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实践向度*
2022-11-26李忠鹏
李忠鹏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安 710049)
中华民族一直怀有高尚的人类情怀,如“天下一家”“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等均反映了这一点。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承“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这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的深邃思考[2],突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在世界范围内极为丰富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即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发展中国家发展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所具有的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1. 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发展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多年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终于进入新时代。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事实表明,中国践行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向全世界展现出社会主义的蓬勃生命力;同时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3]。这对于回答“‘东升西降’势头能否改变‘资强社弱’总体态势”[4]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5]。
2. 提供了科学社会主义践行新路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的学说体系,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为进一步探索真理并实践真理开辟了道路,在具体的国家如何践行科学社会主义,需要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为指导,结合其基本国情、人民意愿、历史传统、发展条件去不断地探索。对于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没有讲过,前人没有做过,也没有现成的路径与步骤。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通过奋力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此,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6]对于如何在中国践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不断成熟的过程,从而牢牢把握住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新的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是践行科学社会主义最新的“中国模式”“中国路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结合中国实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落实,同时也对“世界社会主义向何处去”[7]这一问题给出了中国自己的方向和路径。同样的道理,恩格斯也曾说过:“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8]这就是强调在践行科学社会主义过程中一定要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发展阶段、矛盾问题来制定切实的战略目标,选择可行的实践路径。
3. 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空间
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相处与共存就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尖锐对立,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以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在科技、军备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敌视、封锁和禁运。之后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而资本主义发展势头强劲,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被压缩了”。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发展积淀,综合国力日趋强盛,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并大力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伟大事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同,使世界上正视、相信、重视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数增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3]
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采取与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相反的做法,积极向西方国家学习,引入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来发展自身,以合作共赢为指导理念同西方国家开展经济贸易、人文交流,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和联系更加紧密。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极大地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空间。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本就是常态,虽然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与行为泛起,一些西方国家企图割裂世界经济人文之间的紧密联系,但是中国有极强的底气信心和战略定力同西方国家开展竞争与合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竞争与合作的准备。实践证明,两种制度存在广泛的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空间。
二、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路径
1. 真正的普世价值:和平与发展
现代化是近百年来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发展目标,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而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必经历史过程。历史上,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于英国发端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上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期间还伴随着海外扩张以争夺世界霸权,通过对广大亚非拉地区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倾销产品来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建构有利于自身资本增殖的世界贸易体系,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和无尽的灾难,深刻影响着亚非拉地区众多国家和广大人民之后的发展轨迹。西方国家崛起的历史就是一部动荡和战争的历史。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居于主导地位,而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并没有从中获得很多收益。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主要成果由发达国家独享,而风险和成本由世界承担。
西方国家还曾一度以拉美国家经济调整和改革为契机,推行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大力宣扬新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这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发展自由市场经济。但是“华盛顿共识”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而是逐渐走向失败。从这些反面案例中可以看到,现代化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环境,要与本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而不可照搬国外的理论与经验。
中国则是依据本国实际推进现代化从而获得成功的典型。相比之下,中国逐步推进现代化的过程是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过程。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看,中国是人类社会中第一个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与历史上的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是和平,换言之,和平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特点[9]。在人类历史上,中国从未对外发动过战争,没有掠夺过别国的资源,完全依靠自身的拼搏奋斗最大程度地增加了人民的福祉。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不可能也不会走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对此,习近平指出,中国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而是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10]。这种思维理念超越了落后的利己主义国家发展观和国际安全观,彰显出博大的世界情怀和人文关怀[11]。中国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通过将“一带一路”由倡议变为实践,为广大沿线国家带来众多发展机遇、基础设施、就业岗位等,致力于推动包容性全球化[12],为全球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纵观世界历史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就会深切感受到,只有和平与发展才是最普世的价值。
2. 中国的成功经验
中国在历史上也曾被西方国家所侵略所掠夺,中国也是被动地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样充满艰辛和奋斗。基于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之前相似的历史遭遇,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体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巨大优势[13],中国推进现代化的很多成功经验是可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参考借鉴的。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党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感带领人民奋力前进;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党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发展;党敢于自我革新、从严治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其执政党提供了很好的表率和示范。
二是保持政治安全与稳定。政治安全与稳定对于一国而言是最为重要的公共产品,没有安全稳定的环境什么发展都谈不上,现代化也就难以进行下去。在走进现代化之前,中国首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并确立了符合中国历史传统、基本国情、人民意愿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而为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安全前提和稳定基础。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14]在之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确保稳定的条件下驰而不息地推进改革和发展。
