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路径探析

2022-11-27陈东阳

现代农机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技化十四五现代农业

陈东阳

(三门峡市检验检疫中心,472000,河南三门峡)

农业是一个包含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产业。自古以来,我国一直以农业大国自居,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深深烙在民众的心中。新中国成立后,受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发展理念影响,农业与其他产业一样,与传统的发展逐渐剥离,农业的现代化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农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等物质的需求,几十年来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一直在不断推进。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无论在经营模式还是其他方面都不断与时俱进与创新,这不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且能够不断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全国范围实现乡村振兴。本文着眼于我国“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发展战略,在阐述现代农业内涵特点的基础上,就制约我国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 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1.1 现代农业的内涵

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说,现代农业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来提供支撑,并运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来进行运营的一个产业群。现代农业不仅体现在产前,而且还包括产后阶段,和第二、三产业有着紧密联系。现代农业利用光、电、热等物理技术操控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来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促使传统农业逐渐摆脱对农药和肥料等化学品的依赖,最终实现绿色、可持续、高质高产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的目标。现代农业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对农工科贸进行整合,对产业进行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开发,打造成粮食种植、饲料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经济和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

1.2 现代农业的特点

(1)高度一体化。现代农业摆脱了中国延续几千年来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突破了传统农业只依赖原始农产品原料生产的狭隘性,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物流的无缝衔接和有机统一,让农业、工业、商业的结合更加紧密,在农工贸等方面实现了高度一体化。

(2)科技化、信息化。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农田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分析土壤情况同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形等自然条件,筛选适合种植的作物。通过对农田情况进行分析,实现精准播种和施肥。通过光、热、电等技术来控制作物的发芽率、长势,通过变量作业技术来预测作物的需求和长势,进而实施更精准的施肥。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可以快速获得各种信息,促进生产和销售的无缝对接。

(3)机械化。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现代农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各种大型和小型农用机械的普及。农业机械化就是使用如种子播种机、无人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先进农用机械替代人力的手工劳动,在生产前中后每个环节大面积作业,进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4)绿色化。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传统农业忽视对环境的影响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走现代农业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环境零负担、可持续、低能耗、低污染、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

2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现代农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农民,农民是农业生产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实施者和改革者,所以要想发展现代农业,关键点就是提升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但是相当一批从农村考上大学或者职业技术学院及农业学院的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市发展,与此同时没有考上学的农村孩子往往在初高中毕业后直接离开家乡进城打工了。2017 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农业从业人员学历初中及以下的占比为91.7%,学历高中及以上的占比为8.3%,可见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农民整体素质依然偏低,这无疑会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

2.2 农业发展缺乏规模化

尽管近年来国家一直采取各种惠农措施扶持种粮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但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农民受农业投入大、效益低困境的影响,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使得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总体规模小,缺乏和市场相适应的规模化组织形式;还没有形成制度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民受传统思想影响,对土地的依赖感仍然很强,很多时候宁愿将土地留在手中也不愿意流转出去。此外,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带领作用不大,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低下,导致产品档次不高,农业产业链不长,农产品竞争力较弱。

2.3 缺乏技术人才

人才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举足轻重,某个行业吸引的高技能人才越多,发展前景将会越好。目前,从各行各业的吸引力来看,农业行业由于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高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很低,难以吸引高学历、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投身到农业发展中。农业发展要想完全走向现代化,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型人才是必备条件。但目前城乡要素无法统筹平等地交换,农村的资源配置和城市相比差距巨大,农村的教育、医疗等条件和城市相差巨大。无论在物质文化领域还是精神文化领域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依然很大,这就导致更多的技术人才不愿也无法全身心地扎根服务于农村,人才留不住、进不来使得农村人才严重缺乏。

2.4 农业基础薄弱,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低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尚有不足,特别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比较落后,互联网普及率还比较低。同时农民科技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使得农业的科技化、信息化含量和水平很低。如对于选种子、播种、田地的耕种和管理等农业生产活动,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依然是依据古老的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科学知识还不够普及,这就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此外农民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意识到信息带来的好处,对信息的需求度不高。关于农业的各种信息严重滞后,缺乏时效性,这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价值。以上这些因素,都导致农业信息化水平太低。

2.5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不科学

国家一直在大力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还是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在农村中大部分人仍仅仅从事农业劳动,从事农产品加工和经营的比例很小,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且不充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过大,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过低;我国目前的农业经营主体仍然以个体为主,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化;农产品的生产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结构的调整没有办法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

3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

3.1 采取多样化多层次的方式深化对农民的教育培训

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关键,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技术水平。一是培训村干部和农村文化高的青年人等农村骨干分子。切实提高村干部和农村领头人的科学文化和技术水平,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担负起对村民进行再培训的责任。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和频次。分层次、分批次定期对农民骨干进行培训,再由农民骨干对其他农民进行培训。确保每个农民每年都能接受一到两次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创新培训形式。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田间地头实践基础上采取手把手的现场教学。定期解答农民在实际种植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民骨干去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在农闲时候可以利用网络采取网上培训或者发放培训光盘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四是提高培训层次。地方农业农村局和相关高职院校、农业院校要积极合作,组织村干部和农民骨干到农业院校和相关高职院校集中培训学习。

3.2 适度规模化发展,创新经营机制

创新经营机制。在山地和丘陵等不适合大面积机械化种植的地区,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采取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统的层面上,由家庭承包经营转向农户之间的联合和合作,形成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经营服务体系,切实发挥集体组织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分的层面上,家庭经营方式逐渐向科技化转变,增加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专业化水平。在平原等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地区,加速土地流转,建立以土地规模化经营为核心的农民合作社,充分利用大型机械进行机械化连片作业,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又提高生产效率。

3.3 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回流农村

人才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想保证现代农业快速稳定的发展,第一要务就是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力度。我国大部分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偏低,不敢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使得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除了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外,必须加强对农村人才的输送。政府对愿意投身到农村工作的各类高校毕业学生制订出台专门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有能力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切实把人才留在农村带领广大农民科学种植、科学生产,促使传统农业快速向现代农业发展。此外,针对政府工作的下乡人员,也要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他们在农村工作期间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去。

3.4 提升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现代农业的发展与科技化、信息化关系密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必须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一方面用先进的机械装备农业。将以前主要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源投入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为以科技要素投入为主的生产方式。在整个农业生产活动中充分运用物理技术、生物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和大数据等先进科技,加快构建绿色、优质、高产和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另一方面将信息化贯穿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统一农村信息采集和信息发布体系标准,通过提供标准数据库接口来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的一体化,重点加强农民急需的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和农村政策等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只有让农民真正深切地感受到科技化、信息化带来的好处,才能真正在农村快速推动农业的科技化和信息化发展。

3.5 因时因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十四五”时期,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继续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开放型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化生产方式,推进家庭承包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壮大,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继续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农业的量和质发展的基础上,将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健康养老进行有机整合,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业地方特色品牌建设,通过产业化发展使农产品供给匹配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

4 结语

我国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成为工业强国的同时,也必然要成为一个农业强国,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是我国成为农业强国必然要走的道路。在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设施的投入、因时因地采取适合的经营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深化产业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低碳、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使我国整体经济实现长效持久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化十四五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梅缘稻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普惠金融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应用高新技术打造医疗制药的科技化及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