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味教学法在文言传记教学中的应用
——以《垓下悲歌》为例

2022-11-26曹翠莲

关键词:传记项羽文言

曹翠莲

(广州市培正中学 广东广州 510000)

语文味教学法是由程少堂先生提出的,主要是指以语文味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共生、共赏、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为教学宗旨,以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使教学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过程等为教学原则,以“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结构,以融合文本思想内容与师生生命体验打造新的教学主题为教学重心,以营造教学审美意象与意境、建构教学艺术作品为教学追求,同时又充分具备语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并实现价值推送之功能的一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语文教师在运用语文味教学法时能够使其教学不再呆板枯燥,而是独具风情,别开生面。笔者对语文教学法教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司马迁《项羽本纪》中的《垓下悲歌》这一课上的运用,发现学生对于语文味教学法的反应比较热烈,课堂质量提高了许多。当然,语文味教学法所带来的效果不止这些。本文以这一堂课为基础,再结合笔者对语文味教学法的研究和体验,谈谈语文味教学法在文言传记教学上的具体应用。

一、在文言传记教学中,传统教法之“劣势”和语文味教学法之“优势”

1.对传统文言传记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以《垓下悲歌》的教学实践为例,加上对以往古文传记教学教法的反思,可以发现传统古文传记教学教法存在以下问题:

(1)重“言”轻“文”

相对于其他文言文来说,《项羽本纪》节选进课文的部分较长,另外,由于选自《史记》,文言词汇所占比重更加突出,所以,积累字词,解释句意就成为一般课堂的“重头戏”,需要花费很大一部分的课堂时间来讲解。教师往往只注重在课堂上堆砌“知识墙”,教学过程中只看到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砖瓦”,一篇行云流水的文章被支离成文言知识的块块碎片,忽视了人主观意志的作用及情感在人的思想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将学生的思想体验限定在条条框框的知识点当中。

(2)传记文体意识不突出。

人物传记的特点是记叙人物的人生经历,以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从阅读当中了解各种人物多姿多样的人生经历,由此探索人物的成长路线和思想锋芒。由于文言传记的主人公基本上是历史人物,学生可能并不熟悉,或者是有所了解的人物,但由于年代陈久,人生境况无从得知,学生又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文意的理解上,所以说,传统的课堂往往不够重视传记这个最重要的文体特征。

(3)人物形象解读不立体。

文言传记的写作主要是具体事件的阐述和细节刻画,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是常见的写作手段,将人物形象多维立体地呈现出来。不过,一般的教法仅是限定在课本之内,由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讨论为辅,缺乏让学生真真切切去体会人物,忽视了学习主体的精神实践。这就是学生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内容空洞问题的原因之一,课本上文言传记塑造了数以千计的性格饱满,灵魂丰满的人物形象,比如说马钧、徐霞客、苏武等等,而这些却只在极个别同学笔下提到,原因在于我们没有真正地让这些有灵魂的人物走进学生的内心。

2.语文味教学法在文言传记教学中应用的长处

语文味教学法需要师生双方共同配合,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欣赏、创造、享受,并产生共鸣,共同进步,最终使教学达到真善美并济,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语文味教学法主要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维度开展,同时辅以相关理论和指导思想,根据教师教学个性、学生需求、学生兴趣以及教学规律等加以调整,从而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具有语文味教学特点的教学系统。语文味教学要求需要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大要素为主构建教学活动框架,在文本的基础之上,结合教师的思想和体验,打造出具有新意和美感的教学主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追求文言的意境、意象的美感和语言表达的艺术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语文教学的功用,教导学生借助文本抒发情感,实现文本的价值。

首先,“一语三文”的语文味教学法,其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就在于语言方面,语言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大量积累能够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有助于文本解读。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文言的字词积累对于文言理解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文言字词的积累是基础,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无法读懂文言文本的意思,也无法进一步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了。

其次,“一语三文”语文味教学法中第二环节是文章方面。出于对学生的考虑,高中阶段语文课本所选的古文篇目都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同时又具有完整情节片段,是传记中比较典范的篇目,因此在文言传记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传主事迹,能够从传记中明白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三,“一语三文”语文味教学法中的第三环节为文学方面。文学主要是指文言传记中人物形象、语言特色、文章结构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通过对文章的解读,找出传记中比较重要的词句和段落并加以解析,从而加深对人物的感悟,丰富人物形象,提升审美能力。

第四,“一语三文”语文味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就在于文化层面,这也是该语文教学法中最具亮点的一个环节,文化层面主张的是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站在人生哲学的角度上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关照。可以说,语文味教学法的前三个环节是完全以解读文本为主,文化层面则是以文本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跳出文本进行教学。这一环节中最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将二者的思想和体验融入到文本教学中,从而使教学主题既来源于文本,又能高出文本的思想内容。总而言之,文化环节就是在文本教学的基础上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挖掘,并使其达到人性、生命的高度。

