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流清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关注的问题

2022-11-27王国文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年10期
关键词:清淤底泥环境影响

王国文

(吉安市科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吉安 34310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内域河流污染问题呈现出日益严峻趋势,这一点在城市湖泊底部污泥污染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由此,积极开展河流底部淤泥清理工作成为河道治理关键环节。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清淤工程应归属于水利工程种类,具备较为显著的社会公益性质,同时也是落实我国环境保护要求的关键环节。然而,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工程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的同时开展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为相关工程重点环节。

1 河道质量工作对环境的影响

1.1 正面影响

(1)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河道治理工程可以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以及河域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水域环境质量提升可以有效实现提升城市品味,并形成新的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吸引力。

(3)改善民众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水平。

(4)提升污水利用率。河道治理类工程可以将河道扩宽,引流往污水处理厂,通过污水处理厂将污水转换成景观用水,充分利用城市的污水资源。

1.2 负面影响

(1)大气环境污染。河道治理工程必定会使用大型的机械,使用机械的过程中会排放出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等,数据显示汽车一吨燃料将会产生40~70kg 的污染物。如果空气干燥、几天不下雨的情况下,这些污染物将会直接升到大气层,会对空气造成严重影响。人一旦吸入了大量有害气体,呼吸道将会出现危险,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1]

(2)水环境污染。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施工材料,例如混凝土、砂石料。在对这些施工材料进行处理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会污染河流。[2]河道治理工程不是短暂的工期,需要在附近建立工棚用于工人居住,工人居住就会产生生活污染,长期排放生活污水对河道的污染也是不可估量。

(3)生态环境污染。河道治理工程需要大量的施工空间,河道两端树木比较多的地方,还会对树木造成破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3]

2 河道清淤工程环境影响特征

河道清淤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征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1)正面与负面效益共存。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清淤工程的开展可以显著提升河湖环容量,降低河底污泥带来的内源污染,同时也可以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2)是污染和生态两方面的因素。施工期是清淤项目环境污染的集中表现,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有直接的污染。(3)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是共存。如果排水设施的建设管理不善,或者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会造成水土流失和农田退化问题,同时还会产生恶臭和扬尘污染。[4]

3 河道清淤工程环境影响识别方式

我国技术人员在充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通常会采用矩阵法对工程环境影响进行识别。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分别以工程活动以及存在影响的环境要素为列与行,同时利用定性方式对河道清淤工程环境影响类型与性质列举于矩阵之中,具体如表1 所示。其中,√以及×分别表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及←分别表示不可逆与可逆影响;L 以及S 分别表示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

由表1 中的信息可知,河道清淤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点应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内容:(1)对项目工程以及环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2)对恶臭气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3)底泥疏浚以及雨水外排作业对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估;(4)对污染生态影响进行评价。

表1 河道清淤工程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表

4 河道清淤工程环境影响评估要点

4.1 工程分析部分

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在工程分析部分,技术人员应将注意力集中在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方面,同时还需要对工程方案环境合理性进行深入分析。

(1)规划符合性分析。有关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方面的协调性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5]

(2)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三线一单”的一致性分析,是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符合性分析。通过叠加图,阐明了清淤工程与生态保护红线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该区域的控制等级和控制要求,并对该区域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

(3)工程方案环境合理性。在工程方案中,对污水的治理和排放、排泥场的选址、泥沙的处置等进行了环境合理性分析。污水处理和排放方案应当结合废水产生量、水质特性和受纳水体水质的需要,对污水的治理和排放进行合理的评价。《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农用地不得排放、倾倒淤积的淤泥。[6]此外,淤泥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因此,在距离村庄、学校等敏感区域200 米的地方应尽量远离。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方法主要有:耕地、林地、园林绿化、建筑、填方等。考虑到清淤工程属于开发性作业,污染物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源扩散以及无组织排放特性,难以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由此需要利用类比分析法对污染物源强进行确定。本文研究中选取某地区河道清淤工程作为类比依据,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某工程河道清淤工程主要污染物源强表

