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考量*

2022-11-27徐功献张泽云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革命

徐功献,张泽云

(赣南师范大学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加强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信仰,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地位的题中之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仰在精神上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重要素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忘记了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1]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对于新时代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苦难辉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育科学的政治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政治信仰的同心特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信仰是“对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同,是对某种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政治决策等的推崇和坚信”,[2]是人们的最高价值理念在政治生活中的体现。从精神特质上讲,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是“同心”的,都是党的政治品格、精神品质和文化品位的集中展现,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的,这种“同心”特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理论实践上同源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发展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是革命精神的主要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就是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3]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使革命精神既具有多样的呈现形态,又具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因此,从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上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呈现,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与科学性精神形态的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精神表达。

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奉和践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本质内涵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对各种政治信仰的甄别而做出的选择,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其不断丰富和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发展史,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不断由局部到主流、由科学到真理的发展史。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孕育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二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科学理论中。

(二)思想内涵上同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主要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中表现出来,构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一个个鲜活的存在形态。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虽然呈现出诸多形态,但凝结着共同的精神内涵,如崇高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开拓创新的勇气、与时俱进的品格等,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精神浓缩。作为一个科学的政治信仰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但都“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目标信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信仰,以从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为过程信仰。”[4]两者都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追求与坚持信念的体现,是实现党的初心使命的思想理论遵循。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既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又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诉求和共同愿望,是精神与信仰的统一体。这种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思想精髓之中,浓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科学内涵之中。因此,两者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旨,以实现共产主义美好蓝图为追求,两者是同质的。

(三)价值功用上同效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使命,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始终要“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1]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凝结的丰富革命精神形态,不仅在历史上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而且继续以其特有的精神特征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埋头实干,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在新时代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政治信仰发展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政治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5]这种科学先进的信仰已经助推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奇迹,也必将助推党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更大奇迹。只有坚定这种科学先进的政治信仰,“才能在喧嚣纷杂中站稳脚跟不迷失方向,才能以高尚的为政之德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为实现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实际上就是要求全体党员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筑牢思想防线,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价值引导

革命精神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可行且必要。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就是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的价值引导作用。

(一)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任务,离不开对大学生政治方向的指导和理想信念的引导。“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就是要不断强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7]在新时代高校教育中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保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偏离,是满足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强烈渴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三观”的有效路径。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革命精神,虽各具历史特色,但包涵着共同的“基因”和“内核”,如坚定信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等。它们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巨大政治优势,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的精神动力,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为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前赴后继、持续奋斗。

在全面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8]建设的今天,重温中国共产党的这些革命精神,追寻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回望激情高昂的建设岁月,分享日新月异的改革成果,憧憬辉煌灿烂的未来愿景,接受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的教育和洗礼,把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成信念执着、品德优良、本领过硬尤其是信仰坚定的“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更是弘扬和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目标所在。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受周围环境、思政教育等的影响较大,容易对党的政治理念、政治诉求及政治制度等产生质疑甚至不信任。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通过精神感染、理论说服等,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克服当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困境,是更好地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目标的有效举措。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营养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重要“营养剂”。

首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科学理论提供了“营养剂”。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形态,革命精神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又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通过革命精神教育,可以加深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增强其“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9]

其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浓缩,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爱国基调提供了“营养剂”。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为了国家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一系列英勇不屈的斗争。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承载着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寄托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景,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大学政治信仰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丰富的爱国基调。

再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培育的,为大学政治信仰教育务实作风提供了“营养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既是革命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革命精神内涵和特质的集中体现。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建立、传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是新时代大学生理应从革命精神中汲取的有益“营养剂”。

最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与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砥砺品行提供了“营养剂”。无论是在革命精神的培育过程中,还是在革命精神的内涵中,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勇于担当及调查研究等优良传统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都得到了完美体现。这些革命精神凝聚着党的性质宗旨,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大学生加强政治信仰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大学生砥砺品行不断前进的不竭力量。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的有力素材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社会政治思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这种思潮迅速漫延并有泛滥之势,对“高触网”的大学生群体影响极坏:导致其理想信念动摇,思想意识偏激,价值取向混乱,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怀疑和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侵蚀已刻不容缓。

一方面,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惯用手段是随心所欲地挑选碎片化的历史资料加以涂抹或剪裁,以诋毁革命先烈,丑化和妖魔化党的领袖,这种凭借主观臆想和假设来认识和阐释历史的方法本身违背了历史的整体性。认识历史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10]在思政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系统地而不是局部地零碎地把握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史、牺牲史和创造史,从宏观上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

