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成果转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以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为例

2022-11-27文丨董红霞周国林王立三蔡定军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农科院恩施州食用菌

文丨董红霞 周国林 王立三 蔡定军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普遍衰落、农业不发达做出的强有力的回应。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国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靠科技创新,其中“最后一公里”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将农业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科院蔬菜所”)作为农业科研单位,始终坚持科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坚持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坚持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

目前,中国部分乡村发展仍然缓慢,教育、医疗等资源相比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公共基础服务欠缺,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优势不足,缺乏持续动力。同时,科技支撑不够,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低,品牌意识弱,宣传力度不够等,导致部分脱贫乡村发展缺乏产业支撑,人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科技支撑,需要引导社会资源向乡村汇聚,乡村社会的发展需要从生态、经济、民生等方面改善与提升,科技成果的价值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能够引导科技金融机构投资农业产业,建立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成果转移平台。农业科技成果、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基层,让农业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结合,真正产生效益。

科学施策,助力郧西蔬菜产业发展

郧西县曾是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之一,也是武汉市对口帮扶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产量30万吨,产值11.9亿万,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促进郧西县蔬菜产业发展,农科院蔬菜所组织专家团队,重点对郧西县最主要的蔬菜基地在蔬菜布局、品种结构调整、安全生产、土壤改良、产品质量、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科技服务。根据当地设施大棚的特点,因地制宜,通过示范种植,选择优质多抗、耐低温弱光或高温高湿的新优品种。通过基地生产特点,突出特色,示范蔬菜周年高效茬口配置模式和技术。通过采取办培训班、现场讲解、线上技术讲座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水平。通过科技服务和项目支撑,为基地引进设施蔬菜特色品种15个,开发适合郧西气候条件下栽培及市场需求的蔬菜优良品种4个,推广新技术10项。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服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助力郧西蔬菜产业发展。

专家把脉,助推竹溪食用菌产业发展

湖北香蕈菌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蕈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集香菇工厂化栽培、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基地化食用菌产业园区。食用菌作为竹溪县农业产业中的核心,备受县委、县政府关注。优良的品种和配套技术应用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农科院蔬菜所专家经过前期调研详细了解公司现有主要品种栽培管理方法、病虫害防治、出菇房环境等方面情况后,提供适合香蕈公司发展的食用菌品种10个,配套栽培技术12项,举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高级研修班,针对竹溪县食用菌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开展香菇和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会,确定了以香菇为主,多品种为辅的发展方向。经过农科院蔬菜所专家提供的全方位技术支撑,香蕈公司在科技创新、绿色生产、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及企业知名度方面均有明显改善。通过食用菌产业以点带面,促进科技成果在竹溪落地生根,带动更多的村民从事食用菌产业,巩固竹溪县精准扶贫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科技创新,助推红安县萝卜产业提档升级

红安县城关镇胡家河村众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3月,成员156户,蔬菜种植面积800亩,蔬菜大棚200亩,以萝卜、土豆、荆芥、芹菜等蔬菜种植为主。该村地处县城南郊,系倒水河冲击形成,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砂质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通过实地调查,农科院蔬菜所专家发现当地种植的红皮圆形萝卜,品种纯度差、产量低、可种植季节短,针对市场需求专家们将红皮圆形萝卜作为研究方向,选育出了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的萝卜新品种,通过引进专家选育的萝卜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优质多茬口栽培技术后,单季产量比原来提高了30%以上,而且萝卜个大、颜色红艳、整齐度高、商品率达90%以上,并可一年四季产出,全年种植此品种萝卜亩产值高达5万元。示范户纷纷表示,种植新品种既提高了收入,还可以留在家里照顾家庭,不用再外出打工。蔬菜所专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与推广,带动了红安县农民生产积极性,也使得农民在乡村振兴与发展中发挥了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乡村吹哨,科技报到”,把科技转化走到“最后一公里”。

科技合作,推进与恩施州共建“科研飞地”

为落实武汉市对接帮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2年工作要点的任务分工,农科院蔬菜所专家先后赴恩施州考察,调研恩施市板桥镇大山顶村高山蔬菜基地、恩施州农科院种子种苗繁育中心、恩施市新塘乡华中药用植物园、双河下坝村蔬菜试验示范基地、恩施爱森农业有限公司,以及建始县明康汇蛋鸡产业园、高坪镇望坪社区高山蔬菜产业园等,与恩施州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企业代表进行了对接交流。农科院蔬菜所构建产学研模式,以科研和项目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建设武汉市农科院恩施高山富硒蔬菜繁育基地,支持恩施州开展硒蛋白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为武陵山区农机装备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同时协助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等。目前已联合恩施州农科院在恩施市新塘乡下坝村建立了60亩高山富硒蔬菜繁育基地,重点开展茄子、萝卜、白菜、甘蓝、鲜食玉米等高山蔬菜的鉴定评价,从而选育出适合恩施高山种植的优良品种,目前多数品种已在恩施播种育苗;开展湖北省特色蔬菜红菜薹等薹用蔬菜不同海拔高度的播期试验、富硒评价及生产,以期实现菜薹的周年供应,提升菜薹的品牌价值;开展高山蔬菜的轻简化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助力恩施州蔬菜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作为科研单位,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将继续以党中央和地方政府农业农村工作要点为指引,以农业农村农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多方协同协作,进一步发挥科研院所科技优势,加强农业科技研究与成果转移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模式,打通成果供给端和成果需求端之间的隔断,让科技成果脱掉“高不可攀的外衣”。走出去,通过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进村入企展示、成果需求征集、科技人员生产一线指导等方式,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请进来,通过邀请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乡村致富小能手、种植大户等进单位进实验室,参观了解科技,发现科技,加强院地院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与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农科院恩施州食用菌
科技创新结硕果
——云南省农科院发布110个杧果新品种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安徽农科院研发新型野外阳光型人工气候室
恩施州开展校园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专项治理
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优质栽培示范园 用“特、优”点亮果农致富之路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的实践、体会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