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要点
2022-11-27罗俊杰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福建三明365500
罗俊杰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福建三明 365500
近年来, 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较大危害,经济损失严重,生产产能下降。经多方共同努力,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有较大提升, 防控非洲猪瘟能力得到较大改善。 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差异较大,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多,早期发现难、检测难、确诊难。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确保产能,必须持续加大防控力度,进行常态化防控,应从区域化防控着手。 闭锁区域,必须全链条常态化管理,提升整体防控能力。
1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 热性、 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皮肤发绀及淋巴结和内脏器官严重出血为特征。该病早期发现难、预防难、根除难,对环境耐受力强,发病率、病死率高。
2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直接(间接)接触传播和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如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等, 以及昆虫叮咬, 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途径。
3 防控要点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所以防控该病应采取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因非洲猪瘟传染途径多,早期发现难,必须进行常态化持续防控,采取区域化布局和全链条管理。主要采取如下防控措施。
3.1 区域化布局 为了统筹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生猪产品稳产保供, 同时有利防控措施有效落实,进行分区域防控。区域大小应根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大至整个国家、小至县域城市。如将全国划分为:北部区、东部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等5 个大区开展分区防控工作。
3.1.1 区域内封闭防控 以省、市、县边界路口为界进行虚拟、动态封闭,边检严格把关,区域外生猪严禁入内饲养和屠宰。
3.1.2 区域内科学布局 区域内科学合理布局生猪产业,包括种猪、肉猪、屠宰、运输、产品销售等,稳定生猪产业生产,加强区域内各省生猪产销规划对接,确保本区域重要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动态平衡。
3.1.3 产品互通、共享 区域内种源、畜产品等互通共享,实现生猪产品供需平衡。
3.1.4 统一步调 建立区域内各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与应急处置,步调一致,标准统一,检测方法相同,结果互认。 必要时进行区域内跨省协助。
3.1.5 信息共享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区域内畜产品生产、生猪疫病防控、检测、检疫、调运、屠宰、无害化处理等信息共享。
3.1.6 联防联控 建立定期会商和紧急协商制度,共同研判动物疫病防控形势,采取科学防控措施,统一行动。
3.1.7 推动动物疫病净化管理 区域内大力推动创建非洲猪瘟无疫区、无疫小区和净化示范场。使区域内生物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 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3.2 全链条管理 区域内养猪场、 生猪运输车辆、县级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屠宰场、农贸市场等全产业链进行全面生物安全提升,按统一标准、统一行动,以县域为单位进行督促和指导。生猪产业内各相关从业单位, 生物安全水平提升达标者可参与行业内经营活动,不达标者则应进行整改提升或关停。
3.2.1 生猪养殖场 生猪养殖场是非洲猪瘟防控的核心,是生猪产业全链条防控的重中之重。
3.2.1.1 封闭饲养 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用实体墙或防疫沟加两道铁丝网进行全封闭,同时,在养殖场封闭的前提下,将养殖区、饲料加工区、隔离观察区、 生活区、 无害化处理区等各自封闭成独立区。 有条件的养殖场,应把养殖区细分为繁殖区、保育区、育肥区等各自独立的小区。
3.2.1.2 消毒设施 场区门口要设置消毒池, 要有冲洗设备、消毒雾化机、烘干机。设置人员更衣室、消毒淋浴室等。 养殖场内的各自独立小区门口和养殖区内每栋猪舍门口都应设置消毒池或其他消毒设施,以方便人员进出时消毒灭源。
