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境内机构可持续金融

2022-11-26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工银金融服务报告

一、减贫金融服务

(一)加大信贷支持

从资金定价、费率优惠、资源保障等方面,持续加强对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倾斜;聚焦脱贫地区重点领域,积极满足特色产业发展、返乡人员创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金融需求,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1 193.34 亿元。

(二)加强人才帮扶

面向脱贫家庭大学生等国家重点帮扶对象和支农助农群体,持续开展“工银星辰·兴农助梦”乡村振兴专项招聘。截至报告期末,专项招聘累计招录500 人。

(三)深入实施“金融+实体”“银行+非银”联合帮扶新模式

1.持续推动“银行+保险+期货”模式优化升级。加强与保险公司数据对接,构建基于养殖户基本信息、产能数据、历史赔付等数据的客户分层画像,为融资客户准入、质押率确定、风险定价等提供支持。成功试点价格保险保单融资增信业务,报告期内,为参保农户发放信用融资918 万元,有效提升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

2.助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联动同业,为帮扶地区某知名企业申请“生猪标准交割仓库”提供咨询服务,交割库的设立将有力提升当地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二、医疗卫生、防疫抗疫金融服务

(一)医疗卫生金融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全面做好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清算合作,为参保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医保移动支付清算服务。搭建“智慧医疗”平台,围绕医管部门、医院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金融服务综合解决方案,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年服务就医人员突破1 000 万人次。

(二)防疫抗疫金融服务

健全疫情防控应急融资服务体系,对医药医疗、物资保供、物流运输等重点行业开辟绿色通道,“7×24”小时全天候快速响应,安排专项信贷资源、提供主动授信,全力以赴助企纾困、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

报告期内,保障抗疫防疫,持续加大对全国范围疫情防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累计为医药医疗、生活物资保障、物流保供等重点领域投放贷款超4 200 亿元,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接续使用延期还本付息等做法,帮助企业减轻当前成本负担。

报告期内,本行紧急为吉林、上海两地200余家医院单位驰援抗疫物资,累计超过1 000 万元。

三、教育金融服务

本行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加快推进“三新一高”信贷布局,将教育作为“新服务”板块重点领域予以布局和支持,发挥客户、产品、服务资源优势,着力做好教育信息化提升、高校“双一流”建设、校办企业转型发展、优质人才培养、校园场景数字货币业务创新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不断提升教育领域综合服务水平。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金融服务教育客户近十万家,其中融资支持客户近千家,上半年累计投放公司贷款超过130亿元,融资规模领先同业。

本行打造“智慧教育”品牌,针对高等院校、职业教育、中小学幼、培训教育等各个细分领域的特点,打造“智慧校园”“智慧职教”“教培云”“银校通”“课后安心学”“民办教育资金监管平台”等创新平台产品,助力校园信息化建设、产教融合、双减等政策有效推进。截至报告期末,“智慧校园”“智慧职教”已助力400 所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实现校园信息化、高效化管理。依托各类金融平台服务,积极助推产学研转化、产教融合创新。

四、促进就业金融服务

(一)落实援企稳岗政策

推出加强小微客户金融服务和纾困支持的19条措施,开展“普百业、惠万千”专项服务行动。加强对重点地区及行业金融保障。对上海、吉林、深圳、河北等疫情严重省市,强化“线上化、非接触”的数字普惠服务模式。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外贸等行业小微企业,积极主动满足客户融资需求。

(二)开展就业培训

近年来,本行主动对接国家政策和民生需求,以教育培训为切入口和平台,助力本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业务发展。

案例1:报告期内,本行策划开展1 期定点帮扶县市基层干部直播培训,邀请农业农村部相关专家专题解读2022 年中央1 号文件,重点解析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四县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培训了南江、通江、万源、金阳四县市辖内乡镇(街道)、部门(单位)3 千余名基层干部。

案例2:报告期内,本行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继续组织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金融科技专题培训,培训对象为56 家科创类企业高管和50 家金融科技相关领域的106 名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五、粮食供给及“三农”金融服务

持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报告期内,本行在涉农领域融资投放超1 万亿元,同比多增36.7%;截至报告期末,涉农贷款余额30 806 亿元,增速16.2%,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3 315 亿元,增速36.62%,重点支持保障了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

