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病人心理资本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2-11-27财可心张海莲
财可心,张海莲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17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处于心理健康状态的慢性病病人仅占5.1%[1]。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注和维持慢性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尤为重要。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特质,是慢性病病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2-3]。然而,目前慢性病病人心理资本多处于中等水平[4],且国内外有关心理资本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管理等领域,涉及医学领域的研究较少,主要以临床护士、护生等为主要对象,针对慢性病人群的研究甚少。本文将对国内外慢性病病人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为今后改善慢性病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及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心理资本的概念
“心理资本”一词最早出现在投资学、社会学等领域中,而后在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推动下,2002年心理学家Seligman首次提出心理学视角的心理资本概念,即“能够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的心理特质”[5]。同年,管理学家Luthans[6]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组织行为学领域中,形成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OB),并提出POB标准,包括积极性标准、有效测量标准、状态类和可开发标准等内容。2004年,该学者基于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提出心理资本的概念,并将符合POB标准的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4个积极心理资源作为构成心理资本的核心要素[7],但未对其进行明确定义。在2005年,Luthans等[8]将心理资本明确定义为“是个体所具有的积极心理要素,具体可表现为符合POB标准的心理状态”,2007年该学者进一步将心理资本的概念修订完善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力量”[9]。目前,这一概念说法及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4维度心理资本结构被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并广泛应用在慢性病病人中[10-12]。
随着心理资本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国情、文化背景及考虑人群特异性的基础上相继提出本土化个体层面的心理资本概念。柯江林等[13]首次提出本土化的心理资本概念:企业员工在为人处事过程中所拥有的一种可以开发、测量和提高工作绩效的积极心态。之后,在王霜霜[14]以护士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提出,护士心理资本为“在进行护理工作、有效沟通和规划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一种可以开发、测量、对个体提升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积极心理力量”。此外,石惠[15]结合老年人群特点,对心理资本进行了定义:老年人在生活经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以被改变、管理和开发的积极心理状态。另外,也有学者由个体层面向群体层面转变,并强调关注群体心理资本的概念[16]。综上可见,慢性病病人心理资本的本土化概念仍需我国学者进一步展开探索。
2 心理资本的测量
心理资本的测量仍是当前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在慢性病病人心理资本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测评工具。Luthans等[9,17]借鉴Parker的自我效能量表等工具开发了适用于评估工作场所中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问卷(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PCQ),该问卷由希望、韧性、乐观和自我效能4个维度构成,共24个条目,量表信度良好[18]。而后,Avey等[19]考虑到问卷条目过长会影响研究对象参与积极性等问题,将原始24条目进行简化,形成12条目简版PCQ问卷。李超平对PCQ-24问卷进行汉化,且多项研究证实其在中国企业员工中具有良好信度[9,20]。但是,该问卷在适用人群上较为局限,之后为弥补这一问题国内学者也展开了积极探索。张阔等[2]继续沿用Luthans等[9]提出4维结构编制了26条目的心理资本问卷(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PPQ),该问卷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护生和慢性病病人[21-23]等心理资本研究中,均被证实具有良好信度。另外,李媛媛[24]将PPQ中的韧性子问卷独立使用于测量中青年乳腺癌病人是否具有在逆境中迅速恢复和成长的能力,也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度,但其他子问卷能否单独使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谢忠飞等[25]编制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心理资本问卷,此问卷包括希望、韧性、自我效能和乐观4维度,共18个条目,主要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在疾病控制过程中是否具有坚韧、乐观以及对病情好转是否抱有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该问卷信度良好且条目简洁,但还未得到广泛应用。
3 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医学领域对于心理资本研究主要集中在护生、护士和老年人等健康人群,对于慢性病病人心理资本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心理资本常作为中介因素,探讨心理资本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后可将慢性病病人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分为以下4个方面。
