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
——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

2022-11-26徐婷婷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淄博淄博市人才

徐婷婷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山东 淄博 255000)

淄博市坚持以“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为要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方面多措并举,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1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的现状

1.1 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淄博市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按照“四个不摘”和设立5年过渡期的要求,稳固兜底类政策,优化发展类政策,调整集中支持类政策,制定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对“三类人群”1 020户、2 210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列支专项资金2 300万元,继续开展淄博滨州协作帮扶。投入市级专项扶持资金2 454万元,重点支持20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二是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继续落实教育资助免补政策,发放各类奖助学金、保教费7万余人次、6 587万元。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项目,发放补助资金3 536人次、530.4万元。三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建立起9部门联动大数据比对筛查机制,反馈预警监测数据25批次37 982条。

1.2 激发乡村建设新活力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以县委书记、乡镇干部、村干部、乡贤、志愿者和乡村学校等能够深度影响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为中心,建立乡村人才发展战略”。按照这一思路,淄博市建立乡村产业振兴7个领域高层次人才库,引进专家学者70余名,打造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9家,培训高素质农民6 000余人。全面落实淄博“人才金政37条”,对农业农村领域引进的人才,生活补贴发放期限由3年延长到5年。组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专家指导组,与12位院士长期合作。全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7人、农业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人。

1.3 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社会是乡土性的,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乡风文化更无法脱离乡土的气息。数千年的村落发展留下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富含乡土气息的乡村文化。如何在新时代,在城市文化强势冲击乡村社会风土人情的背景下重新焕发乡村优秀文化的感召力是乡村文化振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淄博市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121场,基本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全覆盖,全市县级文明村达标率93%以上,建设“5+N”模式基层高标准文化服务中心427家。创新开展乡村美学教育,建成“美家超市”1 292家,培育“美在家庭”标兵户10.05万户。

1.4 建设绿色宜居新家园

按照“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淄博市开展全域美丽乡村创建,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片区,建设省级美丽乡村25个。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家庭改厕率91.94%,完成省定217个行政村污水治理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6.15%、89.82%。

2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存在的突出问题

淄博市农业农村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在肯定成就的同时,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淄博市坚持不懈地推进“三农”工作,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乡村振兴,首先是思想理念的转变,思想理念转变不到位,难言振兴。从淄博市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视不够、谋划不足。部分区县、镇负责同志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认识有偏差,把农业地位片面等同于GDP比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仅作常规性安排,满足于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研究谋划、指导推进和督促落实。调研中了解到,基层干部工作中第一位的是安全、环保,其次是经济建设、“双招双引”,之后才是乡村振兴等工作。二是工作举措不精准。对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分析不够,照搬照抄上级文件规定,上下一般粗,工作中急功近利、争于求成,习惯一刀切,抓不准重点和关键,费的功夫不少但效果不理想。比如,不少基层干部反映旱厕改造、脱贫攻坚等工作由于标准前后不统一出现多次反复、返工,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2.2 聚才引才留才难

实现乡村振兴,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目前看,农村空心化、人才集聚难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人口流失严重,总体素质偏低。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每年有8万左右农民实现市民化转移,而且大多是农村学子、能人和青壮劳力,形成了所谓的“386199”现象。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谁来种地、谁来兴村”的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全市500人以下的行政村有523个,其中300人以下的有216个。从农村人口知识结构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4.7%;全市“乡村之星”仅有148人,仅占全市61万农业劳动力的0.02%。二是农村人才挖掘培育缺乏实招硬招。乡村工匠、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及非遗传承人等农村专业人才、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的载体平台还没有搭建起来。对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老党员、老干部及老教师等力量缺乏有效管理和整合,没有按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课程,还没有做到乡村人才人尽其用。三是乡村“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现象仍然突出。