印发支持农业产业振兴工作的相关指导意见,聚焦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积极支持粮食生产稳面积、保产量、提产能,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保障“菜篮子”供给,助力消除饥饿与粮食供给。截至报告期末,向粮食种植、流通、加工及农资农机供应等企业提供的融资余额超千亿元,报告期内,累计向该领域投放贷款超600 亿元,持续助力农产品稳产保供。

六、能源金融服务

统筹做好投融资支持,切实保障迎峰度冬、度夏生产和民生用能需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充分运用贷款、债券等多种金融工具,给予快速响应、绿色通道、信贷资源等综合保障,解决重点保供企业融资需求。

加大政策资源倾斜力度,给予信贷政策、审批授权、贷款定价、FTP 等政策支持,提升业务灵活性与需求响应时效性。积极对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扩大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贷款定价授权。

七、司法金融服务

本行积极服务司法改革,同业首家研发“智慧政法”综合服务平台,利用金融服务功能、产品,助力提升司法效率。

八、生物多样性金融服务

本行将促进境内生物多样性写入集团绿色信贷发展战略。报告期内,本行进一步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写入《中国工商银行绿色投融资指南(试行)》,并明确了相应的投融资管理要求。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防止对重要栖息地、法定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积极支持自然保护、生态修复等生物多样性友好的客户和项目。对相关生物多样性高风险行业,本行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工作,积极支持生态友好类客户,严格管控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较高客户的金融支持。

九、海洋保护金融服务

本行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各项目提供融资贷款,在项目开发时,注重对海洋生态多样性、海岸线的保护。推出多元化涉海金融服务产品,服务重大涉海企业,支持重大涉海项目。

十、公益慈善金融服务

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救援救助期间,本行通过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协助中国红十字会做好捐款接收工作。新冠疫情发生后,本行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创新推出了“工银e 政务·线上捐款”服务模块,有效满足社会公众线上捐款、实时获得捐赠证书等慈善金融需求。

案例:本行积极发扬科技向善精神,先后为山东省东营市红十字会和市慈善总会研发投产了公益慈善云平台,解决地方慈善机构在公益项目账户管理、资金归集、信息公示、追溯查询、评价监督、证书颁发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助力提升慈善行业透明度。

十一、参与具有影响力的可持续和ESG 投资

(一)股权投资项目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全资子公司工银投资存量项目绿色金融投资余额达404.53 亿元。报告期内,重点支持了一批国家重点新能源项目,联合某市政府成立新能源股权投资基金,资金规模100 亿元。

(二)租赁项目

本行全资子公司工银租赁充分发挥租赁业务产品属性优势,重点加强对清洁能源、绿色公共交通、绿色航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服务支持力度。截至报告期末,绿色租赁业务合计445.87 亿元。

案例1:工银租赁参与某动力电池生产设备融资租赁回租项目

项目承租人是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制造商,属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和产业化细分类。项目采用回租模式,租赁物为磷酸铁锂生产设备。项目投放帮助制造业绿色友好客户盘活存量资产,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关键零部件生产;此外,项目灵活采用银票支付方式投放,帮助客户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真正实现金融惠企、让利实体,支持绿色产业。

案例2:工银租赁参与某国企光伏电站项目

项目承租人是某新能源电站运营企业,属于清洁能源产业太阳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分类。项目采用回租模式,租赁物为光伏组件、逆变器等资产,属于节能环保产业设备。项目投放帮助清洁能源建设运营客户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支持清洁能源提高效能、合理布局,加速低碳减排能源迭代。

(三)公募基金项目

本行控股子公司工银瑞信主动加大投研资源投入,设置新能源研究团队,从产业链角度系统研究和发掘绿色产业机会。同时将社会责任融入业务和产品创新,发行了多只以生态环境、新能源、ESG、碳中和等为投资方向的基金,在投资方式上涵盖主动管理产品和被动管理产品,是行业内较早实现对可持续发展领域产品覆盖的基金公司。

案例:截至报告期末,工银新材料新能源基金、工银生态环境基金及工银新能源汽车基金的年化回报率分别达到7.55%、14.47%和47.07%,相对沪深300 指数超额收益分别为8.89、14.36、47.34 个百分点。

猜你喜欢

工银金融服务报告
工银欧洲阿姆斯特丹分行“镜头下的荷兰”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2019)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损益表(2019)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工行:工银投资拟不超30亿入股锦州银行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