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密克戎疫情特点及天津中医防治经验*

2022-11-27封继宏张硕戎萍吴深涛杨丰文黄明雒明池李新民孙增涛于春泉陈宝贵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奥密克感染者天津市

封继宏,张硕,戎萍,吴深涛,杨丰文,黄明,雒明池,李新民,孙增涛,于春泉,陈宝贵,张伯礼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25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1;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4.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 300070;5.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天津 301700)

新型冠状病毒新变异株奥密克戎最早于2021年11月在南非首次发现,目前已经是全球流行的主要病毒株。2022年1月8日,天津市报告首例确诊本土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患者,新一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各地蔓延。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较其他病毒株强,但是致病力相对弱,且由于人群广泛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无症状感染者、轻症居多;但是传染性强且隐匿,学校、养老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出现疫情爆发,儿童、老年人等感染者较多。根据奥密克戎疫情特点,在天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导下,在张伯礼院士带领下,中医药深度参与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天津奥密克戎疫情防控经验汇总如下,以兹参考。

1 奥密克戎疫情特点

1.1 临床特征 2021年12月30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率先发布首个来自南非学者的针对奥密克戎感染者临床表现的论文[1],2022年1月1日美国学者也发表1篇奥密克戎临床表现的论文[2]。感染者临床症状较轻,住院时间更短,重症患者较前减少。2022年4月7日《柳叶刀》发布了1项来自英国的63 000例感染者研究[3],发现奥密克戎患者最常见症状有:流涕(76.5%),头痛(74.4%),喉咙痛(70.5%),打喷嚏(63.0%),持续性咳嗽(49.8%),声音嘶哑(42.6%)。中国学者2022年4月23日发表天津奥密克戎临床表现的论文[4],发现咳嗽、发热、咽干咽痛是最常见症状。另外40.0%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4]。奥密克戎感染临床症状轻但由于其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会造成更多人感染。据估计,奥密克戎来袭后的前2个月,美国全人群的新冠肺炎患病率从34%上升至58%,0~11岁儿童患病率从44%上升至75%[2]。老年有基础病者,或者未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容易转变为重症。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平均病死率是0.75%,老年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的病死率超过10%[5]。因此需要重视对儿童、老年人群的积极诊治。

1.2 中医证候特点 中医认为奥密克戎感染属于疫病范畴,为感受疫毒之邪,侵袭肺卫。天津奥密克戎疫情属湿毒兼夹风热,呈现“风、热、湿、毒”的证候属性[6]。初期多有发热、咽干、咽痛、咳嗽,伴鼻塞、流涕、头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以往新冠肺炎初始症状相比,喘憋不重,消化道症状也不明显。总体病情较轻,但寒热转化快,多见舌红、苔薄黄腻,治疗以疏风宣肺、清热解毒为主。中期表邪化热入里、邪在气分、湿毒蕴肺,可见发热、咳嗽、咯痰、痰黏色黄等,舌偏红、苔腻或黄腻,治疗以清热宣肺、化湿败毒为主。后期余邪未尽、气阴两伤,可见乏力、倦怠、心悸、干咳等,舌红少津,治疗以清金健脾、益气养阴为主。

2 中医药治疗的经验

2.1 西医无症状,中医有证候 很多感染者是通过多次全民核酸筛查发现,且由于病毒变异及广泛接种疫苗,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较多,对于此类人群西医缺乏干预手段,但是部分人群会转变为确诊病例,如何进行干预避免病情转重?张伯礼院士提出“西医无症状,中医有证候”的观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针对疾病发展趋势,早期干预,“先症而治、截断病势”,尽早实现核酸转阴目标,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2.2 重视“一老一小”患者治疗 儿童发病以“湿毒夹风热”为主,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化湿解毒,注重清解透邪,通过清热、通腑等手段,清除病毒,促进核酸转阴。中医治疗热退较快,核酸转阴时间明显缩短,对于新生儿、孕产妇等可结合中医非药物治疗。

老年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坚持新感、宿疾并治,重视基础病的变化和治疗。此波疫情老年患者伴有基础疾病较多,占比33.67%。对老年患者或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重视病情的变化,尤其是基础病的加重变化。初起病情可能不重,但几天后病情急剧发展,由轻转重,新感引动宿疾,原有基础疾病加重,甚至由重转危。治疗应注重扶正祛邪,重视益气解毒,坚持“一人一策、一人一方”。更要针对原有的气短乏力、脘腹胀满、痰黏难咯、肺部渗出难吸收、大便秘结等症状早期给予针对性治疗,改善体质,控制病情的演变。