另一方面,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有利于了解中国国情。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各种行径,都脱离了中国国情,企图把青年人引入向往西方价值观的歧途。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孜孜不倦的求索中,始终立足中国国情,以勇于拼搏的精神,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三件大事,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三条道路。革命精神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党的领导是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认识到“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11]从而有利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助推路径

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内化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外化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行为认同和行为实践,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助推作用。

(一)制度助推: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常态化

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常态化,是发挥革命精神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助推作用的制度保障。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制度建设,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助推作用,就要实现革命精神教育常态化,完善教育制度建设。

首先,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制度建设,提升革命精神教育的高校氛围。通过开展革命精神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编写革命精神教育教材及课外读本、整理革命精神相关资料,将革命精神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内容、安排革命精神专题教育及讲座等形式,从建立革命精神“三进”制度在校园营造浓厚的革命精神宣传、学习和践行的氛围。

其次,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基地制度建设,为革命精神教育提供条件支撑。在与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景点合作的基础上,加强校园革命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践阵地。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下,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基地为依托,定期开展以“重温革命历史、学习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服务老区发展”为主题的革命精神教育活动,深入挖掘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在基地制度上实现精神育人,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在认同,从而内化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同,明确政治定位。

最后,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激励制度建设,为革命精神教育提供动力。激励是充分发挥各主体积极性的需要,可以提升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和政治信仰教育的功效。通过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和政治信仰教育的精神激励、物质激励、荣誉激励等,建构起以长期激励为特征的激励机制,可以实现革命精神教育与政治信仰教育的双赢效果。

(二)实践助推: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践行多样化

加强对革命精神本质内涵与基本特点的理论引导,是大学生更进一步精准把握各个革命精神具体形态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理解革命精神到底蕴含着哪些丰富“营养剂”的重要途径。加强对革命精神时代价值及革命精神的弘扬、传承与创新方式的理论引导,充分认识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的精神动力作用,归根到底就是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实践层面切实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行动自觉。

通过精彩纷呈、灵活丰富的实践活动,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多样化,是发挥革命精神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助推作用的核心环节。新时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但容易受到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精神上产生困惑甚至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倾向。因此,要结合大学生精神上的实际,把革命精神教育和政治信仰教育从校园扩展到社会,利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生动性、感染性等,开展政治信仰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社会实践中以多样化的形式提升对革命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认同。使其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实现思想和行为上对革命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双向认同。

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到红色基地、红色景点开展革命精神体验活动,在感受朱毛挑粮小道、重走长征路、模仿革命先烈生活等感知和体验中,大学生接受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洗礼,震撼其思想和情感,从而提升精神境界和思想品格,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另一方面,可开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践行体验活动,在探访革命老区、宣传革命精神、践行革命精神中,提升大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使其感知“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革命精神的新时代价值,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自主自觉地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

(三)媒介助推: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时代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网络媒介拓展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时代化传播的必然举措。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广泛性、实效性特征,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时代化,是发挥革命精神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助推作用的重要途径。

其一,发挥新媒体的革命精神与政治信仰教育的引领功能。主流网站媒体、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在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播时代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要坚持正向价值引领,加强新媒体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阐释与传播,创建革命精神的特色栏目、互动环节及论坛讲座等,发挥举旗帜、定方向的引领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12]为大学生学习革命精神、坚定政治信仰提供良好的思想引领。

其二,提升新媒体的自律意识深化革命精神传播的功效。新媒体并非法外之地,要在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法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管理,始终保持新媒体平台的自律意识。既要加强对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审查,保证新媒体传播的革命精神内容上的准确、规范和正能量;又要通过法律制度的约束作用、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督治理等,坚决遏制新媒体空间存在的一些“噪音”“杂音”等不良的思想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侵蚀,为革命精神和政治信仰的传播构建良好的新媒体环境。

其三,打造革命精神和政治信仰的优秀网络作品。网络作品的创作应坚持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根本宗旨,致力于打造有内涵、有质量的网络精品之作。要将时代性、思想性、教育学和艺术性等完美的融入革命精神的作品之中,深入挖掘作品背后所体现的政治信仰和精神内涵,增强网络作品的信服力、渗透力、影响力。同时要加强革命精神教育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革命精神作品创作的策略、技巧及网络技术水平,为革命精神和政治信仰的网络传播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现状与教育策略研究
坚定政治信仰 夯实党的政治建设根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的出行革命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