三是始终从本国实际出发。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建设没有统一模式[15]。现代化并不是一定要沿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亦步亦趋,要明确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成功模式都只是参考,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很多成功并不能复制,只有通过探索找到的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道路,才能真正引领国家走向成功。很多发展中国家引入了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换来的并不是国强民富,而是战火频仍、四分五裂,整个国家不同利益集团间无休止的斗争,整个社会不断出现经济危机和治理危机。因此,现代化一定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尊重本国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有选择地借鉴别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清醒判断国际国内形势,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独立解决本国面临的问题。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要善于凝聚共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紧密团结和依靠本国人民来协力推进现代化。在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人民始终是推进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要始终铭记一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个国家推进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放在增进人民福祉上,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改革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使人民有更大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样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获得持久巩固的政权合法性。
五是敢于改革创新。中国一直以来都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善于实践,通过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终于找到了新时期推进现代化的道路——改革开放,由此成功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推动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使得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全球的形势发展和格局变化十分迅速,身处这样的大潮中,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不能墨守成规、无所作为,而是要积极突破原有思维模式、发展模式,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基本国情、历史文化等的发展之路。只有不断改革僵化低效的体制机制,闯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
六是积极应对全球化。所谓全球化在西方国家看来就是“政治民主化,经济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一些西方势力不遗余力地兜售他们的民主原教旨主义和市场原教旨主义。但是对于中国而言,全球化并不是所谓的“政治民主化”,即使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而言也是有限度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始终积极拥抱全球化,在积极学习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身的同时,坚持趋利避害,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又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职能。中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不仅没有被这些西方理念裹挟,反而越来越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形成了强大的道路自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推进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走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选择、新的借鉴、新的启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证明了资本主义并不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方案,也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表明,每个国家和民族均可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进而实现现代化。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了智慧
1. 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以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16],努力消除“治理赤字”,为全球治理实现善治发出了中国声音、提出了中国方案、作出了中国贡献,使全球治理发展历程带有中国印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正确引领全球治理,为全人类谋福利[17]。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展现出一种世界级领导力,在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发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稳定发展方面提出了建设性倡议并身体力行。
第一,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个蓝色星球上,应当共同守护这个美好家园,成为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中国倡导由全球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对世界各国都好、对世界各国人民都好的全球治理体系。好的全球治理体系要由各国人民商量并寻求各方意愿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在全球重大议题上达成共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积极的思想观念与当前的全球治理具有很多共鸣点,如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天下大同”“和而不同”“和谐相生”“美美与共”等思想,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发展,倡导公平正义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以往的全球治理体系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于主导地位,独占规则制定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多少话语权,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全球经济贡献颇多。相应地,它们要求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回应国际社会的呼吁,拥有对称的参与权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公正、更加合理,进而向更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方向发展。世界各国应当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建设能够实现各国利益最大公约数的全球治理体系。
第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稳定发展,促进开放均衡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中国由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成为经济全球化引领者、贡献者,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国致力于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和全球化,反对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提出推动全球经济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均衡、共赢方向发展。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亚欧非诸多国家的互联互通、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就业岗位,加快了这些国家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治理。
2. 积极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中国呼吁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共同应对减贫脱贫、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在这些方面,中国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全球公共产品[18],为解决全球性公共问题作出了中国贡献。
第一,提供“和平”这一全球公共产品,努力消除“和平赤字”。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是由于受地缘冲突、种族冲突、领土争端、宗教冲突、暴力恐怖主义以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世界局部地区仍动荡不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认真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在联合国主导下开展维和工作;支持半岛无核化,积极斡旋并促成六方会谈;为非洲战乱国家提供疾病防控、医疗援助等人道主义救援,得到国际社会一致好评和赞赏。中国一直以来秉承世界主义理念,积极推进国际维和工作,为世界和平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提供“绿色”这一全球公共产品,努力消除“生态赤字”。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能源资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已造成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物种多样性急剧减少等全球性问题,人类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面对这些棘手的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中国倡导“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树立系统思维,将本国的生态安全与全球生态安全联系起来,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积极践行节能减排的承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
第三,提供“发展”这一全球公共产品,努力消除“发展赤字”。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持续低迷。此时,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沿线国家带来税收和众多就业岗位,加强各国互联互通、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同时,为这些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包括帮助建设基础设施、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派遣技术人员交流等,推动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众多主场外交与各国共同探讨复苏全球经济、推动均衡发展等发展大计。
四、结 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的推进中成功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当中,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将承担更多与自身实力和能力相匹配的国际责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同时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路径,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了中国声音、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有理由坚信,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世界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