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与临床应用新进展

2022-11-26韦艳新

今日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糖化胰岛素动脉

韦艳新

(都安一宇医院,广西 河池,530700)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疾病主要临床特征是葡萄糖水平明显增高。血糖水平的明显升高,是由患者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者是胰岛素质量下降导致的[1-2]。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表现为患者的身体代谢出现明显异常,人体的肌肉和脂肪组织,对糖分的利用明显减少,当患者的胰岛素大量缺失的时候,会导致体内的脂肪组织大量分解,体内生成大量的酮体。这种代谢的异常,最终会导致酸中毒。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概括来说就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3]。多尿是由于体内血糖水平过高,导致出现渗透性利尿。患者频繁口渴,饮水量增多,会导致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大量流失,随之患者就会摄入更多的食物。糖尿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可以反映出人体血糖控制水平,对于健康人群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早期糖尿病患者控制疾病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4-5]。

1.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上个世纪中旬被提出的。在此之前,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一直以来都与其他类型的血红蛋白归为统一范畴。当时的研究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异常血红蛋白,来源于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发生的反应,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出现的过程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被单一划分出来之后,对其专业术语的命名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6]。直到1986年,在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推荐下,这一指标才确定命名“糖化血红蛋白(GHb)”。到今天,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已经成为临床诊治、预后评估糖尿病的“金标准”[7]。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1)离子交换层析法。该方法也被称为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的优势是精密度高,性能稳定,检测过程简单快速。因此临床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时将离子交换层析法作为标准方法[8]。(2)亲和层析法。亲和分析法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优势。但在血红蛋白电泳大于20%的情况下使用亲和分析法,最终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会受到影响[9]。另有研究表明,同硼酸基团结合的不完全是二元醇结构,二元醇结合域硼酸基团的过程也不能称之为完全结合的过程[10]。(3)免疫法。此方法在临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的应用频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11]。检测方式的优势在于重复性较高,设备操作难度都比较低。临床遇到较多的检测样本时,需要大量操作人员完成检测工作,在专业设备协助下进行免疫法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为因素导致的检测结果误差[12-13]。由此可见,对大批量检测样本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更适合使用免疫法测定。免疫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常见类型包括免疫比浊法、离子捕获法、胶乳凝集法、金标免疫渗滤法、电泳法、质谱分析法、酶法[14]。

2.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应用

2.1 针对糖尿病的鉴别诊断 (1)早期筛查糖尿病。如果体检发现某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h 的血糖指标正常,但具有明显的糖尿病临床表现。此时就可对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以测定结果作为确诊糖尿病的标准[15]。糖化血红蛋白值在6.5%以上,表示怀疑该受检者患上糖尿病,需要在随访跟踪中进一步观察其病情。由此可见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对鉴别早期糖尿病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有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预测糖尿病并发症情况。研究指出糖化血红蛋白值升高,患者心脏病发作、微血管并发症、周围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会有所增高[16]。(2)临床鉴别应激性高血糖。严重感染、烧伤、剧痛、休克的患者,血糖指标可能会出现可短暂性增高。对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应激性的血糖增高。但单纯参照血红蛋白值来诊断糖尿病是不充分的,因为HbA1c 仅是糖化血红蛋白中的一种成分,在血红蛋白A、血红蛋白F、血红蛋白A2 含量等的影响下,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会受到干扰。因此在对糖尿病尤其是1 型糖尿病的诊断中,应充分考虑多指标的因素[17]。(3)有研究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高低,对妊娠期女性以及胎儿的健康情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8]。胎儿在正常发育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母体中的葡萄糖,胎儿对能量的需求会随着孕周的不断增加而增加,在妊娠中期后,孕妇为了维持糖正常代谢,体内的抗胰岛素样物质会逐渐增加,同时胰岛素的敏感性会逐渐下降,部分孕妇体内的胰岛素因此受到限制,进而导致血糖升高,诱发妊娠期糖尿病,该疾病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甚至还会伴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而且在妊娠期患者的体重会大幅度上升,严重威胁了母婴的生命安全[19]。基于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预防,对孕产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值的测定,有利于改善母婴结局及预后。

2.2 对心脑动脉病变的诊断应用 经临床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心脑血管动脉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有一定关联。糖化血红蛋白引发心脑血管动脉疾病的机制为:一方面是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值升高,人体血管在机体的高血糖状态下会呈现出尤为明显的血管收缩能力降低问题,容易促成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威胁患者心脑血管安全[20]。另一方面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氧和血红蛋白的离解速度降低,红细胞对氧亲和力升高,患者就容易出现细胞缺氧问题。

3.结语

糖尿病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但家族性的遗传,是糖尿病发病的最显著因素。糖尿病具体可以划分为I 型糖尿病、 II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可以在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预防早期糖尿病等方面的分析中,可以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因此临床诊疗糖尿病、糖尿病引发的心脑血管动脉病变疾病时,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的重要性逐渐有了更强的认知,检查方式的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未来针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的应用,应继续深入研究,扩大研究纳入对象数量,为广大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服务。

猜你喜欢

糖化胰岛素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12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治疗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