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思考
2022-11-27汪为明安徽同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文/汪为明(安徽同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到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当前,企业只有加强信息化的应用,才能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其质量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质量,当前财务信息化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通过财务信息化的转型不仅能够促使企业实现健康发展,还能够改善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一、大数据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第一,促使财务管理流程实现变革。通过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财务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为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并且为财务管理的流程优化提供了海量的数据,突破了传统人工分析数据的弊端。过去依靠经验开展样本分析的机制不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大数据的管理机制,借助信息化管控能够实现对财务工作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各主体之间的衔接。
第二,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促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在大数据时代下,避免了过去财务与业务信息孤岛或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并且大数据带来的海量信息具有共享性,不会由于传播途径或传播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信息的价值,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财务信息要通过高效的共享与整合为财务工作的转型提供基础。
二、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从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的挑战来看,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变更速度也在加快,面临新业务、新技术、新模式的冲击,传统财务管理难以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支持,企业只有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将传统财务管理转向高效率的智能化财务管控,形成对财务各环节的一体化管控,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财务核算工作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实现转型,由传统的核算会计转向管理会计,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从大数据时代下财务管理的机遇来看,大数据记录企业的业务活动和资金运转情况,能够提高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与风险应对水平,实现对企业各环节的全面管控,优化企业的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并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挖掘各类有用的信息,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支持。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思路
(一)集团财务集中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就需要实现集中化管理,通过搭建高效的财务信息集成平台,借助云计算等互联网模式为财务集中管理工作奠定基础。集团需要通过搭建财务集中管理平台,将各分子公司的财务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接入到总部的管理系统中,确保财务信息平台高效,并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搭建标准化财务信息体系,通过财务系统实现对各分子公司信息的整合管理[1]。传统管理模式下各分子公司通过合并报表的方式将信息汇总到总部,通过合并报表开展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存在滞后性,信息的反馈无法实现动态管理,集团总部难以动态了解各分子公司经营的实际。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所面临的各类信息日益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帮助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动态优化管理机制,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搭建财务共享中心的方式,将财务核算职能和财务管理职能相分离,财务共享中心负责对企业集中核算,并集成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形成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各类数据更加及时、有效的管控。另一方面,在财务集中管理的背景下,集团总部将各分子公司各项业务进行统一流转,需要统一核算口径和科目,集团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信息管理政策和管理制度,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机制确保信息具有准确性,帮助集团的管理者及时了解财务信息,发现财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二)资金与预算管理改进
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大数据时代下资金管理工作要求企业认识到资金管理的复杂性及资金的风险,通过集团总部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快资金的周转,减少资金沉淀的问题,提高企业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不足或资金过于闲置的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资金流程的优化管理。资金流程管理的目标是整合各项资金与资源,实现对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通过对各项资金信息的全面归集与分配,实现资金配置的平衡,以此规范资金管理中的流程,在此基础上控制财务风险,并避免资金舞弊的问题。例如,通过在企业内部规范报销机制,形成统一的报销制度,落实报销的细则与报销的要求,并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报销工作的线上申请以及支付,避免了在费用报销过程中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构建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确保资金管理更加高效,通过资金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资金统一调度以及集中管理,实现对资金管理全过程的全面监督,帮助企业合理利用各类资源进行管理,提高了企业整体的资金管控能力。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构建财务管理和网银的无缝对接系统,通过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开展管理。其中,收入组负责日常收入的确认并入账,而成本费用组负责财务费用、资产折旧、日常支付等方面的资金支出与账务处理。各单位在需要资金时,首先需要分析资金是否在预算内,并在预算系统中申报授信,总部明确各单位的资金使用合理性,由资金结算中心划拨到各分支机构。同时,资金结算中心还能够实现统一的投融资管理,融资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下属单位不能单独借款,通过集团总部以集团名义开展借款能够获得银行更高的授信,并争取更低的资金成本,能够整合企业内部各成员单位的闲置资金。对于各成员单位的闲置资金及时交由集团总部分配,避免集团内部存在部分企业资金过于闲置而部分企业资金过于紧缺的问题。在投资管理方面,由集团总部统一开展对外投资,通过统一利用资金与统一投资的方式,能够提高投资规模,并借助集团整体的管理经验与管理知识体系帮助企业实现投资工作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分析投资过程的各环节是否符合整体的战略要求。
(三)预算控制优化
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体系,在大数据时代下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开展的,通过信息技术下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确保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符合企业既定的规范,避免在管控过程中出现偏差而导致风险的问题。因此大数据时代下的风险控制机制也要求明确管理的重点。
第一,合理确定企业的预算目标。首先,企业预算目标要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预算管理也是面向未来的管理,需要企业以长期战略为导向而不能仅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提高。其次,企业在确定预算目标时,预算目标需要为企业的各项管理环节提供支持,并对企业内部不同责任中心的管理工作进行分解与明确,了解利润中心、成本中心、收入中心的具体目标。
