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模型意识,让数学学习更顺捷

2022-11-27

数学教学通讯 2022年28期
关键词:建构数学知识模型

李 玉

江苏省建湖县湖阳路小学 224700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模型意识和素养,不仅是数学教学所赋予的根本使命,更是数学教育的生命力的显现。也正因为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不遗余力地把数学模型思想有机地、科学地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正常的学习探索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步积淀模型意识,稳步提升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进而诱发学习创新,让数学学习更富智慧,让数学教学精彩连连。

一、以生活原型为模,激发思维活性

生活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解读数学内容,把脉准数学教学、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连接因素,使得知识与生活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一种模型,并科学运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现象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便捷地探寻到数学知识的共性因子,使得相应的数学知识获得有效建构,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维得到锤炼,数学素养获得稳步发展。

如,在“不进位加法”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现状,并利用小学生喜爱小动物的心理,科学地引入生活化元素,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递进的历程中不断形成模型建构,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抽象力,增强他们的学习领悟力,最终达到对不进位加法理解的不断深化。

一是利用课件设计学习情境。

“黎明小朋友非常喜欢养小动物,你们看,这是她的养殖角(画面呈现2只毛茸茸的小白兔,还有3 只可爱的小灰兔。)同学们,你知道这个养殖角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吗?”教师利用学生喜爱小动物的心理,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方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把静态的课本知识情景化,让数学学习丰富多彩,不再呆板,从而促进学习的有序推进。

二是不断丰厚学习情境,让生活化模型得到加深。当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之后,教师要顺势利导,使得学习向纵深推进。“你们看,黎明的妈妈在干什么?”“她的妈妈又买回来了2 只小白兔……”“噢!那你知道黎明的养殖角中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吗?”问题引领,生活化场景的有效启发,使得学习顺利突破。

紧接着,学习场景再度切换。“瞧!黎明的爸爸又给她买回来1 只小黑兔,那现在的养殖角中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呢?”学生在既有的学习模型支持下,思维得到应有的训练,学习也得到了不断升华。

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如能把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有机整合起来,创设适宜的探究情境,势必能较理性地改善数学学习的情境,从容地引发学习思考的深入,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又能助推学生学习领悟的深入,使得学习更富情趣,更加理性,从而让数学教学充盈着智慧的光芒。

二、以动手体验为模,促进学习领悟

动手实践、体验探索等都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法宝,诚如“儿童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阐述的道理那样。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引导学生多听、多记、多想,更要指导学生多动手,真切地活动,观察现象、发现规律,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领悟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经验,建立有效的数学学习模型,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具智慧。

如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就应成为学生有效探究学习的引领者,指导学生进行必要观察、收集和实践等活动,从而在不同的实物模型冲击中逐步提炼出角的认知,形成可靠的角的模型,使得角的认识学习逐步抽象化,也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优化。

一是课前预习,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了解角是什么?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角?通过询问,明白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构角的表象,从而为认识角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经验准备。

二是通过预习成果展示、分享,进一步丰富角的感知,拓展学习视角,从而为提炼角的知识提供感性素材。如学生从带来的剪刀中找出角,从红领巾中找出不同的角,从活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构成中发现角等。

三是开展师生学习互动。教师利用课件,动画式呈现扶梯中夹角、园丁使用剪刀中的角等,使得角的认识走出实物的影响,逐步抽象化。当学生再面对教师所准备的画面中的角时,必定能在既有经验和大量感性素材的冲击下,更精准地把脉角的特点与组成,更能理性地凝练角的认知,使得学习更科学。同时,教师设计活动角,让学生再摆出一样大的角、不同的角等活动,逐步感悟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与两条边之间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这样,会使得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理性,也使得学生相关的认知建构更加科学。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教师给学生必要的学习实践探究平台,让他们充分观察、思考、讨论等,能够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感悟出数学知识的真谛。同理,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既能引发学生对模型建立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模型建立的过程之中,还能加速学生学习领悟的程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自主、更轻松。

三、以问题研究为模,加速认识构建

教师深知,“任何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在验证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革新与发展”。为此,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融合在问题研究模块之中,势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更具目的性。同时,使他们的认知构建更加务实有效,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平稳发展。

比如,在“解决问题策略”应用综合练习之中,教师就可以设计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情境:“柳大爷计划用80 米的篱笆围一块菜地。请你帮他设计一下,并算出面积。”利用生活化的问题,能引领学生在问题研究中学会思考,学会灵活地联系知识,科学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在问题研究中实现数学知识有效建构。

一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积累等现状,进行自主思考酝酿,尝试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二是引导学生展示互动。在探索中,教师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如,部分学生设计出长方形,“长30米、宽10 米,面积是300 平方米”“长25米,宽15 米,面积是375 平方米”“长20米、宽20 米,此时就是正方形了,面积是400 平方米”……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都是长方形,面积却不一样,你从大家的分享中有什么新的收获?”问题会诱发学生思考的深入,把数学学习从解决问题引向数学思考,这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平稳发展。

同时,教师还能发现不同的思考,如,“可以围成等边三角形,菜地很漂亮,就是面积计算有点难,底边上的高没有办法找出来”“可以围成平行四边形,难度和三角形一样,高没办法算出来”“可以围成圆,这个面积是可以算来的,先算出半径是12.74 米,面积是509.65 平方米。我发现同样的篱笆,圆形的面积大得多”“我们还可以围成半圆形的,半径是15.56 米,面积是760.23平方米”……

问题诱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更激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学生在各抒己见的互动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从而实现思维的开化,实现相关知识的科学建构。

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如能把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融合于问题研究的模块之中,学生的学习欲望会高涨,探究兴趣会更浓。同时,他们的数学思维会更敏捷,学习思考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愈加深刻。在这种情景与氛围中,他们的数学学习是快乐的,相应的知识积累也会更加厚实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切合学生的各种因素,创设合适的情境、营造合适的氛围,有序确立模块理念,稳妥地渗透模型思想,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模型意识,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顺捷,也使得他们的数学素养在学习中获得应有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灵动地运用模块教学策略,用系列直观、具体的策略,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思考逻辑性较强的问题,让他们的数学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为他们快乐学习、持续学习提供智力保障。

猜你喜欢

建构数学知识模型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模型小览(二)
建构游戏玩不够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