2.3 乡村文化缺乏“生命力”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文化兴,乡村才能兴。在乡村文化发展上,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薄弱。全市59处镇综合文化站普遍存在重基础建设、轻运行管理和效益发挥的问题,对乡村的公共文化设施投入、文化活动经费投入均不足镇财政总支出的1%;农家书屋存书陈旧,不适合农民、农村儿童阅读,有效利用率很低;全市各类专职文化工作人员不到1 200人,离配备标准尚缺口3 000人以上。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在“建”的方面,区县建设步伐不一,发展不平衡,试点区县进展较好,而非试点区县工作仍然滞后。在“管”的方面,阵地资源统筹利用、发挥作用仍然不足,存在各个部门资源分散、各自为战情况,有的阵地仅仅是挂上牌,存在定位不高、供需错位等问题。在“用”的方面,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开展不多、层次不高,参加文明实践活动的群体主要以老年人、家庭妇女和儿童为主,年轻人参与较少。三是文化下乡不接地气。目前全市拥有庄户剧团500余家,平均每个庄户剧团每年演出10余场,虽然送戏下乡的文化演出逐渐增多,但是存在着演出节目单一、演出内容质量低等现象。以周村区南郊镇黄营村为例,赴该村的节目主要以京剧表演为主,而喜爱京剧的观众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几乎没有,文化下乡作用大打折扣。

3 深化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建设的思路构想与路径

3.1 强化规划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一是强化规划刚性执行。突出乡村振兴规划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坚持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聚焦阶段任务和关键环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坚决杜绝一阵风、“翻烧饼”,确保执行有力、落实到位。二是抓紧修订完善相关规划。县域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承上启下、推进落实的重要指引,当前淄博市绝大部分区县已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但规划“悬空”问题比较突出,各相关区县要结合本地实际,聚焦规划编制不精准、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抓紧进行修改完善,切实提高规划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尚未出台相关规划的区县,要抓紧组织研究,在确保实效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三是抓好各项规划有机衔接。目前看,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短板,要针对村庄分类不明确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用地布局不科学等问题,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安排等,扎实做好现有规划评估、修订和重新编制等工作,推动各类规划在村域层面“多规合一”。四是突出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及智慧化加力驱动淄博农业农村转型升级、跨越发展,聚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

3.2 突出改革驱动,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总抓手,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重点解决好“人、地、钱”3个问题。一是围绕解决好“人”的问题,创新留才、引才、用才和育才体制机制。加强乡村人才项目储备管理,分类梳理全市各类乡村人才包括下派干部、返乡创业人员等情况,建立健全乡土人才信息库。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全面对接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围绕“引进来、培养好、沉下去、留得住”,修订完善的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业科技人才、农村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及农村创新创业人才5支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是围绕解决好“地”的问题,强化土地要素资源供给。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具体办法,创新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加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产业融合项目的土地指标倾斜力度,将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措施盘活的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全部用于乡村振兴项目。三是围绕解决好“钱”的问题,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乡村振兴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要持续加大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在抓好涉农资金源头整合的基础上,明确涉农资金投放办法、提升使用效率。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金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探索“政银担”合作机制,重点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等项目,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一批符合乡村实际的金融产品。

3.3 突出生态田园,助力高品质城市建设

淄博作为组群式城市,城乡交错、工农融合,城市布局舒展大气,城区以绿轴相连,具有打造生态田园城市的理想条件。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应当把握好这一优势和特色,更加突出生态田园,为城市增添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留住乡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做好农业这篇文章上下功夫。长期以来,淄博农业占比较小,只有3%左右,对农业特别是种养业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上,而忽视了农业的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作用发挥也不够突出。下一步,应以市场化为导向,持续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突出做好农旅融合文章,也就是立足区域实际和特色,重点在城区周边和主要交通干道2侧发展景观农业,集中打造连片成线的生态田园带,以此带动旅游业发展,既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又为乡村生态振兴、打造高品质城市找到新的支撑点。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要结合淄博最大的实际和特色,即老工业城市的雄厚底蕴,以及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的组群式城市特色,更好地凸显“特”字,进而推进淄博市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

猜你喜欢

淄博淄博市人才
人才云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我的妈妈是“超级侦探”
我家的小客人
毛遂自荐
诗意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