对于重症患者“一日一方”,注重扶助正气和通腑化浊,重用人参、黄芪、大黄、鱼腥草、葶苈子,肺肠同治,截断扭转,同时合理应用安宫牛黄丸、紫雪散、苏合香丸等温病三宝和中药注射剂。

2.3 强化“一头一尾”预防康复 在张伯礼院士带领下,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一时间出台《新冠肺炎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中药预防方案》,第一时间为各区隔离点配送发放中药预防颗粒剂,精准投放,服务到“点”,实现了密接等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和一线医务人员中药预防用药全覆盖,构筑疫情防控第二道防线。治疗康复一体化,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出院后中医康复工作。以“早期康复、综合康复、自我康复”为原则,创建中西医结合康复新模式,中医康复团队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康复专家协同联动,密切配合,融合各自优势,对每1例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制定并实施个体化康复方案。同时,针对复阳病例制定治疗方案,对于伴有基础疾病患者,针对基础疾病精准干预,降低疾病加重风险,减少复阳。

3 中医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救治

为确保“早使用中医药”的目标,建立了4个“第一时间”参与机制:“第一时间启动中医药参与的应急防控指挥和救治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应用中医药防控救治方案,第一时间有中医药专家团队,第一时间用上中药”。2022年1月8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一时间全面启动中医药参与应急防控指挥和救治工作机制:开展证候调研、分别制订了成人和儿童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及隔离点预防方案,拟定了海河系列专方、组建整建制管理病区、中药预防全覆盖、重点病例远程会诊、治疗康复一体化,形成了本土疫情救治的“天津模式”,并向全国广泛推广。

截至2022年6月8日,针对奥密克戎疫情颁布实施了《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天津市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中药预防方案》和《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试行)》[7]。2022年1月10日开始,张伯礼院士、陈宝贵教授等高级别专家参加了28次会诊,孙增涛教授在海河医院每日参与中西医结合会诊。共派出7批次35人中医会诊医师,4批次整建制中医医疗队共计243人次。中医医疗队中医生73人次、护士165人次、院感专家4人次、保洁人员1人次。派出3批次共22名医护组成的中医康复团队,完成核酸转阴患者的评估、康复指导和随访工作。中医整建制医疗队运用中医药治疗奥密克戎住院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11.2 d,平均转阴时间10.2 d,实现了全部患者零转重、零死亡和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成绩[8]。

4 讨论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续近3年,病毒株多次变异,目前奥密克戎广泛流行。2022年6月9日《自然·医学》上线了1项222 688例奥密克戎感染者的真实世界研究,发现与德尔塔感染相比,奥密克戎感染发展成严重临床结局的风险显著降低[2]。但研究人员特别提醒,整体来看即使奥密克戎毒性大幅下降,但传播力上升会导致绝对健康风险的增加;感染性免疫发生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在此次奥密克戎感染中经受了严重和致命的疾病负担。

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相当大一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尽管安全度过急性期,但是仍然遭受新冠长期症状的困扰。中国学者2022年5月12日在《柳叶刀·呼吸病学》发表2年随访研究发现:新冠肺炎长期症状与降低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心理健康问题、增加的出院后医疗保健负担明显相关;需要探索干预措施来减轻新冠肺炎长期影响,加速恢复过程[9]。2022年5月25日《自然·医学》发布一项与季节性流感做对照的超1 300万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长新冠”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感染后1~6个月内,死亡风险率是普通人的1.75倍;对比“流感住院康复者”,相关风险也显著增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额外死亡和后遗症负担可能会增加疫情流行造成的损失,并对已不堪重负的卫生系统造成额外压力[10]。

中国有14亿多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人口基数大、老年人群体数量多。如果疫情得不到积极有效控制,必将带来巨大的医疗救治负荷和社会经济负担。作为中国本土首战“奥密克戎”的城市,天津在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基础上,实现了早期使用中医药,中医药全面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11]:关注“一老一小”、强化“一头一尾”;对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普通型以中医药治疗为主,重型、危重型实行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中医药抗疫的“天津模式”和“天津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思想。对于高龄高危重症患者的中医药救治,更是体现了“新疫引发伏邪”时中医扶正祛邪并举的治疗特点,凸显了中医药治疗疑难危重症的特色和疗效。将相关治疗经验以案例的形式进行总结,将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疫病的水平,并在今后的疫病防治中应用。

猜你喜欢

奥密克感染者天津市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奥密克戎
迎战奥密克戎
有趣的云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东丽中学“六·五”环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