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视域下财务管理教学设计
——策略与案例

2022-11-26吴正杰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老赖信用案例

吴正杰 李 广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一、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必要性

“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并且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质,培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方法,[2]同时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3]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融入“思政”要素有其必要性,构建隐性与显性统一模式,并重点关注核心价值观培养,开创“思政”教学大格局,以便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目标。

首先,在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中贯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高尚品质教育方针,解决了“培养什么人”的首要问题;并且教学中融合核心价值观,解决了“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最后,树立全面育人理念,提升教学能力,解决了“怎样培养人”的重大课题。

其次,“课程思政”是财务管理教育现实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显示:50.5%大学生评价思想政治课效果“一般”。[4]财务管理教育对象接受力强,但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教学中存在“重专业技能、轻理想信念”状况,面临人才需求矛盾。因此,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和实践迫在眉睫。

最后,财务管理“课程思政”亦是教学内在要求。从财务管理课程内部要素耦合到外部力量支持,系统构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适应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下公司财务造假的事件屡有发生,必须建立财务人员诚信档案,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融合是主流态势,财务人才的品质素养尤为重要,思想素质已经成为用人单位人才素质核心指标之一。鉴于上述,“课程思政”成为财务管理教学的重要部分。本文立足人才需求,依据培养目标,着力研究思政教育融入财务管理教学的设计策略方法,并给出案例,供教学相关人员参考。

二、财务管理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

一般认为,教学设计主题是价值观目标设立,教学设计内容是知识与技能培养,教学设计实施目标是教学方法设计。财务管理教学设计中的普遍问题是忽视隐含价值观目标设计;教学起点是学生分析不够;教学内容不贴近实际,深度与学生“现有水平”不适应,容量不适当而且不能“顺应”新知识。本文采用系统教学设计方法为主线,确定设计主题,融合“思政”理念,采用多种新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整体功能。

(一)找准财务管理“思政”教育 “锚”

遵循“思政”教育和专业相长原则,明确“思政”切入点。约翰·布朗斯福特(John Bransford)抛锚式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让学生体验真实情境,真实事件被喻为“抛锚”,亦称 “基于问题的教学”[5]。围绕支撑课程教学情境“锚”,校企共建实习基地,选择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由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导论课渗透理想信念情境“锚”,结合岗位素质需求,加强学生职业规划,理解专业人才定位,增强“四个自信”。财务管理“思政”体系是思想政治教学融合职业信念、操守、创新等情境“锚”。在近期会计舞弊、造假等重大恶性事件中,注册会计师面临民事和刑事处罚情境“锚”,强化学生准则意识,认识违反准则的代价,自觉养成恪守职业操守的习惯。

(二)化整为零,“呈现刺激材料”融入“思政”教育

由于课程内容限制,“思政”教育采取化整为零策略。加涅(R.M.Gagne)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把学习行为看成执行、控制与预期系统。[6]教学设计集中在如何“呈现刺激材料”,诱导学习行为步骤上。用教学平台呈现热点“刺激材料”,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提升明辨是非能力,比如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颁布,为降低赴美上市公司影响,提出“财产安全和完整性目标”。枚举《会计法》《会计准则》条文,引导学生不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培养守规矩、廉洁的职业操守。培养税务企划,依法纳税观念,养成重合同、守信用、知敬畏的品质。以《史记·货殖列传》“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增广贤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关注“思政”教育个体需求

从实际问题着手,融入互动元素,引导学生探究热点。“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融合,“以生为本”注重思想引领与帮助解决心理问题。评优中重视理想信念考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动。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行为主义程序教学设计适应个别差异性和多样化个体需求。[7]财务管理应完善校内外实践课体系,培养学生个体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分项目,编程序,因人而异。教师及时反馈、强化、巩固知识,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定步调。丰富学科技能比赛支撑的“双创”教育,因材施教鼓励学生选择参加“挑战杯”“互联网+”“ERP沙盘模拟”“财务大数据分析”等竞赛,坚持以比赛促教学,运用典型案例模拟,通过 KAB、SYB和 EYB教学,破解“双创”难题、规避风险,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实干精神。按照《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建设“双创”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见习、顶岗实习,并将所获成绩学分记载在学籍档案中。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借助“财务共享云”等平台进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实务、实践、实训教学,培养“双创”能力。结合就业岗位需要,支持和鼓励自我组合设计实验,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财务管理教学设计,运用“思政”要素育人功能,注重“术道”结合,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财务管理教学,并利用热点科研方向来挖掘“思政”元素。

