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校企合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22-11-26潘丽丽
潘丽丽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8)
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办学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效性,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过多地关注学校的收益,迎合企业的需求,求一时的安逸,忽略了教育活动主体的需求和感受,校企合作质量不高。这使得中职生处于被动的处境,在企业实习中收获较少,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导致毕业即失业。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职业院校要知悉社会人才需求情况,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践活动,更要尊重校企合作实践主体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与意愿。因此,本文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相关研究和理论基础之上,讨论了影响中职生校企合作满意度的因素,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一、中职生对校企合作育人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1.校企合作的概念内涵
校企合作内涵的具体说法不一,大多数学者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育实践中定义了相应的内涵[1-2]。总结来看:校企合作是指对学校和企业双方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共同培养人才、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而具体的内涵与具体的校企合作实践活动的过程有关。
本文认为,校企合作是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编著教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打造双师师资队伍等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教育实践过程中应重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及时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满足社会民生紧缺领域人才供给的需求,与市场经济接轨,培养企业技能技术型人才,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深度,拓宽企业发展的广度,打造“双赢”的教育模式。
2.校企合作满意度的概念内涵
本文将校企合作满意度定义为校企合作教育实践主体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带来的内心满足程度的心理体验的评价。校企合作满意度具有主观性,是主体的主观感受,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需求的人评价标准不同,同一个体不同情境下的校企合作评价也会不同。
3.中职生校企合作满意度研究的必要性
研究中职生校企合作满意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中职生对校企合作的满意度情况,找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并给出针对校企合作教育实践问题的有效对策,从而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加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
(1)理论意义。本研究可以丰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理论研究,对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大多是对校企合作形式的研究,学生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满意度的研究较少。从中职生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满意度角度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化相关理论的研究,丰富校企合作理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体系建设,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在新经济时代,掌握校企合作满意度有利于及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和时效性。
(2)实践意义。职业院校教育活动主体的满意度研究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竞争力的基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通过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职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可以发现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提升中职生的校企合作满意度,打造良好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牌,提高职业院校知名度。其中,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在教育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职业院校教育活动主体的满意度研究有助于满足企业人才的供给。在当前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企业明确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必要位置,广泛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助于满足企业对技能技术性人才的需求,推动校企合作高效发展。
二、中职生校企合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文献法整理中职生校企合作满意度的相关资料,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其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技术创新、就业创业、双师建设。
1.专业建设对中职生满意度的影响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依托于专业建设。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满意度。目前的职业院校中,供过于求的专业很多,一度追逐热门专业,忽视市场的变化;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不利于区域产业人才的供给,很难服务地方经济;专业设置短视,未能与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相结合。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不匹配,不利于中职生在企业实习中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会加重中职生对企业实习工作的不适应乃至对专业职业的挫败感,势必会导致对校企合作满意度的降低。中职生对企业实习工作的失望,会对企业口碑造成不良的影响。
2.课程设置对中职生满意度的影响
课程设置是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设置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校企合作的满意度。然而,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其一,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单一,与企业的实务需求不符。其二,很多中等职业院校理论课的占比较大,轻视职业教育的专业实践课的开展。其三,学校课程与实习内容的衔接不畅,中职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习中运用的技能衔接性低,学以致用的机会较少。中职生的技能不够突出,学校所教授的知识和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结合紧密度不够。基于此,中职生会对校企合作的满意度降低。
3.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生满意度的影响
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行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校企合作的满意度。然而,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书本上知识和企业实践的内容有时不一致。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时,企业赞助实习实训设备,提供实习岗位,很少有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校企双方没有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开发以及教学计划的开展,教学和实践存在脱节。
