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2022-11-26王心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9期
关键词:乳汁病猪母猪

王心勇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南充 637600)

仔猪腹泻有多种诱发因素,是具有腹泻症状的一类仔猪疾病的统称,仔猪腹泻是仔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危害消化系统影响仔猪的采食和消化吸收,会因脱水严重而死亡,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养猪场经济效益。仔猪腹泻可以细化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型,仔猪感染,轻则扰乱正常的发育,重则引发死亡问题。

1 原因分析

1.1 母猪因素 母猪妊娠期,若日粮营养成分不足、搭配不合理,很容易引发体质下降、泌乳量减少、乳汁品质低下等问题,导致初生仔猪机体状况欠佳,抗病性不足,出现腹泻;反之,若是在母猪分娩之前一味给其喂食精饲料,则分泌的乳汁太过粘稠,脂肪等成分占比也很高,而仔猪本身消化机能发育有限,食用此类乳汁,很容易出现腹泻。总之,母猪乳汁质量的好坏是关乎仔猪腹泻的重要因素,母猪分娩后泌乳量太少、浓度过高亦或过低,皆可能引发仔猪腹泻,而母猪如果直接没有泌乳,仔猪便无法吸吮初乳,得不到母源抗体,腹泻概率加大。母猪分泌的乳汁脂肪等浓度过高,仔猪的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脂肪很是困难;母猪分泌的乳汁脂肪等浓度过低,各类养分严重缺乏,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加大腹泻概率。此外,源自于母猪方面的病因还有许多,诸如临时更换母猪饲料、母猪食用问题饲料、母猪突感疾病等状况存在时,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乳汁质量,继而导致仔猪腹泻。

1.2 仔猪因素 仔猪日龄小,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尚处在发育阶段,(1)消化道机能欠缺,消化酶的分泌不足,对蛋白质、脂肪等成分的消化能力有限,一旦食用乳汁或日粮中脂肪、蛋白质成分过高,便无法充分消化,继而出现腹泻症状。(2)神经器官有待发育,脑部皮层不够发达,对体温的规调能力以及抗应激水平不足,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养殖人员疏忽,便容易导致仔猪突发腹泻。(3)免疫器官有待发育,胎猪在母猪体内时主要依靠胎盘来汲取各类所需养分,待到出生之后尽快吸吮初乳方可以获得免疫球蛋白,继而有了一定的免疫能力,如果初乳不足,对入侵的病菌难以抵抗,便容易出现腹泻。(4)对应激刺激的抵抗力不足,仔猪如果突然断奶、被迫同母猪相分离,所处环境的改变和饮食特征的改变皆可能产生一系列应激刺激,仔猪无法抵抗,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腹泻便是其中一种。

1.3 管理因素(1)饲料配置,仔猪生长速度快,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规格较高,一旦在数量、质量方面有所缺失,很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营养缺失问题,继而影响到仔猪的正常发育,致使其抗病能力降低,出现腹泻的概率自然也随之增加。

观察发现,不少散养户为省下更多养殖开支,经常会将平时餐饮剩余的废物充当饲料投喂给仔猪,试图提高肉料占比、帮助仔猪增重。但未考虑到餐饮废物成分复杂,很容易混入一些病菌,投喂给仔猪之后不仅便容易引发腹泻,还可能引发其他猪病。(2)圈舍环境卫生,很多基层养殖户以简单搭设的棚圈作为仔猪的饲养场所,各种养殖设备简陋,保暖性、卫生性远远不够,日常养殖废物随处堆积,缺乏齐全的配套饲养设施,仔猪很容易因为受凉、细菌侵扰等外在应激因素导致腹泻。猪是恒温动物,要想确保其高效养殖,要做好圈舍温度调控,以防存在较大的温差,或由于阴凉寒冷等问题加重腹泻,尤其严寒的冬季,除了气温本身低,各种应激问题也多,务必要抓好保暖事宜,调控好圈舍温度。

1.4 病原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致病原。(1)细菌引起的腹泻,诸如大肠杆菌感染,会导致7日龄左右的仔猪出现黄痢症状、10~30日龄的仔猪出现白痢症状;再如沙门氏杆菌感染仔猪容易导致猪副伤寒等。(2)病毒引起的腹泻,主要有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者在冬春二季发病率更高,一旦发病致死率高达50%以上。(3)寄生虫引起的腹泻,能引发腹泻的寄生虫众多,如球虫、线虫等,如果猪场日常不注重给仔猪及时服用驱虫类药物,容易发生寄生虫性腹泻。

2 治疗方法

2.1 抓好各项预防措施 (1)注重对饲料的科学管理,饲料是猪养殖中必备的生产原料,饲料的把控是重点所在,在选购上要依循严格性、规范性思想,在饲料配比上要注重均衡性、综合性,为生猪供应营养全面、质量安全的饲料。不同发育阶段的猪对日粮种类和数量需求不同,因而,必须根据猪的发育阶段的需求将合理调度饲料供应和饲喂规划,母猪、仔猪饲料必须按其发育特征加以分类管理。切记不能使用不符合标准的饲料、更不能以泔水充当猪食,而要基于生猪不同阶段的发育特征合理喂养全价饲料;严禁使用霉变、腐烂的问题饲料,猪食用变质饲料会提升疾病隐患。除了要精心挑选好猪的饲料,还需确保饮水卫生,也可在其中加入维生素以提高猪体免疫机能,满足猪的发育需求。