三、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财务管理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发现、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课程以财务活动四个方面及其财务关系为线索,以“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8版)中“应收账款管理”课程为例,构建 “课程思政”教案。

(一)教学目标与对象分析

知识目标:理解应收账款的作用、成本与管理目标含义,掌握其机会成本、坏账损失、现金折扣计算方法;掌握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决策;了解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决策。

素质目标:领悟信用评估社会属性本质,不运用虚构应收账款做假账手法,树立正确业绩观;认识企业是债权、债务人双重身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守信商人情怀;此外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教学对象:大学生乐于运用信息化工具,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约80%的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任务,具有一定自控能力;约15%的学生主动性欠缺;约5%的学生自律能力差,学习能力欠佳,不参与互动,“搭便车”行为较为多,需要重点监督。

(二)教学方法与过程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因此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法和角色扮演探讨法。以国家清理“老赖”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领悟企业债权人和债务人双重性。角色扮演探讨,让学生感受赖账和被赖账感受,培养学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商人情怀。以信用政策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让学生领悟到事有不可为,强化学生的诚信观念。

课前学生自主搜集分享老赖案例;课上老师布置任务,学习小组扮演角色学习;课后写感受等环节教学。教师掌控课堂进程,避免“搭便车”,任务留5分钟探讨,由小组同学共同监督,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互帮互助意识,培养守信意识。

UPLC-Q-TOF-MS法分析苗药黑骨藤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 覃小丽等(21):2949

1.课前学习

发布预习任务:(1)学生搜集“老赖”案例;(2)观看“老赖”视频,完成小测验,课前了解“老赖”危害。企业信用状况不同,银行贷款利率亦有差别,从金融角度体现信用价值。失信成本和损失愈来愈高,守信是保证,亦是核心价值观。以案例法分析信用标准决策;从应收账款投资理论入手,教育学生树立风险意识,强调收益与风险的双面性,教育学生不要盲目追求过高收益,以防发生难以预料的损失。

2.课中学习

第一,新课导入。分享学生收集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治理“老赖”方法,导入信用决策的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用观。

第二,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信用价值,学习信用标准决策(课本276页例9-7),树立经商观念。学习信用条件决策(课本277页例9-8),学生扮演“老赖”,从感性上理解“老赖”危害,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此外,关注国家对“老赖”治理规定,理解“老赖”对营商环境的影响,学习收账政策决策(课本279页例9-9),回顾上世纪末国内“三角债”泛滥状况。

第三,个别辅导。发布关于信用决策习题(课后习题96页第3、4两题),给定5-10分钟独立思考。根据答题结果组织互帮互助,教师个别辅导,杜绝抄袭发生,助力学生养成诚信品质。

总之,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用虚构应收账款做假账手法;认识企业是债权人,亦是债务人,培养商人情怀;增强信用意识和提升金融理财素养。

3.课后强化

课后组长组织案例总结,将感想写在作业本上。巩固知识,深刻意识到“老赖”的可恨之处,认清信用评估的社会属性,避免同信用差的企业做生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信用决策评价方法是最有用的知识,教师启发、自主探索,亦可采用翻转课堂增强学习内驱力,学生主动认知公司应收账款真实管理状况,为毕业后实务工作做好准备。最后,还可以把学生分为队组,沙盘模拟应收账款管理等,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思想,培养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企业家精神。

4.教学反思

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财务管理学”教学必须围绕职业素养提升,加强人文关怀,培养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的专业高素质人才。“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是本科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财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具有整体性、实践性、个体性的特点。为避免学生抄袭作业,培养学生守信的品质,以模拟情景演练等方式增加沟通交流,小组互助互学强化团队意识。用好课堂主渠道,采用小组间对抗比赛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让思政工作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针对不同性格的同学,“课程思政”设计应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以任务驱动案例引导学生领悟到什么事不可以做,教师根本职责是育人,认可度高的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总之,思政工作与“财务管理学”教学相融合其主旨就是关心关爱学生。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可以有效解决财务专业课德育的困境。知识教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可以促进协同育人,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人才。创新“财务管理学”融入“思政”顶层设计,把握总体方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条件保障、绩效测评和过程监控管理。要统筹安排目标任务,建构分工合理、权责明晰、部门联动的“课程思政”领导实施体系,凝聚“课程思政”建设力量。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标准,将理想信念贯穿于教育全程。坚持教师是引导学生的关键,“课程思政”才能成为源头活水。

猜你喜欢

老赖信用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改委限制733万“老赖”买机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法治社会岂容“老赖”横行
歌手张行欠债不还被列“老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