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元素提取与新媒体传播方式路径创新研究

2022-11-27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天工 2022年26期
关键词:鱼皮黑龙江剪纸

贾 悦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地处我国的东北部,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鱼皮画、桦树皮画、方正剪纸等手工艺类非遗产品有着独特的造型、图案、技巧,代表了当地人民的审美情趣与高超手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前,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都面临一些困境,这就需要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创新新媒体传播方式。下面主要以鱼皮画、桦树皮画、方正剪纸等为例说明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元素提取与新媒体传播方式路径。

一、当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困境

当前,随着时代的变迁,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逐渐陷入困境,面临人才匮乏、创新乏力、融合不深、支撑不力、无米下炊等困难。

(一)制作材料独特、工艺复杂

许多工艺类非遗都存在材料独特、工艺复杂的情况。如桦树皮制作技艺是黑龙江省地方传统制作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桦树皮具有纤维细密、防水耐磨、抗腐蚀性强等特点,桦树皮制品深受鄂伦春族人民的喜爱。其中,桦树皮画是最为突出的代表,在工艺美术品舞台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桦树皮画是一种黑龙江地域特有的特殊工艺品,以白桦树上剥落的树皮为原材料,根据其自然生成的纹理,按照中国画的构图规则,经过剪、刻、雕、烫、画等多种独特的工艺,辅以苔藓、树叶、干花等,构成一幅幅画面精美的画作,内容有风景、人物等。其综合应用了传统桦树皮制品的制作工艺,具有不褪色、天然环保、画面生动等特点,因此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但是桦树皮画的制作需要制作者具备熟练的雕刻技术和高超的构图能力,还要巧妙利用剪刀、刻刀、镊子等各种工具。桦树皮画的制作需要经过剥皮、剪裁、缝粘、雕刻等十几道工序,采用镶拼、叠压、镂空多种工艺。具体来说,制作一幅桦树皮画,首先要将树皮从白桦树上仔细地剥下来,然后利用高温与高压使卷着的树皮逐渐平整,才能开始剪裁、雕刻和涂色。每幅桦树皮画上的图案都是由剪刻出的小部件组成的,一些复杂的画面甚至需要数千块小部件,需要制作者有极强的构图能力和耐心。由于桦树皮制品材料独特,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工艺特殊,制作者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这些特点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其发展与传播的困难。

(二)传承人稀少,面临失传困境

当前,黑龙江的许多非遗技艺都面临传承人缺乏的困境,面临失传的困境。许多非遗门类都是起源和流传于少数民族中,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口比较少,加上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出去工作,不愿意学习这些非遗技艺,造成非遗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面临断代的危险。例如赫哲族的鱼皮技艺。历史上,善于捕鱼的赫哲族人民很早就有用鱼皮制作衣服、鞋帽的传统,并在上面绣上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纹样,如云纹、植物、动物以及抽象的几何图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鱼皮画这种鱼皮技艺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鱼皮画顾名思义是以鱼皮为材料制作而成的,鱼皮上天然的鱼鳞花纹多种多样、清新自然,结合鱼皮天然的纹理与颜色进行裁剪与拼接,可以制作成画面优美的艺术品。制作一幅完整的鱼皮画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首先要对鱼皮进行仔细的处理,细心地将鱼皮剥下来,尽量保证完整性,然后去掉鱼鳞后晒干。材料准备好后,通过粘贴和镂刻的方式进行处理。粘贴是将不同颜色的鱼皮粘到事先确定好的位置,利用鱼皮不同的颜色和花纹组成图案,形成画面;也可以对鱼皮进行镂刻,形成更加复杂的图形。鱼皮画是赫哲族人民创作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其画面色彩丰富,造型千变万化,内容贴近生活,风格粗犷自然,寓意吉祥美好,材料自然天成,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了赫哲族人的审美观和信仰,具备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然而,由于学习和传承鱼皮技艺需要很长的时间,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敬而远之,再加上传承方式的单一,专门从事鱼皮画等鱼皮艺术品制作的艺术家比较少,非家族传承的艺人因生活等原因纷纷改行发展,这个技艺面临着传承困境。

(三)传播范围有限

黑龙江的许多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有限,严重影响了其发展。例如前文提到的桦树皮技艺和鱼皮技艺,长期流传于黑龙江地域,主要在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中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即便是在黑龙江本地,许多城市中的年轻人也不甚了解,只闻其名而不知其实,一旦离开黑龙江地域,知道的人就更少,更不要提有深入的了解了。由于传播范围有限,传播手段单一,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无人问津的窘境。传播范围有限造成关注度不足,关注度不足又造成愿意学习与传承的人不断减少,进而导致无法大规模推广,由此陷入恶性循环,生存环境十分困难。

总之,由于相当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材料较为特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掌握,同时由于地域性较强,传播范围较小,传承人青黄不接,造成发展陷入困境。

