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
2022-11-26王佳鹏
王佳鹏
景德镇市水利规划设计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在农业发展中,水利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对农业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水资源却分布不均匀,国家通过加大力度兴修水利,可以保证农业得到正常的运行。水利工程设施标准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然而在现今阶段,受到重心因素的影响,我国水利工程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抓大放小”的情况,日常也是太过于重视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却忽视了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尤其是没有重视“最后一公里”的建设,导致一些地方农田河道管理、维护中还存在着众多问题,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
1 水利工程的特点
1.1 受力条件方面比较复杂
水利工程在具体施工中,对结构具有较高要求,这也是水利工程、土木工程间存在的最大区别。水利工程在具体运行中也需要承受比较大的动力、静水压力,因此在该工程基本上都会使用钢筋与混凝土,实际过程中的安全设计也较为保守[1]。
1.2 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中设计文件、概预算都非常重要。要是工程设计获得了批准,那么在施工方案、编制、建设资金方面都需要紧紧围绕这方面内容进行。此外,也是工程经济合理性、考核工程造价的参考依据。
1.3 工程规模比较大
水利工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投资的金额比较大,一般工程成本已经上亿,而且都是由国家投资建设而成。
1.4 可以解决在防渗、消能方面的问题
水利工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承受的荷载力和建筑工程相比已经超过很多。水利工程中防渗能力方面的要求比较高,经过力的作用,必定会发生地基变形、渗透的情况。此外,水利工程也需要具有比较强的预防侵蚀、抵抗冲刷的能力,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将这一工程技术放在第一位。
2 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的变迁
2.1 政府集权治理时期
从1982年开始,我国就开始了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广大农户参与到农田治理过程中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地方公社也在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治理过程中的职责,大量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治理工作,经过政府部门的领导,最终形成了集体治理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体系[2]。
2.2 双层经营治理时期
双层经营治理工作实际上就是在多个方面治理主体共同开展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双层经营治理工作在具体开展中是以村作为单位,采用收取生产管理费用的方式,不断开展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农户想要使用中小型农田水利设备,就必须要进行缴费。后来,农户也开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性的灌溉农田。双层治理模式无形中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并且在投入到刚刚使用阶段后就有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双层治理工作也进入到中后期,这时就有很多农户不愿意投劳,甚至还出现了非常多“搭便车”的现象,导致双层经营治理制度的地位在无形中被动摇。随着不断的发展,我国也开始积极开展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导致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权、使用权之间出现了分离的状态,此时该种治理模式也逐渐落幕。
2.3 个体单元治理时期
我国农业体制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开展了积极的变革。从我国在2006年展开了税费改革后,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自身的所有权也在无形中得到转移,也开始从集体手中向着广大农户个体单位上转变。从此,中小型农田天水利工程也不再归属于集体,反而向着广大农户转变。后来为了能够激发出我国农户个体在治理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相关政府部门也在加大力度补贴农户,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农户开展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创新个体单元治理模式。在具体开展中,尊重农户自身的自主性,推动我国农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3 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难点
3.1 防洪、泄洪治理
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在受到空间的限制下,加之河道在施工中面临着众多建筑物,在具体拆除中难度较大,因此也导致河道在实际防洪、泄洪建设过程中缺少足够的空间。尤其是位于特殊位置上的建筑,其对河道的影响非常大,甚至还有可能会对河道整体的走势情况产生影响,河道水流也会受阻,最终河道泄洪也会受阻,为河道周围居民自身的安全埋下隐患。与此同时,一些地区中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具体建设中,并没有重视对河道堤防的规范建设力度,导致其很难满足在泄洪方面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出现内涝方面的问题[3]。
3.2 自然风险的管理控制
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河道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也会面临着一定的自然风险。具体的表现是:河道水文地质比较符合和作业环境恶劣方面,这也为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埋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与此同时,自然风险因素还面临着一定的突发、不可逆的风险,所以在河道治理工作开展中,其中的自然风险难以避免,仅仅只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其进行预防控制。
3.3 水利工程的设计
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建设的工程,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的不完善、不合理之处也是目前阶段河道质量工作开展中的一个难点。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具体设计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加之流经河道中的自然水流会遇到变量因素比较大的特点,相关工作人员很难对其进行准确把控,导致这一类型的工程设计还缺少一定的完善性,无形中必定会出现治理难度增加的现象,在实际防洪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非常容易导致水流散乱。
4 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河道水质受到污染
在中国这一片土地中,有很多青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的群体,此外在农村地区缺少一定的管制,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具体治理中基本上都是由农民根据自己的自觉性进行处理。但现实情况却是,有很多农民、工人会将生活、工业上的用水排放到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中。而农田中的农药也会沿着沟渠进入到河道中,这样河道中的水质必定会受到污染。河道虽然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是如果污水的流入量已经超过了河道的净化能力,那么河道中的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影响。河道中水质在变差的情况下,必定会危及整个生物链,这也会损害到农民自身的利益[4]。