二、语文味教学法在文言传记教学中的应用

1.语言层面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老师不能单纯地将自己定位于讲课功能上,而是要引导学生看书和读书的能力,不要让学生停留在粗略知道文章讲的内容,而是要发掘文章的内在涵义。老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能过度讲解,点到为止就好,让学生自己领悟。点拨的次数多了,学生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叶圣陶先生的观点对于文言传记教学也同样适用。《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利用工具书和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来理解古代诗文,尤其是高中生。而在《垓下悲歌》这篇文章中,文本的大致意思并不难理解,高中生在已有的阅读和学习文言的基础之上,再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方的注释,完全可以依靠自己读懂文本大意。如果有困难的话,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的意思。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如难以理解的字词或是用法等,可以适当地加以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这样能有避免过分冗长的文言讲解给学生带来的烦躁心理,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文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文章层面

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第二个关键点就是文章教学,文章主要包括了(1)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如作者的意图、作者表达的感情等;(2)体式,即文章的整体结构、文章体裁等;(3)文章的技法,即文章的篇法、段法等。文章教学层面主要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后,进一步感知文章所讲述的情感、人生哲理等方面的“真”,这属于理性层面的解读[1]。

以《垓下悲歌》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将项羽在垓下发生的事件分为四面楚歌、东城快战、自刎乌江三部分进行分析。在分析“四面楚歌”这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垓下歌》,体会末路英雄的豪情、悲情和柔情;分析“东城快战”这部分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体会项羽的那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分析“自刎乌江”这部分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项羽拒绝东渡乌江时所说的那段荡气回肠、知耻重义的话语。作为汉代史官,司马迁对项羽之死并未亲眼所见,却能将当时的情境描绘得活灵活现。在勾勒项羽骁勇善战人物形象的同时,还体现其柔情的一面,多面化的形象描写使得人物变得更为真实生动。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于文章大意和人物形象有了进一步的感知,给后面对文本进行文化意蕴的解读、学出语文味来打下基础。

3.文学层面

文学层面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层面,其具备一定的引导作用。教育者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文学层面所具备的积极作用。教师引导受教育者关注教材文本的文学层面,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改善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因而有着丰富的细节刻画。而语文味教学法的使用意义就在于引导学生透过细节去体会作者巧妙地刻画人物的笔法和生动立体的传主形象[2]。

以《垓下悲歌》一文为例,项羽在突围过程中听取了一位老者的建议,并选择其建议的方向进行逃亡,却不想被追兵逼到死角。司马迁在其逃亡过程中穿插此细节的意义何在?针对该问题,本人为学生设计了以下问题:

(1)一位素未谋面的老者为何要诓骗项羽?

(2)项羽为何轻易地听取了老者的建议?项羽的随从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吗?

(3)现在我们做个假设,项羽若是没有听取老者的建议,选择另一条道路进行逃亡,那之后的汉王朝则难以顺利建立,刘邦也未必会成为一国之主。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其一,项羽失道是否是命运使然?其二,如果项羽逃亡成功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4)联系另一篇文言文《鸿门宴》,归纳刘邦的人物特点。想象若是刘邦面临该种境遇,他会怎么做呢?

教师可以以上述问题为导入,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就其问题进行具体阐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及文本分析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点拨学生从项羽的人物特点进行思考,进而达到抛砖引玉的教学效果。抓细节,并不是一味地抠字眼,而是将其细微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如教材中相同意义句式之间的倒装差异、不同字词之间所代表的情绪差异以及部分古今词存在的意义差异等。教师在进行文言人物传记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应的细节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准确的人物特征剖析,并进一步改善其传记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文化层面

文化层面就是以承载着文化的文本为基点,融入教师、学生自身对人类文明的独到的生命体验,以文本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和拓展,跳出文本主,通过对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层结构的解读,来实现独具美感与哲思的,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价值推送。

以《垓下悲歌》为例,该课的课堂问题主要是围绕“项羽之死有没有价值”而设计的。在实际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项羽死于天命,认为这是项羽之死是由其自身性格所导致的,而部分学生则对项羽的死感到扼腕叹息,认为其若是可以渡江必将成就一番事业。学生课堂讨论结果的多样化表明,学生对项羽的人物形象已经有了详细且细致的了解。其已然可就“项羽之死”发表自己的看法,且对该人物所蕴含的历史涵义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看待项羽的生命价值观?项羽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却以悲剧收场,这样的“悲剧英雄”古今中外有很多,你所了解的“悲剧英雄“有哪些呢?你认为这些“英雄”之所以会有一个“悲剧”的结果,是自身的原因还是时代的原因?面对这些问题,课堂上必定会出现多元化的观点。师生通过共同探讨交流,老师需适时介入和通过艺术化的引导,相信课堂能走向一个更高的高度[3]。

语言、文章、文学以及文化作为使用语文味教学法所应具备的具体要素,其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教学衔接的角色,还为语文味教学法的使用提供了准确的设计方向。可以说,上述四要素在构建新型语文课堂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文言传记时,使用语文味教学法可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藩篱,建立符合师生教学发展规律的新型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传记项羽文言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传记书坊
项羽虞姬
读失败者的传记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