3.2.1.3 人员管控 有业务往来的人员一律到养殖场设置在城里的办公场所洽谈, 在城里办公场所的人员只负责外围业务,不能到养殖场办公。外人原则上不得进入养殖场,更不允许进入生产区。养殖场内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如有事外出,则在进养殖场前应到指定的宾馆进行隔离和检测, 合格后方能进入养殖场,同时应再次在场内生活区隔离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养殖区。 养殖区内人员只能在各自工作岗位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串岗,不同工作区人员穿不同颜色工作服以便于区分管理。
3.2.1.4 车辆管控 外来车辆只能到外出猪台外侧,本场人员车辆进入养殖场时要通过清洗、喷雾消毒等方可进入。运送饲料车辆应选择专车,不能跟其他养殖场共用,同时,饲料车只能到指定地点,用管道直接把饲料输送到指定料塔, 或用自场车辆盘接饲料到养殖场仓库。 运输生猪车辆只能到外出猪台外侧, 且须先到县级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烘干,并随车携带洗消证明。
3.2.1.5 生猪管控 饲养场采取自繁自养, 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 尽量减少售猪次数,每批次猪集中在1~2 d 售完。 生猪饲养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作业。 如全封闭管线喂料,水淋自动控温,自动喷雾消毒等,提供舒适生长环境。减少饲养人员和降低病原体传入风险。尽量不向外购猪,如确需引入种猪,必须进行引种评估,应遵从就近购买原则,对所引进种猪全部进行病原检测、检疫;同时进行引种隔离观察饲养,检测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3.2.1.6 物品管控 饲料原料、预混料、精液等应到生物安全水平高、非疫区的固定厂家购买,精液需经病原学检测合格; 场内生活所需的生猪产品及肉制品一律由本场自行提供,不得从场外购入;其他生活用品购买则到生物安全水平高、 远离生猪产品售卖点,由养殖场统一到固定厂家购买,且所有进入养殖场的物品都须经过消毒处理后, 放置在养殖场内的小超市供场内人员选购。
3.2.1.7 无害化处理管控 养殖场要建立相对独立的无害化处理区, 购置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确保病死猪能够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不出养殖场。 采用焚烧设备处理病死猪,较方便实用,且干净无污染。运送病死猪的专用车辆要及时彻底消毒灭源处理, 同时按规范停泊在指定位置。
3.2.1.8 自检实验室 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自行建立病原实验室,出现病死猪立即采样检测,达到检测安全、及时、高效。
3.2.1.9 外出猪台 养殖场出猪台外移至约5 km处,外出猪台高应达50 m 以上,设置三段式,单向走猪通道,每段由专人负责赶猪,本段赶猪任务完成后立即离开, 每段都设有自动门, 猪只不能逆向流动。 外出猪台有一定的坡度,里高外低,以便洗消时洗消水向外流。外来车辆在外出猪台外侧,场内盘猪车在外出猪台内侧,互不交叉。
3.2.1.10 缓冲区域 外出猪台到养殖场、养殖场门口消毒处到生活区、生活区到生产区,生产区内各阶段饲养小区, 所有各自独立小区之间应有足够的缓冲距离。缓冲区域定时进行消毒灭源,确保缓冲区域达到缓冲效果。
3.2.2 生猪运输车辆 生猪运输车辆须到行业管理部门登记备案,车辆要符合行业管理部门相关要求,确保在运输过程中生猪粪尿等不外泄。 车上装载运动轨迹跟踪定位系统,且要做好行车日志,以便追溯查询。
3.2.3 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 每个县域或大的乡镇要建立一个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 洗消中心至少要建立两条流水线, 同时具备冲洗设备、 烘干设备、泡沫设备等,洗消中心道路应同一方向单行。
3.2.4 屠宰场 对屠宰场应全封闭管控, 所有进入屠宰场的生猪都应有检疫单,且物证相符。运输车辆应达到行业管理部门要求和备案, 每次运输时都要有洗消证明。 屠宰场生猪进出相符,待宰栏零存栏,每天整个屠宰场都应进行清洗消毒, 特别是待宰栏和屠宰车间,同时,每天做好非洲猪瘟自检工作。
3.2.5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内的生猪产品销售点,应从定点屠宰场购入经检疫合格的生猪产品, 且随货携带相关的检疫、屠宰证明,每天应对案板、刀具、钩、钗、绞肉机等器具和地面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做好人员、衣物、相关物品等清理消毒。
非洲猪瘟防控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但发生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 其防控仍然是目前生猪疫病防控的重中之重, 为此非洲猪瘟防控既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在当前防控非洲猪瘟的新形势下,必须进行常态化持续防控,采取区域化布局、全产业链管控的方法,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全面提升全产业链生物安全水平, 积极创建非洲猪瘟无疫区、无疫小区、净化场,确保生猪产业升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