4.2 环境影响分析部分

(1)对取水口影响。在分析清淤工程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时,若在淤泥区域附近有饮用水取水口,应重点分析和论证河道清淤作业方案与取水口造成的影响。分析施工队取水口的影响过程中,应首先确定取水口的位置坐标,并确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范围;文章从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角度,对工程中所涉及的工程进行了分析,包括:清淤工程长度、起止桩号、建筑工程等。按照一些省、市、自治区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办法,对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建设项目,须经批准后,才能进行建设。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大量的淤泥,造成了大量的淤泥重新悬浮,造成了大量的SS 含量升高,造成了水体污染、底泥失衡、水质不稳定。通过经验总结,在疏浚工程中,施工海域的悬浮物在上游的最大范围内,在下游不能超过250 米,在最大范围内不能超过130 米。[7]

(2)排泥废水环境影响。由于淤泥含水量高,在进行湿式清淤时,会造成堆场内大量的泥沙废水。在水质现状调查中,要对河道淤积情况进行监测,以测定其污染程度。总体上,底泥已基本达标,尾水无重金属溶解,对土壤、地下水无任何影响,而SS 是主要的污染源。通过类推分析,在淤泥尾水(取样点离喷嘴15 米处的流动),SS 的含量在1400 mg/L 左右,20-30 分钟后,尾水的SS 含量大约为322 mg/L,24 小时后SS 的浓度降低到51 mg/L,而泥浆尾水经自然沉淀处理后,SS 的含量可以得到较大的去除。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加入适当的絮凝剂,提高排泥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使水口中SS 的浓度降低到70 mg/L。

(3)恶臭影响。底泥的恶臭是由于河道淤积过程中所含的有机质腐殖质沉积物,在被扰动或堆放在地表时,所含的臭气(H2S、NH3)以无序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从模拟数据来看,其气味的浓度通常在20-60 之间,在30-50 米的范围内。

(4)水生生态环境影响。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干法疏浚会给这一段水域的水生生物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是由于工程规模小,工期短,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施工区域,加速施工,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队河道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工程竣工后,通过逐步注水方式,循序渐进地恢复水系生态。湿法疏浚作业会对河流产生扰动,引发底泥浮出,导致部分河段SS 含量上升,进而造成水质变差等后果,其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和种类都会有所减少。工程建设中的悬浮物对鱼类、鱼卵仔鱼的生长和发育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淤泥疏浚对水体生态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在施工完成后会逐步减弱。

5 河道清淤工程环保对策

5.1 取水口环境保护对策

(1)在项目正式开工之前,施工单位要提前告知供水企业在水源保护区的建设计划,告知施工的具体内容,并合理安排工期。(2)对建设工程的组织和环境进行优化,首先确定水源地的保护范围,设置醒目的标志;其次,对项目弃土与施工区的规划进行优化。(3)选择搅拌较小的绞吸环保挖泥船,采用封闭式绞盘,以减小搅拌引起的淤泥粒子扩散,避免二次污染。(4)采用分段作业模式,并结合卫星定位技术,以提高掘进工作的准确性。(5)河道清淤作业时,在取水口附近要有临时的防污帷幕。(6)建筑施工必须在围堰中进行,施工和拆除围堰时要注意降低对河道的干扰。(7)强化施工期间的水质监控,一旦发现有任何问题,就立即停止使用。在施工过程中,要有紧急情况的计划,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告知施工单位,暂停施工。

5.2 排泥废水污染治理对策

(1)在施工过程中,要有一个标准的排水口,防止污水在排泥区内直接流入附近的水体。(2)各排泥区的退水口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因水流过多而造成退水口溃决,造成事故排放。(3)在排泥区中部设置隔离墙,提高回水的水力滞留时间,保证排水能在8 小时后排出;确保排水管的通畅,砂浆泵能正常工作,避免倒漏。(4)制订和实施环保监督方案,定期监测剩余水的质量。当出现返潮水质超过标准时,必须立即停止挖泥,找出超出标准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回水达到标准排放后,才能进行疏浚。(5)若有沉淀后的SS含量超过标准,可适当添加絮凝剂,可选用PAM、聚铝等,并在使用前进行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投入量。[8]

