取综合改革作为一次生动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让人民群众子女“好上学”。“在沅江市进行试点后将全面铺开。”益阳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易柱清说。
地处大通湖畔的沅江市四季红镇是一个远离主城区的移民镇。“由于起步晚,加之地处偏远,教育资源不及城区,每年有十几个优质学生外流。”说起学校发展现状,四季红镇初级中学校长陈焱面露难色,“不过,这种尴尬局面在今年得到了改善。”
2022年,沅江市教育局下发了《2022年初中毕业生工作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随着均衡生政策的正式实施,四季红镇初级中学在今年中考中,分配到了24个均衡生指标,加上艺体生及正取生的录取量,今年的中考录取率较之往年高了不少。
益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正生告诉记者,该政策的出台让家长拍手叫好,大大缓解家长们的择校焦虑,也让他们愿意将孩子送到家门口的初中去就读。
在益阳,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福音远不止如此。
2022年,益阳市对初中毕业体育、艺术类考试进行改革,其中体育考试包含必测项和2个自选项,总成绩为100分,最后成绩按40%的“赋分”标准计入考生中考总分。
“赋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体育测试压力,也保证了成绩的区分度。总体来说,等级赋分制比传统计分规则更为合理和公平。”易柱清向记者解释道。
同时,益阳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统一招生平台,全市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统一在网上报名,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全面落实教学常规,加强学籍管理,强力取消“借读”“寄读”“重点班”;稳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益阳市成功申报成为全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市,赫山区成功申报成为全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各地围绕教育改革五大领域,着力探索优化地方教育评价的有效方式。
余正生介绍,下一步,益阳市将在城区建设21所新优质学校,同时在新课程背景下,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育、学生素质等作为发力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推动教育高质量持续发展
在“双减”背景下,益阳市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坚持开展“一天一唱”经典革命歌曲、“一天一看”新闻联播、“一周一讲”国旗下的德育之声、“一周一诵”经典美文、“一周一分享”红色故事、“一月一实践”动手创新等六大德育行动。通过全体学生参与的日常德育实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和厚植家国情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益阳市整体推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建强思政课队伍,为青少年成长固根铸魂。在此基础上,南县成功创建湖南省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示范区,益阳市一中等4所学校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校园。
益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伟才告诉记者,近年来,益阳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出了持续努力。
县域普通高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这道题怎么答?益阳市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生源掐尖、标高不高。”这是益阳市一中面临的困境,校长眭和平解释道,“近年来,学校在高三一轮复习时在兄弟学校中处于优势,第二、三轮复习时成绩逐步下滑。”如何让第二、三轮复习达到质变,“归根到底是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可谓一语中的。
如何提高?益阳市一中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张德先说,“组织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有计划、有目的地去省内外兄弟学校取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指导”。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全方位、多途径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扬长教育”是益阳市一中对拔尖人才培养的一种可操作手段。
优秀毕业生卜智敏就是“扬长教育”的获益者。英语老师文凤介绍,多次联考,卜智敏的英语成绩大多在145分上下,可说这是他英语成绩的“天花板”了。为了能让他在高考中多争取一分甚至两分,英语教研组对其问题进行集体备课,发现英语作文有进步的空间,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卜智敏高考英语考出了“148”的高分。
益阳市一中的经验做法给县域高中带来了启示。依靠自身力量,办好县域高中,是益阳市教育局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怎么破?
着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构建“四个升级”服务体系和“三高团队”人才梯队:对县域高中进行教研能力、课程体系、生源质量以及教育教学的提升。同时,聘请9名清华、北大教授和华南师大高考命题专家为高校教授团队,对创新人才进行拔尖突破培训;聘请9名高中教材编写专家和省内名校名师为高中名师团队,对全市1500余名高三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聘用21名历届清华北大优秀学子为高考高分团队,到各省级示范高中开展经验交流。
一组数据或可以说明变化:2022年全市高考实际参考人数19696人,本科上线11448人,比2021年增加1952人,同比提高20.6%;600分以上人数297人。
在谈及益阳教育的未来,彭伟才满怀信心,他表示:“我们将站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新起点上,不断强化高品质学校建设,以更高标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学生培养评价方式,以更细举措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更实作风纵深推进教育公平,开启益阳教育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