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时间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研究
2022-11-26黄依璐夏尤佳步晓颖路新源余金明
黄依璐,夏尤佳,步晓颖,高 未,白 月,陈 登,路新源,余金明
(1.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32;2.上海市虹口区妇幼保健所,上海 200437)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大脑处于快速发育状态,同时心理发育也有质的发展,因此该时期神经心理发育对儿童今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1-2]。国内相关研究提示,3岁以下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筛查阳性率为6.8~48.0%,应当引起重视[3-4]。睡眠时间与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存在一定相关性,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儿童拥有更好的注意力、认知功能、情绪调节及行为等[5]。有研究表明,夜间睡眠时间充足对3~6岁学龄前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起到促进作用[6];但目前较少研究分析睡眠时间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婴幼儿睡眠时间的分布特征及不同睡眠时长与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关系,为促进婴幼儿神经心理良好发育建议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8年至2021年在上海市虹口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妇幼保健所按照《上海市儿童保健工作规范》接受儿童常规保健管理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既往有24月龄体检资料的中国籍儿童;排除双胎、多胎、先天畸形和严重脑损伤以及基本信息不完整的儿童。按照上述纳入排除标准,研究共计纳入5 907名儿童。本研究经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IRB#2021-06-0910)。
1.2 研究方法
1.2.1 神经心理发育情况筛查
采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enver Development Screen Test,DDST)对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进行筛查测试。该测验是应用广泛的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方法,同时也是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筛查最简便的方法,适用于2月~6岁的儿童。本研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妇幼保健所儿保科医生对儿童个人—社交、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大运动四个能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主要为正常、可疑和异常。异常(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任意一项):①两个及以上能区均有超过两项迟缓项;②一个能区有超过两项发育迟缓项,同时至少一个能区有一项迟缓项且同能区年龄线相切的项目均没有通过;可疑(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任意一项):①一个能区有两项或以上发育迟缓项;②一个及以上能区有一项迟缓项且同能区年龄线相切的项目均没有通过;正常:未出现上述情况者。在本研究中测试结果为可疑或异常则定义为筛查阳性[7]。
1.2.2 体格生长发育测量
身长/身高测量及体重测量均采用经过校正的婴幼儿身长体重测量仪进行,读数可精确至0.1cm和0.1kg。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0~5岁儿童生长发育Z评分分析法对儿童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其中,采用年龄别体质量指数Z评分(body mass index-for-age,BAZ)来反映儿童消瘦、超重、肥胖情况。BAZ<-2为消瘦,BAZ>2为超重,BAZ>3为肥胖[8]。
1.2.3 睡眠时间及相关因素调查
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妇幼保健所儿保科医生向幼儿父母询问幼儿相关情况,主要包括过去一周日均睡眠时间、儿童性别、胎次、胎龄、分娩方式、户籍情况、喂养方式、日均户外活动时间、母亲生育年龄、父亲生育年龄等。按照《0~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推荐,1~2岁儿童若每日睡眠时间少于11小时则定义为睡眠不足[9]。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4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型资料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Q1,Q3)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矫正。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睡眠时间对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一般情况及睡眠时间分布情况
本研究共计纳入儿童5 907名儿童,其中男童3 070名(51.97%),女童2 837名(48.03%),平均睡眠时间为12(11.5,12.5)h/d,其中睡眠不足者183名(3.09%)。不同胎次、出生体重、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体重情况、户籍情况的儿童日均睡眠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H值分别为2.262、16.052、116.736、18.765、199.999,P<0.05),第二胎的日均睡眠时间大于第一胎的日均睡眠时间。经Bonferroni法矫正,三组间两两比较的检验水准为P<0.017,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儿的日均睡眠时间多于正常体重儿与巨大儿,户外活动时间<1h及>2h的儿童日均睡眠时间大于户外活动时间1~2h的儿童,正常体重与消瘦儿童的日均睡眠时间均高于肥胖儿童,本市户籍及外地常住儿童的日均睡眠时间高于外地流动儿童,详见表1与图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儿童睡眠时间的比较[M(Q1,Q3)]Table 1 Comparison of sleep time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M(Q1,Q3)]