二、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元素提取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遇到了种种困难,我们必须在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挖掘、提取其中的艺术元素,进行跨界融合,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一)应用于文创产品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元素提取出来进行文创设计是当前非常流行的做法。我国各地都有许多传承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工艺美术类,从中可以提取出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利用的艺术元素,包括纹样、图案、造型、配色、材质、技巧等。例如,提取年画中的可爱人物造型制成的萌萌的公仔,利用扎染的颜色制成充满民族风的围巾,利用挑花工艺制成的手提袋,利用贝雕的材料制成的书立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元素与文创设计相结合,既富含传统美术元素,符合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又蕴含当前新的设计理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因此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方面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值得我们积极利用。例如鱼皮画具有鲜明的黑龙江地方特色,历史悠久,工艺高超,造型优美,材料独特,一直以来就是人们热衷收藏的工艺品,本身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利用鱼皮画的材质、技艺,设计新时代的文创产品,可以使古老的鱼皮技艺焕发新的生机。例如黑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画代表性传承人闫思婷用600多张大马哈鱼皮和10000多片鳞片纯手工制作的高2.5米、长6米的“中国龙”,既利用了鱼皮技艺,又采用了动态机械结构,活灵活现,使非物质文化“活”了起来。因此,我们应该以鱼皮制品、桦皮制品、剪纸等非遗为基础,创作独具民族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 让非遗“活起来” ,让文化产品“火起来”。

(二)应用于平面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元素非常适合提取出来应用于平面设计当中,如各种海报、广告牌、平面广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元素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符合我国人民的审美特征,易于让观者接受,具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传统艺术元素与当前新的平面设计理念相结合,也能产生较好的画面效果,既传统又时尚,更加容易吸引观者的目光。例如,黑龙江地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正剪纸,图案质朴,充满生活气息,造型优美,极具艺术魅力,其艺术元素十分丰富,能够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等艺术设计中。方正剪纸流行于黑龙江方正县一带。清朝中期,剪纸艺术由中原传入黑龙江,与当地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方正剪纸一般为单一颜色,内容多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传统风俗习惯,此外还有一些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动植物形象。这些丰富的图案组合在一起,形成精美的画面,表达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方正剪纸中的吉祥寓意图案有龙凤呈祥、福禄寿喜、富贵平安、连生贵子等,这些图案蕴含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造型灵动、寓意吉祥,符合人民的审美情趣。在平面设计中利用这些图案,可以增强吉祥意味和传统文化气息;也可以利用方正剪纸的技艺,如镂空雕刻的方式进行设计,提升设计的美观性;还可以利用方正剪纸的色彩,如鲜艳的红色能够给人以吉祥喜庆的感觉,吸引人的眼球。由于方正剪纸的题材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符合人民的生活情趣,在平面设计中利用方正剪纸的艺术元素比较容易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

(三)应用于外包装设计

优秀的包装设计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促进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当前,许多产品的外包装设计都利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元素,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造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黑龙江地域的企业在进行产品的外包装设计时,可以利用鱼皮技艺、桦树皮技艺、方正剪纸,以及皮影的技艺、造型、色彩、图案、纹样等艺术元素,使外包装具备地域文化特色,提高产品的艺术品位。黑龙江本地的优质粮食、酒、鱼干、红肠等产品,在进行外包装设计时,可以积极采用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元素,让消费者看到产品,就能立刻感受到浓郁的黑龙江文化和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鲜明特色。这种充满艺术气息的外包装,也能够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甚至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有利于增加销量。

总之,黑龙江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元素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外包装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由于接地气,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可以产生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三、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路径

正如前文所述,在网络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娱乐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在完全依靠口传心授和传统传播方式的情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只有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度,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才能真正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情况下,利用新媒体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因此,在开展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时,我们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动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一)利用短视频进行传播

近年来,抖音、快手、火山等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凭借时间较短、内容丰富、精准性强、社交功能强大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些短视频平台的用户不断增加,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了解新闻、获得知识、交友社交的重要途径。其用户覆盖面非常广,涵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行业、各个文化层次。可以说,任何内容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找到对其感兴趣的人群,这就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局限于当地,要想扩大传播范围,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而通过短视频平台,可以毫不费力地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可以将自己日常的工作拍摄成短视频,内容可以是特殊的技艺、精美的作品、传承源流、宣传推广等。高超的技艺和造型优美、做工精巧的非遗产品,能够在短视频平台上广泛传播,同时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二)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

5G时代,凭借巨大的用户数量和强大的社交功能,微信成为人们手机中必不可少的软件,各种微信公众号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微信公众号中,用户可以实现知识分享、产品销售、企业推广、粉丝互动等。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推广同样可以依靠微信公众号来进行。目前,已经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企业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内容,依靠微信海量的用户,吸引了很多粉丝的关注,很好地起到了宣传推广的作用,拓宽了销售渠道。

(三)利用网络直播进行传播

目前,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观看网络直播来了解知识、购买产品,既可以依靠网络达人的人气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也可以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自上阵,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展示、历史的宣传、产品的推广,拉近观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久历史、高超技艺、文化内涵,达到传播、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例如某平台的直播项目“传承匠心探索非遗”,短短三个月就通过直播间、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不同形式的直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树皮画”“古琴”“广彩”“扎染”等非遗之美,每场直播的观看人数可达几十万。

综上所述,当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传播范围不够广泛、传承人青黄不接等问题,但网络时代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推广带来了机遇。我们应该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元素进行提取和创新设计,融入文创设计、平面设计的领域,并积极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鱼皮黑龙江剪纸
剪纸
赫哲族“鱼皮部落”:遥远又神秘的东北部落
羡慕等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烧伤后“植入鱼皮治疗法”
剪纸
剪纸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