第二,开展预算的编制。首先,在大数据下的预算编制要进行多维度的编制,预算期间不仅要以年度为基础,还需要以季度和月度为基础,通过预算的细分实现动态的管控,避免风险的产生。在信息化时代下各责任主体不仅需要落实到部门层面,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小组层面乃至个人层面,通过划分不同的管理任务,在每个维度下细化考核指标,体现预算管控的全面管理效果。其次,优化预算编制的流程。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需要通过信息系统搭建预算编制的定义,包括定义预算项目、预算表格、预算分配事项、预算审批流程、预算编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企业的预算编制需要以销售预算为基础,通过以销定产的原则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编制企业的生产预算,并编制所需要的销售费用与成本费用,根据编制的预算将各类表格进行汇总,通过计算机的自动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最后,实现自动化审批。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需要通过书面或邮件的方式将预算表格传递给相关责任人审核,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实现线上编制与审批,并针对编制的流程进行跟踪。
第三,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中风险的控制。首先,需要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预算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在事前,需要将预算审批流程与预算控制流程相结合,优化审批过程,达到事前控制的目标。业务活动的发起人和审批人从信息系统中获得预算数以及预算余额,并以此作为资源分配的依据。在预算申请之前,系统分析是否具有该项预算,预算额度是否足够,对于预算额度不足但是必须实施的业务,应该开展预算变更流程或追加流程,经过管理层审批之后方可支出,避免资金随意支出导致资金浪费的风险。在事中控制环节,需要对资金支付的过程加强控制。在事后环节,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法判断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并根据偏差程度调整业务规划,以达到对预算控制的效果。其次,设置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控模式。预算管理是基于企业的预算体系,通过对供产销各环节的全面管控来实现的。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分析相关单据是否完整,确保企业的业务流程得到管控,并结合企业业务活动与控制工作的要求,对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控制。最后,实现预算的分析。在预算执行中,需要定期通过信息系统分析执行数据,判断是否存在差异,并针对相关差异制定改进机制。
(四)人工智能与财务决策整合
构建大数据下的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为企业提供投融资决策、成本决策、股利分配决策等,并通过财务分析预测以及决策,为企业的各项财务工作提供支持[2]。首先,投资决策。投资决策要求通过收集外部的各类信息数据,根据企业的投资要求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盈利能力、风险偏好等方面的信息,并收集外部银行利率、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在充分收集各类数据的背景下,借助人工智能的学习算法将各类信息进行匹配,预测不同筹资途径下的筹资成本以及可能承担的风险,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方案。其次,投资决策。投资决策需要结合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行业影响因素等方面因素,对不同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投资规模等方面情况,并进行财务预测,将财务预测情况进行决策并出具相关报告。再次,成本决策。成本决策是结合企业在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资金使用等各环节可能产生的成本进行分析,当产生成本时,自动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匹配相应的数据,并对成本画像进行匹配,对于可能产生的财务结果进行预测,帮助企业制定成本管理决策的优化方案。最后,股利分配决策。股利分配决策是根据获取的股东相关信息分析股东性质、股东风险偏好、股东收入结构等情况,并判断股东对企业的利润分配目标,结合企业的盈利能力、外部法律法规要求、税收政策、投资机会等方面的数据,将各类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匹配,寻找既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又保护股东权益的均衡点。
四、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保障
第一,培养大数据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理念,企业员工只有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才能切实提高大数据的应用水平。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财务转型需要搭建信息系统,往往会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这会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开展财务管理的转型。但是在当前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该认识到如果企业故步自封而没有危机意识,那么企业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大数据的管理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为大数据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提供支持[3]。同时要求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管理中,管理层需要认可大数据的相关理念,从上到下形成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管理氛围,并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可持续的管理制度。
第二,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数据时代下要求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不仅要求整合财务信息,还需要整合非财务信息。大数据管理体系下的各项管理工作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参与到其中,并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因此企业需要大力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4]。在大数据时代下,要求财务人员脱离传统的对报表的分析,通过对数据的采集提供决策方面支持,为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建议。因此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不再局限于财务思维,要学会从业务角度去考虑问题。其次,企业可以在外部引进专业的人才。若内部人才经过培训还达不到岗位的要求,就可以从外部引进相关人才加入企业,引进财务分析等方面的人才为大数据下的财务工作转型奠定基础。
第三,健全企业的相关制度。企业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制度,在大数据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数据信息平台能够帮助企业从各类数据中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协调。在这一背景下,对企业的制度体系有了新的要求,企业要优化自身管理制度[5]。首先,企业需要改善企业的数据收集制度。大数据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各类数据较为复杂,企业在数据收集时要将数据收集的重心放在与本企业相关的数据方面,剔除无关的数据与信息,从源头上做好数据的挖掘与整合工作,完善数据收集渠道。其次,建立数据的应用制度。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事后分析,因此需要完善数据管理制度。
五、结语
本文结合大数据时代下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财务管理的转型思路,认为企业在未来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将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升级与转型。在大数据时代下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未来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除了本文所介绍的相关理论之外,还需要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以及企业发展的趋势,对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升级,以确保企业的管理模式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