4.2 工程在具体建设中不合理
结合水利工程的具体建设情况发现,其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不合理之处,例如选址不当、工程老化、工程不达标等。如果水利工程在选址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合理之处,那么在不能解决农民缺水问题的基础上,还不能有效避免发生洪涝灾害。农村地区和城镇距离比较远,在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工程老化以及不达标方面的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农民滥用河道,也会使得水利工程丧失被使用的价值,势必会带来更大的浪费。基于此,相关政府部门在建设水利工程过程中,也需要专门聘请专业的地质学家以及建造师展开充分的分析,在了解到周围环境的复杂性以后再开展工程的修建工作。
4.3 村民自身的生态意识相对薄弱
现今阶段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有很多农村人口欧也大量迁移到城镇中,其中留在农村中的人口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缺少生态环保意识,经常会将生活垃圾、粪便污水、工业用水都排放到河道中。还有很多村民在用水中不知道节俭,私自挖水井或者是抽取水井。城乡建设过程中,河道治理工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农村想要实现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利工程、自然之间的平衡发展。在分析我国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也会发现河道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只有真正意义上认识到河道治理问题和农业产量收益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河道问题和农村生态间存在的关系,才能真正意义上在治理河道过程中有效发展农业,提高经济、生产效益。
4.4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不管是哪一个项目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中小型河道治理过程中也不可能离开资金的保障。多年以来,国家也非常重视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力度,但是针对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却明显存在着投入不足的情况,现今还存在着很多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还难以达到理想的养护标准。此外,在河道权属性问题下,上下游、左右岸分属地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导致河道治理以及修建水流工程中的资金很难得到有效落实,就算有一定资金也是属于杯水车薪,很难维持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维护的质量。
5 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对策
5.1 加大对河道建筑管理中的力度
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在具体治理中,也需要优化管理周围环境,最终从中寻找到影响河道堤坝建设过程中的因素,在确定好这些方面的因素以后,并且也需要根据中小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以这种方式来改变河道中的流量、流速,调整好水流的走向,预防河流出现横向的变化。具体来说,在河道周围修建护岸或者是丁坝,也可以在河道上放置石笼,并且丁坝间距离应该保持着相等趋势,合理地设置出每一段丁坝间的间距,通过设置护岸,可以在河道两侧预防有效抵御冲击材料,也避免水流进入到河道中,也让河岸结构相对稳定。
5.2 河道进行相应的裁完和扩宽
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曲形走向虽然看着比较优美,但是却不能起到良好的防洪效果,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弯曲处河道所受到的冲击,尤其是在比较凸出的位置上,流经的泥沙会不断进行堆积,这样河道的畅通性也会受此影响。所以,在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可以先采用人工的方式,改变河道原本的弯度,调整好平面的位置以后,也需要适当的拓宽河道中的宽度,并采用水利工程引水、调水的作用,调整好河道中的水量,控制好具体的速度,避免在丰水期时在河道中聚集大量的水,最终出现洪涝的情况。
5.3 重视清理河道中的淤泥
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投入到使用以后,由于控制水量、流速,因此非常有可能导致一些泥沙出现沉积的情况,还会导致一些河道出现拥堵的情况,如果连续下暴雨,那么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中的水位必定会出现上涨的趋势,此时就有可能出现险情。所以,在实际治理过程中,非常有必要优化河道中的清淤工作,定期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减少泥沙出现堆积的情况,提高河流泄洪能力,在清理了泥沙以后也可以将清理出的泥沙来填充洼地,保证整个河流流通得更为顺畅。此外,清淤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有必要先对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展开实际考察,在了解了相应的情况以后,必须要保证清淤操作符合相关的规定,以及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5.4 改善河道中的整体质量
在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不断应用下,人们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一过程中有可能会对河道产生新的污染,因此污染虽然不能够完全的消除,但是却可以采用人为截流的方式来清理污染,并依靠河道中具有的自净能力,以有效控制河道中污染情况。具体的采取方式是:第一,清理河道中的淤泥。使用浮船将河道中的淤泥清理干净,并且也需要将淤泥运送到其他位置上进行填充,以这种方式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第二,建立人工湿地。通过修建人工沟槽或者是在相应位置上放置隔水层,控制好渗漏情况,并且在隔水层中种植根茎植物,建立起天然的过滤网,在污水经过根茎以后,根茎表面上的生物面膜也能够自动地净化水源,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与此同时,人们也可以建立起生态护岸,增加河道两侧中植被的覆盖率,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固定水土的作用,也能进一步的调整好河岸、水生态之间的平衡度。
5.5 明确出河道治理工作开展中的难点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优化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河道的治理工作,人们必须要真正了解到治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难点,在对其有了深入地了解到,才能保证河道治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主要有:第一,防洪、泄洪。在河道建设完成以及后期修缮过程中,有可能会经过大量的建筑物,但是这些建筑物却不可能完全拆除,这样无形之中也缩小了河道防洪过程中可使用的空间。由于一些建筑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流经河道走向,此时就非常有可能出现河流阻塞的情况,最终影响到河流泄洪,对周边人群的安全性产生极大影响。尤其在堤坝高度以及防洪标准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因为暴雨而形成内涝;第二,自然风险。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中除了会受到自身因素影响以外,也需要考虑到环境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因素,这是因为不同水文、地质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突发性事件,也很难真正意义上的消除,仅仅能够对其进行全面防控。所以,有必要针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在设计工程方案时就进行全面了解,并结合这方面存在的信息,最终制定出最为合理的治理方案。
6 结束语
结合以上研究可知,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工作更好的落实,有必要提高对河道治理的意识,投入一定的治理资金,保证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提高治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