除此以外,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可能的水污染情况,施工单位应采用如下措施:(1)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设置沉淀池,将雨污水、桩泥浆水、场地积水等进行沉淀处理,达到达标排放。施工现场的临时生活设施主要包括:临时食堂、临时厕所等,食堂的废水必须经过隔油池的预处理,然后与生活污水一起,经过化粪池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后,将其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施工人员在管道和河道治理时,尽可能利用工地周围现有的生活设备。承包人必须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避免污水不经处理就流入河道或已存在的灌溉渠道。施工现场要加强对场地的管理,尽可能地保证场地的平整。(3)不能在河道和水域周围堆放建筑材料,如油料、化学品,要远离河流,并准备临时遮盖帆布,避免狂风和暴雨冲入水中加强坏境管理,防止工程机械或施工船只的油料泄漏或废油料倾倒进入水体后引起水污染,建议采取接漏的方式接收施工机械等漏油。

5.3 恶臭防治对策

针对施工过程中因疏浚淤泥所引起的异味,必须调整在建筑工地50 米内排泥区的布局,排泥区的布局要尽可能地与居民区相距50 米。同时,为了减少臭味的影响,应采取覆盖土和植被的措施,在排泥区的堰顶上设置200 米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建筑工地周边有密集住宅区情况下应注意设置围墙,围墙的高度通常在2.5-3 米左右,以防止恶臭直接蔓延至居住区内。同时为建筑工人提供防护,例如发放口罩等;清淤的时节最好选择在冬天,因为淤泥的味道很难散发出去,而冬天门窗都是关着的,这样可减少恶臭对附近住户的影响。

5.4 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施工期间尽量避开鱼群的繁殖季节,在清淤围堰前,要进行驱鱼作业,切实保证工程不会对鱼类资源的损害;(2)在正式开挖前,首先将表层土壤、水生植物和水生生物进行分层剥离,再进行集中堆填,加速疏采区内的底栖生物恢复;(3)将采集区内的底栖动物投放在疏挖区,并进行人工引种、增殖,加快底栖生物群落的恢复效率;(4)采取生态护岸措施,通过人为的方式建立近自然河岸带,以利于河道的自我恢复和水质的纯化;(5)疏浚河道会对鱼类的原有栖息地造成损害,短期内鱼类资源难以恢复。因此,为了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必须进行人工增殖和放流。

5.5 扬尘污染防治对策

河道治理工程现场周围村庄及企事业单位较多,影响较大,必须高度重视扬尘污染问题。河道治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受施工现场条件、季节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差别较大。技术人员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扬尘污染:(1)及时对施工道路和场地洒水。通过洒水可有效抑制扬尘产生。实验表明,施工道路在清扫后洒水,抑尘效果可达90%以上。若施工场地每天洒水4-5 次,则扬尘造成的污染可缩减到20-30米。因此对施工场地和道路要定期洒水,以减少扬尘。(2)施工过程中使用商品混凝土。尽量避免现场搅拌混凝土,以减少水泥灰尘的产生,可采用商品混凝土用密闭罐车运至施工现场,避免水泥扬尘污染。(3)施工场地运输车辆行驶速度要慢,尽量低速行驶以减少道路扬尘。运输时土方要用帆布遮挡,减少途中洒落。(4)沙子、水泥、石灰等堆场尽量避免露天堆放,若无法避免露天堆放,应进行洒水,减少扬尘产生。

5.6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在底泥处理方面,河道底泥挖出后要及时运走,避免堆积散发恶臭气味,影响附近居民生活。若暂时无法外运,则需要用草包将底泥包好堆放起来,减少恶臭散发和扬尘污染,对于底泥堆放场地要做好防淋、防渗措施,避免雨水冲刷造成底泥流失形成污染。底泥外运时必须用密闭运输车运输,防止洒落。施工后剩余的各种建材、砂石料等要进行回收,并及时清理。在弃土处理方面,施工中产生的弃土要及时运走,一部分用于附近项目建设和修路垫土用,另一部分运往附近陷坑填平,整平后可通过绿化复耕,恢复其原有生态。在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方面,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对于建筑垃圾,可用于建设项目基础填方,坑洼填筑等,剩余部分运至垃圾填埋场。对于生活垃圾,要与建筑垃圾分开处理,生活垃圾要及时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政府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河道清淤工程作为河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水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河道清淤工程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由此,本文研究中针对河道清淤工程合理性以及环境保护两方面入手,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针对排泥污水、恶臭等具体因素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

猜你喜欢

清淤底泥环境影响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幂律流底泥的质量输移和流场
德兴铜矿HDS底泥回用的试验研究
力士德清淤挖掘机
板集煤矿主井井筒快速清淤施工技术
养殖的环境影响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