(2)注重对母猪的日常管理,母猪妊娠期的营养供给尤为关键,除了要精选优质全价饲料,还要适时为其补充各类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确保胎猪的营养供给,其中蛋白质的补充更要重视。在母猪临产之前1个月内需强化营养供给,让母猪进食更多食物,以保证产下的仔猪可以拥有更强健的体魄,产前1周及产后1周,需在母猪食用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土霉素。将母猪转移至产房之前,务必要布置好产房,充分消毒杀菌,确保环境的干爽性、温度的适宜性,秉持“全进全出”原则,以防范病菌的交叉感染问题,产前还要仔细清洗母猪身体,产后第一时间让仔猪饮足初乳。

(3)注重对仔猪的日常管理,其中饲料的管理必须到位,除了要将品质不良、过期变质的饲料立即清理掉,在饲喂时还要将饲料、饮水的温度调控在最适宜的状态,以防范由于温度过高或者过凉引发的肠胃不适。饲喂也要讲究规律性,坚持每日按时、按顿、按次序饲喂,同时还要就仔猪一日中的进食以及粪便排泄情况逐一进行记录,并基于这些记录对饲喂方式适时优化,保证仔猪的规律进食和科学饲养。此外,在断奶之后必须马上给仔猪注射相关疫苗,依循技术方案的相关要求严格推进免疫事宜,选好疫苗、做好接种,如此不但能强化猪体免疫机能,也能提前防范腹泻问题。同时注意猪场环境的日常维护,猪场需构建严谨细致的清洁消毒体系,按时推进各项清洁消毒事宜,在实际贯彻时,需秉持全进全出思想,立足于猪场的实际情形,一般需要每隔3~4d便要进行一次全面消杀。

2.2 抓好各项治疗措施 仔猪腹泻的治疗,需立足于具体的病因和病型有侧重性地对症下药,通常对细菌性腹泻,可以用抗生素、磺胺类药品治疗,考虑到细菌本身的耐药性特征,在用药之前先做好药敏测试,确定最佳用药方案。母猪生产前、生产后皆要为其注射长效抗菌剂,目的在于更好地防范产前、产后综合症,降低母源病菌感染的可能性,在母猪分娩之后,在其日粮中加入适量母仔安,连用药3~5d,对红黄白痢的预防成效颇为显著。对病毒性腹泻,现阶段还没有研制出见效迅速、针对性强的特效药品,目前主要以抗生素或给仔猪喂服补液盐治疗,可有效缓解腹泻。

临床实践发现,初期腹泻治愈率普遍较高,且用药简单,猪场内发现腹泻病,第一时间根据病猪的发病特征、致病因素、蔓延情况等要素的初步诊断,为以后的防范和治疗提供更多参考的依据。一旦病情加重至中期之后,治疗难度加大,除了用药方案和用药数量更为复杂,病猪所受的损害也更大。在治疗时,工作人员根据病猪病情、病症的具体情况,将中西药方式加以整合,强化疗效,争取在第一时间抑制住病情。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该病的病发群体主要为母猪及仔猪,通常于母猪分娩后一段时间内发病,最开始是母猪患病,不断呕吐、频繁腹泻,腹部疼痛异常、食欲大减,消极沉郁、没有精神,随后仔猪也显露出类似病症,既吐又泄。传染性很强、传播速度极快,若是猪群中的某只仔猪染病,便会短时内快速扩散至整个仔猪群,新生仔猪出生时间短,抵抗力、免疫力低,其死亡率高。

(1)中西医方法,中医秉持凉血止血、停泻止痢、祛除湿气、和胃止呕的基本原则,可取 香80g,黄连60g,白芍、百草霜、榆树皮、乌梅、石榴皮各50g、苍术100g,留兰香、苦椿皮、生姜各30g、半夏40g、甘草20g。小于30日龄的仔猪用药10~20mL/d,基于病况接连用药3~5d,诊治2d后,病猪大多可以得到缓解,再用药5d后,一般可以恢复至常规状态,用药10d后即可康复。

(2)西医疗法的优势表现为预防和降低继发性感染的起效快,可按0.2g/kg.bw服用磺胺脒,2~3次/d连用3d,。为将毒害成分自病猪体内及时吸附干净,还可给病猪服用适量矽炭银,每只病猪服用5g/d,连用3d。于病猪空腹状态时服用。要想进一步强化疗效,还需保证饮水中养分及电解质的占比。若是病猪的健康状态很差,可以先以输液形式给病猪输送一些必要的养分,使其机体状态和各项机能得到适当的恢复之后,再给其用药,更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和恢复。

3 结束语

在仔猪养殖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重视对腹泻问题的有效诊治,及早防范、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及早康复,立足于仔猪的致病因素和具体的病症表现拟定最佳治疗措施,以免延误治疗时机,让仔猪少受一些病痛的侵扰。

猜你喜欢

乳汁病猪母猪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母猪产后乏情不同处理方法
乳汁点目需谨慎
病猪喂药有办法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母猪产后发情异常的原因及其对策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的临床观察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