图1 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儿童睡眠时间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sleep time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2.2 DDST筛查测试结果
5 907名儿童中,DDST筛查测试阳性者共382名,筛查阳性率为6.47%;其中筛查异常者为235名,筛查结果可疑者为147名,详见图2。
图2 儿童DDST筛查测试结果Fig.2 Results of DDST screening test for children
2.3 睡眠时间与儿童DDST筛查结果的关系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间与儿童DDST筛查结果的关系,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以筛查结果为异常的人群与无异常人群进行比较,并调整儿童出生时特征、出生后相关特征以及家庭其他相关特征等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较长的睡眠时间可降低儿童DDST筛查异常的风险(ORModel4=0.52,95%CI:0.44~0.61);以筛查结果为可疑的人群与无异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较长的睡眠时间可降低儿童DDST筛查可疑的风险(ORModel4=0.42,95%CI:0.33~0.52);以筛查阳性人群与无异常人群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较长的睡眠时间可降低儿童DDST筛查阳性的发生风险(ORModel4=0.47,95%CI:0.41~0.54),详见表4。综上所述,较长的睡眠时间可降低儿童DDST筛查不良结果的风险,对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表3 变量赋值情况Table 3 Status of variable assignment
因素变量名赋值说明分娩方式X5阴道分娩=0,剖宫产=1是否还未断母乳X6是=0,否=1体重情况X7正常体重=0,超重/肥胖=1,消瘦=2每日户外活动时间X80~1h=0,1~2h=1,≥2h=2母亲生育年龄X925~34岁=0,<25岁=1,>34岁=2父亲生育年龄X1025~34岁=0,<25岁=1,>34岁=2户籍情况X11外市流动=0,本市=1,外市常住=2DDST筛查情况Y1筛查正常=0,筛查异常=1Y2筛查正常=0,筛查可疑=1Y3筛查正常=0,筛查阳性=1
表4 睡眠时间与DDST筛查结果的Logistic分析[OR(95%CI)]Table 4 Logistic analysis of sleep duration and DDST screening results[OR(95%CI)]
3 讨论
3.1 24月龄组儿童的睡眠情况
本研究中24月龄组儿童整体睡眠情况良好,睡眠不足者占比3.09%,低于冯围围等[10]调查的中国城乡12~35月龄儿童睡眠不足率(13.8%),高于武汉的一项研究结果(0.78%)[11]。但不可否认的是24月龄组儿童睡眠不足的情况仍然是存在的,且睡眠不足会引起相关的不良健康结局,因此仍需引起我们的重视[5]。
3.2 儿童睡眠时间的分布特征
在本研究中观察到儿童日均睡眠时间与胎次、户籍情况、出生体重、户外活动时间、体重存在一定关联。第二胎儿童睡眠时间相对较长,可能是由于二胎父母在照顾儿童方面更有经验。外地流动儿童相对于本地和外地常住儿童睡眠时间较短,可能是由于流动儿童父母工作繁忙且居住环境受限,而儿童的睡眠时间又与居住环境密切相关所致[12-13]。相关研究提示体重偏重的儿童睡眠时间相对更少,与本研究发现一致,提示睡眠与体重间存在相关性[14-15]。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出生体重相对重的儿童其睡眠时间也相对较短。有研究显示睡眠时间长可降低高出生体重儿童肥胖风险,提示出生体重、肥胖及睡眠之间的联系[16]。户外活动时间>2h儿童的日均睡眠时间大于户外活动时间为1~2h的儿童,既往研究也提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儿童睡眠时间的保护性因素[17]。
3.3 儿童日均睡眠时间与神经心理发育的关联
本研究发现日均睡眠时间与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调整了包括儿童出生时特征、出生后相关特征以及家庭相关特征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结果仍显示较长的日均睡眠时间是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显著的保护性因素,与张永花等[6]的研究结果较一致。Hysing等[18]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越短,2岁儿童出现社交情绪问题的可能性越大,也提示睡眠时间对神经心理发育的促进作用。睡眠时间对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机制可能在于较长的睡眠时间对于提高儿童认知功能有积极意义[19]。同时,记忆巩固也发生在睡眠过程中,睡眠有助于儿童进行信息加工和记忆的有效组织[20]。此外,睡眠在调节大脑情绪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大脑情绪功能是人类大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调节和受情绪引导的能力[21]。上述这些功能的实现均与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有着密切联系。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不能有效解释幼儿睡眠时间对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因果关联,在今后研究中需采用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此外,部分信息的收集可能存在一定的回忆偏倚。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儿童保健教育中,可以考虑针对不同家庭类型及儿童特征尤其是睡眠不足的儿童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社区干预,以增加婴幼儿睡眠时间,促进婴幼儿神经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