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溯古论今山海变地学百科识柳江

2022-11-26路大宽

中国科技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柳江保护区盆地

路大宽

柳江盆地科考历史悠远,早在1869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近代中国地学研究先行者之一)就到此开展科学考察。1923年,北京大学地质系开创了柳江盆地地质实习的先河。自2005年柳江盆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之日起,就在全社会发挥重要的科普功能,尤其是近年来,在柳江地学博览园正式落成之后,保护区充分发挥地学资源优势,确立了“坚持特色,公益开放,立足教学,服务社会”的科普工作思路,多措并举,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组织各类科普活动,平均每年科普受众人数均在10万人次以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保护区概况

河北秦皇岛柳江盆地素有“地学摇篮”的美誉,其内荟萃了华北地区25亿年漫长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环境变化及生物进化等各种地质事件和地质现象,平均每年有近百所高校在此开展科研教学实践活动,被公认为“地质百科全书”和“天然地质博物馆”,具备开展地学科普活动、宣传地学知识的优越条件。

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集遗迹保护、科学研究、实践教学、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地质遗迹类保护区,核心区域距市区约20千米,交通便利。保护区内涵盖了柳江盆地完整的地层剖面和典型地质构造及古生物化石遗迹区,其中国家级保护区域的面积为13.95平方千米。

为更好地发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普研学功能,柳江盆地保护区管理中心建设了集教学实习、科学研究、科普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柳江地学博览园,由柳江地学实习基地、柳江地学博物馆、地质灾害(科普)体验馆和岩矿科普广场4部分组成。

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助力“双减”科普行动

河北柳江盆地自然保护区近年开展的科普活动可以归纳为3个字,即“点、线、面”,通过这种组合的宣教形式开展各类科普研学活动,助力“双减”科普行动。

点——开展主题日科普宣教活动

每年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日,印制主题海报、宣传折页等资料开展相关专题宣教活动。下面以在“世界地球日”举办的专题活动为例说明。

活动地点:秦皇岛柳江地学博物馆

活动时间:1 天

活动内容

● 参观柳江地学博物馆 馆内运用图

版、视频、模型、仿真场景、实物标本等手段,揭示了宇宙及太阳系、地球结构、 地质作用、生物演化、柳江盆地海陆变迁 及其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和秦皇岛美丽的 地质自然景观,展示内容涵盖了地球科学、 柳江瑰宝、岩矿化石标本赏析、秦皇岛地 质风光等内容,通过讲解、互动问答、观 察思考等形式,激发中小学生对地球科学 的热情和兴趣。

● 参与地质灾害体验 通过 4D 动感影 院的科普影片模拟地震、火山、海啸、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使中小学生切身体 验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及其严重的破坏程 度。通过体验,增强学生防灾减灾及保护 自然环境的意识。这个过程娱乐性较强, 在刺激的观影体验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相 关科普知识,深受學生喜爱。

● 开展科普讲座 利用高校在保护区 科研教学的资源优势,聘请行业内专家、 教授为中小学生开展主题讲座,讲解的内 容和知识更加专业,讲座结束后的答疑 环节极大丰富了中小学生的知识面和求知 欲,深受师生欢迎。

线——组织开展专题系列活动

专题系列活动的内容和结构更为完善。下面以“小小地质学家”科普研学游为例说明。

活动地点:秦皇岛柳江地学博览园、

柳江盆地保护区

活动时间:3 ~ 5 天

活动内容

● 参观柳江地学博物馆(与“世界地 球日”活动内容基本一致)。

●模拟高校野外地质实习 深入保护 区野外,走几条地质实习线路,体验式教 学让中小学生亲身感受各种真实的地质、 地理现象。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 合的形式,到现场感受和体验地球沧海桑 田的变化,如现在的大海和原始古洋的区 别及演化、地层沉积的类别与形态等。在 活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造性,培养学 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劳动实践能力,提升 自身综合素质。

● 每天野外踏勘结束后,整理当天收 集的资料 通过野外实践的照片、采集的 实物标本及自身体会以自然日记的形式记 录,课程结束时汇总编写地质考察报告, 提交科普研学科考成果,讨论分享过程贯 穿整个课程,较为系统地考查学生综合能 力,最后由专业教师给出点评。

面——打造“柳江盆地第二课堂”科普教育平台

拓展学生的地球科学知识结构宽度,不仅包括地学方面的知识,还包括资源环境、安全技能及劳动实践教育等方面内容,通过“走出去”的形式进一步推动自然类、地理类、防灾减灾等知识的深度延展和推广,活动形式更加灵活,中小学生受众群体更加广泛。下面以“探寻地球科学,解读柳江密码”进校园活动为例说明。

活动地点:当地中小学校

活动时间:每个学校 10 ~ 15 天

活动内容

● 突出讲好地球故事 以“探寻地球 科学,解读柳江密码”为主题,把博物馆 的一部分小型标本搬入校园,与校方共同 建立一处临时微型“地学科普馆”,给 学生普及地质学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 献;科普岩石、矿物、生物等知识;利用 岩矿、化石实物标本、运用图版、视频、 模型,揭示三大岩类(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的形成与变迁;通过认知地质图、 地形图,使用地质罗盘、放大镜等地质工 具,分辨生活中的常见岩石、矿物,以及 宝石、玉石鉴定等地质科普小实验,与课 本知识相结合,在学生心中种下地质科学 的种子,激发青少年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 热情和潜力。

● 开展地学科普图书漂流活动 把博 物馆购买的地学类科普读物定期放置中小 学校图书阅览室,免费借阅给学生,让对 地球科学感兴趣的学生能够摄取更多的优 质图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通过校内课余时间,增加互动体 验课 体验课普及常用的野外生存安全技 能,如结绳、辨别方向、简易包扎等安全 技巧,在学习地学知识的同时,增加必要 的安全生存技能。体验课由专业技术人员 进入校园实施,实现地学科普与课余时间 深度融合。

● 在活动中增加趣味性 把深奥的地 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 把地球的圈层结构以手工实验的形式直观 演示出来,通俗易懂地区分地壳、地幔、 地核、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等基础知识, 低年级中小学生更易于接受,利于增强学 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科学思 维和创造性。

服务“双减”活动取得的成效

地质类学科专业性强,相对较为枯燥,保护区改变传统照本宣科的说教方式,结合受众学生年龄特点,不断丰富科普内容的展现形式和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双减”活动,取得了如下的成效。

种下自然科学兴趣的种子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中心每年都组织开展以地学为主题的各类科普活动,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地球科学素养,播撒科学的种子。即使学生将来不一定从事地质、矿产、石油等行业,但一旦有适合的土壤和养分,科学的种子就会生根、萌发,甚至长成参天大树。从小抓起,实际上是引领入门,为学生创造更多可能性,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用科学的影响、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塑造其科学精神。

培育地球学科应用实践的花朵利用柳江盆地保护区优质的地质资源,让地球科学服务于当地中小学,促进地理学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学生受到专业地学类科普研学课程的启迪,发挥学生专业特长,极大提高地学专业实践与应用能力,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帮助本地中小学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全面推进秦皇岛地区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综合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结出“珍爱家园,保护地球环境”的果实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地球环境变化引发的地质灾害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在不断增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人类的未来。唤醒中小学生保护地球环境,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自觉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意识,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

猜你喜欢

柳江保护区盆地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河北柳江盆地柳江村上石盒子组露头研究
二叠盆地Wolfcamp统致密油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楚雄盆地扭动构造及其演化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
小型断陷带盆地自生自储式油成藏规律——以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