3.1 人口学因素 年龄是慢性病病人心理资本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庞晨晨[12]的研究中发现,中年脑卒中病人心理资本水平高于青年脑卒中病人。黄颖等[26]针对18岁以上冠心病病人的调查证实,临近中年(40~50岁)的冠心病病人心理资本水平最高,70岁及以上冠心病病人心理资本水平最低。这与人生经验、阅历的不同使其在遇到困难与挑战时应对、获得的支持和自我调整能力也会不同有关[12]。但是,也有较多研究结果指出慢性病病人在不同年龄段上心理资本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4,10-11]。今后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明确年龄对心理资本的影响。
文化程度与慢性病病人的心理资本水平密切相关[10-11,27],即文化程度越高,心理资本水平也越高。文化程度高的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水平也相对较高,其获取疾病信息的能力更强且信息获取途经更多,对于自身所患疾病更加了解,从而减轻了病情所带来的负性情绪的影响[28]。然而,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来说,疾病信息的获取、理解等能力相对较差[29],导致其在病情变化时不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Mohan等[30]通过在药物清单上附加药物相关图片信息的方式,加强了文化程度较差的慢性病病人对药物信息的理解程度。
职业因素是慢性病病人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之一。有研究指出,已退休的癌症病人心理资本水平更高,这与退休后工作上的压力减轻相关[4]。此外,癌症作为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退休后病人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投入治疗,对疾病复发的恐惧也会随之减少[31]。然而,在张蜜[27]的研究结果中则显示,在职的脑卒中病人心理资本水平要好于不在职的脑卒中病人。目前,脑卒中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32],有研究指出职业薪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疾病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助于自我价值感的提升[33]。由此,职业在慢性病病人心理资本的影响需进一步明确。
经济因素对心理资本的影响不容忽视[12,25]。对于慢性病病人而言,在维持基本生活开支的基础上还需要长期支付药费、治疗费等各项费用,这无疑给慢性病病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有研究显示,使用城镇医疗保险支付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慢性病病人的经济压力,也能改善其心理资本水平[11]。
3.2 疾病相关因素 慢性病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心理资本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高的病人能够感受到更强的希望与自我效能感[27]。同时相对于病程短的病人,病程长的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及疾病认知会更加全面、完善[12],由此内心产生的积极体验也更多[34-35]。陈杰杰[4]通过开展疾病相关主题讲座并结合同伴交流、游戏、一对一健康教育答疑等形式对乳腺癌病人进行4次心理资本相关干预后,加深了乳腺癌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心理资本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合并慢性病种类与心理资本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合并慢性病种类在3种及以上的病人其心理资本水平明显低于无合并慢性病种类的病人[27]。此外,身体健康状况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36],身体健康状况差的病人在面对自身疾病时会产生更多的负性应激反应[37]。
另外,以往有心理疾病病史的慢性病病人反而心理资本水平更好[26]。这与有心理疾病的病人接受心理治疗、心理疏导有关[38]。殷莺[39]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研究证实,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配合音乐、视频等形式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后其心理资本提升水平相比对照组采取用药、饮食等常规护理措施的效果更加显著。
3.3 负性情绪 心理资本还受到压力、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且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王佳佳等[40]在调查乳腺癌病人心理资本时发现,对于自身压力感知程度越强的病人心理资本水平越低。同样,王秋旭等[41]在对口腔癌病人进行研究时也发现压力对心理资本的影响,并且还得出心理资本水平越高,抑郁倾向越弱的结论。此外,在护士、老年人心理资本的研究中发现,当心理资本水平高时可以有效改善自杀意念及孤独感的同时,也能够明显降低焦虑程度[42-43]。然而,是否可以通过提升心理资本水平来改善及了解其他负性心理因素对慢性病病人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3.4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对心理资本也存在着重要影响。毛会清等[44]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心理资本水平也越高。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心理资本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相比于男性,女性社会支持的获得更有利于促进其心理资本水平的提升[45]。在针对老年人的研究中进一步细化了社会支持的作用,明确了感知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对心理资本的影响[21,46]。同时也有研究指出,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负性情绪对慢性病病人的影响[47]。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慢性病病人家庭支持等方面因素与心理资本的关系,以期为医护人员制定明确、具体的干预措施提供思路。
4 小结
心理资本在维持心理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我国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慢性病病人心理资本的概念,以及对其测评工具进行本土化探索,为更准确、针对的理解和评估我国慢性病病人心理资本提供参考。慢性病病人心理资本影响因素涉及个人、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心理资本的可干预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慢性病病人在漫长的疾病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从而提升慢性病病人的生命质量及促进良好健康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