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城叫“自己”
2022-11-26王玉
文/王玉
书 名:把自己作为方法
作 者:项飙、吴琦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青春若是一座城市,应该叫什么名字?
青春应该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扪心自问:你真的了解自己吗?你的梦想具体吗?你怎么看待自己?犹如哲学的终极三问: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是谁?
这本书是项飙和吴琦的对谈,一个任教于牛津,一个就职于媒体,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为北大校友。两个人辗转于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在三年时间里完成了漫长的谈话。这本书犹如通往青春之城的人文长街,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是一家家店铺,你可以是一个不爱逛街的人,但是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你应该在这样一条街上,即便是一条挂满晾衣绳的老街巷,你至少让自己独立思考,靠近这活泼的人间。
项飙提及他的三舅:“比如说做年糕,他会把从浸水、攒米到火候掌握很系统地讲出来,能够把其中的道理勾勒出来,事情和事情的联系也就清晰起来,形成一个图景。”这便是项飙试图说明的——“世界”是一块“年糕”,“理论”是“年糕”的制作过程。你看这段话,就仿佛在沿街的餐馆里,一边欣赏厨师的手艺,一边满足精神的味蕾。吃完之后,也许会轻飘飘,好书是一朵云,会让你拥有直上青云的勇气,在空中抵达青春之城。
多少人羡慕项飙是牛津的学子,可又有多少人真的了解那个学府的奥秘?多少人不明白什么是城乡之间内循环,不明白现代性,不明白印度的种性与层级,甚至看不清自己和亲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是青春之城的外墙,很容易遮挡住你自己。还记得那条街道吗?看这本书,就是去走一走,试一试。青春之城的围墙不一定非要拆毁,还可以绕道而行。
这堵墙不高,所以青春不故作高深,成熟不是让你放弃简单与纯粹。连牛津的学生讨论学术问题都不喜欢用“大词”,而是用简单的词来讨论极其神妙的问题。生命复杂,比如我们的身体是基因之间的排列组合,细胞每天都在更新,一个身体经历过多少个细胞的更迭不胜枚举,但是你看到的就只是一个人……简单才是自然的定义,青春也如此。
青春之城叫“自己”,是一个人将知识生命化的过程。这本书让你知道:这座三面围墙、一面临海的青春之城,知识是温暖的海,我们进入城市之中,而后乘船奔赴未知的海洋,不是去征服什么,而是继续发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