4.技术创新对中职生满意度的影响
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是校企深层次的合作,是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存在着各种问题。其中,企业没有精力与职业院校研发创新。职业院校不具备科研实力,只想获得企业的经费赞助用于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校企双方科研能力不对等,需求不能被满足,合作动力不足。技术创新是职业院校高层次的追求,不具备技术创新的校企合作,中职生会觉得自己不具备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能力,对校企合作的满意度低。
5.就业创业对中职生满意度的影响
就业创业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终极目的,通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使学生获得就业必备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然而,当前校企合作下的中职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率低、岗位竞争激烈、薪资福利较差。这可能是由于中职生没有掌握好实践技能有关。中职毕业生学历层次较低,在与其他人竞争时不具备优势。技能单一、动手能力差的中职生就业形势严峻,未受到心仪企业和职位的青睐,中职生必定会对校企合作的满意度下降。
6.双师建设对中职生满意度的影响
师资建设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学的中坚力量,师资力量影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然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缺少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机会,教师专门到企业参加实践的不多,到企业仅仅是“参观一下”。在教师缺乏企业实践锻炼的前提下,学生更不了解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况,学生到企业可能是好奇和不适应。现实环境与预期的不符,必会导致中职生对校企合作满意度降低。中职生在企业实习时,期待校内指导教师的关心,然而,由于距离等原因,校内指导教师的问题处理可能有延后性,中职生会产生不满。企业内部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少且没有激励制度,动力不足导致对实习生缺乏有效的指导,中职生感受不到重视,导致学生不满意。以上情境都会导致中职生的校企合作满意度降低。
三、提高中职生校企合作满意度的对策
1.强调专业与企业岗位匹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专业设置最重要的是职业院校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匹配。企业依靠技能技术型人才的生产,创造经济效益。与企业人才需求吻合的职业院校专业,企业会积极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参与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迎合了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使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高了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职生在企业实习中,如果所学专业与实习岗位相匹配,能够使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有助于成长为一一个技能成熟的优秀员工。从而提高了中职生的校企合作满意度,营造了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良好的形象。
2.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需要高度重视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的谋划和调整,实现教学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一是要将校外实习列为必修课程;二是,学校课程要根据企业岗位要求而作弹性调整,针对性地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教学计划;三是,学校课程与企业学生实习内容能够较好衔接,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实习的工作需要,全面提高学生实习实训水平;四是,企业参与学校课程开发,把不同工种的岗位相关项目设为课程内容,并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纳入课程内容。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设置,设置实际化的课程内容,让中职生融入其中,增强对校企合作的满意度。
3.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职业院校与企业双方需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进行深度的沟通和交流。将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迎合经济市场发展。职业院校要应用新式教学模式,打造区别于传统教育,独属于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校企双方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规划,共同编制特色教材。要根据社会经济态势和企业需求,注意教材的更新,提供给学生前沿权威的知识信息。独特、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会提高中职生的校企合作满意度。
4.发展校企合作技术创新
针对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职业院校应该提升教学水平、研发能力,努力提升科研能力,来匹配企业的优势。职业院校需建设“王牌专业”,在专业领域体现学校的权威性,吸引企业的目光,共同进行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收益。职业院校应提供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学校科技发明成果可以在企业进行生产、产品更迭,实现成果转化。职业院校和企业一同申报专利,增强校企双方的互动和联系。企业应与职业院校进行技术探讨和研发,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有效发展,会提高中职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和对校企合作的参与度,对校企合作的满意度更高。
5.支撑中职生就业创业
职业院校和企业应该意识到中职生就业创业实现的重要性,开启多边合作提高中职生就业满意度。其一,职业院校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也要养成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其二,企业接纳中职生参加实训,并保证实训时间;其三,企业可以签约在实习中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的中职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其四,企业可以为有专利成果的中职生合作,提供创业津贴。校企双方在培养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为中职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各种有力支持,来提高中职生对校企合作的满意度。
6.加强双师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重点,这需要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教师在学生实习和企业中起着桥梁作用。指导教师的态度和责任心对中职生校企合作满意度有着很大影响。校内指导教师应全面深入地了解中职生的实习情况,帮助中职生解决实习中的困难,引导中职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踏实勤劳的工作态度。职业院校应该选派经验丰富的校内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校外指导教师提供的支持与帮助,可以使中职生更快地融入实习环境,提升工作技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应对指导教师提出具体要求,企业应该选派年轻、沟通能力强和责任心强的校外指导教师,从而提升实习学生对校企合作的满意度。
结语
提升中职生校企合作满意度的是校企双方亟须重视的问题,为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达成度,加强企业技能型供给。可通过强调专业与企业岗位匹配、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设置、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开展丰富的校企合作办学形式、发展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支撑中职生就业创业、加强双师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企文化融合等方式来进行推进,使中职生在学业和事业中求实创新,成为技能技术型人才,为我国科技实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