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
2022-11-27■段虹
■ 段 虹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精神要义、政策遵循。《意见》为建好建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擘画了蓝图、谋划了布局。近年来,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龙江、知行合一、广育英才,重视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和精神引领,注重内涵式发展,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建成国内知名省内领先的一流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哈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打造与国家、尤其是与我省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实现了高质量的稳步发展。学科现有1 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 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1 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和3 个省级科研基地、2 个省级高端智库、2 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 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 个全国高校“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2 个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 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哈师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前处于国内知名、省内领先水平。在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列121所高校的第17位,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列231所高校中的B+(前10%~20%),“金平果”《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显示,该学科研究生教育排名位列全国328 所参评高校的第23 名,获五星评价。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增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招生方向,招收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博士,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我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作出突出贡献。学院学科基础坚实,科研成果丰厚。“十三五”期间,学科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等。学院成功承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哈尔滨峰会”和“百年历史交汇点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等多个学术会议,与俄罗斯等国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社会影响。
二、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的教学科研队伍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哈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依教师学科背景和教学专长,精心组建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团队建设为平台,全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团队获得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教师团队。学院教师团队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学院注重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形式载体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政治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水平。学院党委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有2 个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 个党支部获评省“高校百优党支部”。学院注重名优教师的培养和引领,师资队伍中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教育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全国最美辅导员获得者等12人,有教育部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有省教指委委员5 人。学院82 名教职工均为中共党员,政治素养高,教学业务精、科研能力强。此外,学院还聘请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对学院教师提供教学科研指导,进一步拓展教师学术视野并提升教学能力、规划教师职业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多年来,学院名师示范、专业引领、梯队传承、平台支撑的教师团队发展模式,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三、以教育教学为基础,创新思政课教学“五维”育人模式
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哈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思政课“五维”育人模式——关注“人”、把握“政”、引领“思”、创新“课”、拓展“域”,以科学研究支撑教学、以理论宣讲助力教学、以热点融合精细教学、以社会实践辅助教学,全面提升了思政课的课程品位、课程特色、育人效果。2020 年新冠疫情发生时,打造在线“战疫”思政课,实现思政课由“面对面”向“键对键”的转变。2021 年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打造“历史画卷里的思政课”,提升党史育人效果。除课堂教学外,学院不断延展育人空间,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广泛深入高校、党政机关、厂矿和乡村,以年均200 场的频次开展理论宣讲,切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日常化。学院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传统,连续38 年不间断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目前该实践活动已成为全国开展时间最长、最成规模体系、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学院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等称号和“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最具影响好项目”等奖项。学院注重品牌课程的打造,并将品牌课程的优质资源、教学经验、教学成果进行示范推广。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院从2015年起在全国率先开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课程,作为全国重点马院在全国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题》课程,目前该课程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任务清单,并在实践中推进精品课建设。2021 年,学院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此项目也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思政课集体备课中心,此平台的建设为学院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搭建了平台,也必将为我省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的纵横推广奠定基础。
四、以学生成才为目标,培养大批“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哈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宽广的学科空间和专业发展空间。学院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七五”以来,一直是省级本科重点专业,2010 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3 年成为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9 年成为黑龙江省一流专业。2021 年10 月,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专业认证中,认证专家一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积淀厚重,重视对学生的价值塑造,立足学校历史积淀形成了行知师范精神的标识,专业办学特色优势鲜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于2021 年开始招生,考生报考踊跃,录取学生素质高。多年来,学院累计培养本科生8000 余人,硕士生1500 余人,博士生200余人。黑龙江省参加2019年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共4人,其中3人为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和毕业生。在思政育人方面,学院承担全校本硕博学生的思政课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思政课育人效果及育人特色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和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等省级媒体的报道。
五、以社会服务为导向,助力全国及龙江地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积极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师资优势和示范作用,推动我省思政课教学水平总体提升。学院先后与绥化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等3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帮扶共建,与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手拉手合作共建”,通过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整体提升学院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先后多次邀请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与来自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哈尔滨市第一中学、大庆实验中学、哈尔滨市教研院等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共策学段衔接、共划育人合力,为我省思政课教学实现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建言献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学院与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党组织建立一对一党员结队模式,为农村党员讲好党课,宣传好党的理论,营造了齐心协力精准脱贫的良好舆论氛围,为助力脱贫攻坚作出了应有贡献。在理论资政方面,学院通过“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安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2个省级高端智库积极为党委和政府建言,2018 年以来提交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30 余篇,多篇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在国家级及省级公务员考试录用选拔工作中,学院有公务员考录核心专家2 名,由多名教师组成的工作团队在考试命题、试卷评阅、面试录用等工作中承担重要职责,为科学选才、公正录用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