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材料在幼儿园手工活动中的创新应用分析

2022-11-26王凡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泥塑美术幼儿园

王凡

(南京市栖霞区马群幼儿园润康苑分园 江苏南京 210000)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施是学前教育中的核心构成部分,有助于幼儿鉴赏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将自然材料应用到美术教育活动中可确保美术素材的有效性多样化,有效增强幼儿的个人动手能力,使美术课堂教学更为多姿多彩。笔者分别从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使用的意义、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挖掘与应用,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自然材料应用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意义

(一)改善幼儿园手工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

幼儿园美术活动通常划分为美术绘画和手工制作两类,绘画类通常有HB 铅笔、水粉颜料、油画棒、颜料、纸、画笔等材料,手工制作类通常有多彩黏土、彩纸、吹塑板、塑料吸管、绳索、棉棒、小木棒、美工刀、胶水等材料。尽管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稳步发展,幼儿园会实施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但仍有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缺少工具材料的状况。没有必需的材料,美术课就只可以进行传统化的绘画教学,模式缺少创新。假如幼儿园老师可以重视并合理使用周围的自然材料,经过处理改良将其应用到美术课中,既能化解美术材料缺乏的问题,还能充实美术活动内容。

(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帮助幼儿认识自然之美

自然的资源十分丰富,而各类材料均有其该有的价值。例如,春夏秋冬有形色不同的湖湾风光,以及各类水果、蔬菜、种子、落叶、花儿等。并且,自然材料有着操作简便、健康安全、可塑造性强、经济实惠、方便采集和规整等特点,如各类苞米、黄豆、麦子等,多种多样的自然物,就成了美术创作的材料和内容。对自然的喜爱是幼儿天性,幼儿走进自然中,可以开阔视野,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感,培养幼儿认识自然之美。

2.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

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合理应用,很大程度地诠释了生活即教育、自然教育的意义,还表明自然材料是良好的美术教育资源,切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现实,可以给幼儿带来深入且丰富的体验。幼儿美术与自然材料的巧妙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内容,增强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效性,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持续鼓励幼儿参与到创造活动中,进而使幼儿的审美情趣获得增强。

3.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幼儿生来有着想象能力,他们有着想象各类花纹图案的潜力,这为幼儿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把幼儿美术教育与自然材料相结合,就能给幼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利用就地取材,可以合理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帮助老师能力提升

大部分幼儿园老师困于传统化美术课模式,对自然材料的挖掘缺少相应的常识了解和实践。在开发自然材料的环节中,不但幼儿获得发展,老师的工作能力也可以获得增强。老师挖掘自然材料,第一要经过调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随后将理论知识付诸行动,在不断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探究中,自己综合能力也获得了增强。

二、自然材料在幼儿园手工活动中的应用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因为幼儿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很多事物都有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安全隐患,所以老师们在进行有关的艺术创作时,要注意选择自然材料,以免对幼儿们造成伤害。老师要将相关的材料进行系统分类,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摆放,然后用不同的图案来提醒幼儿们,让他们在安全的情况下,正确地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而为他们的美术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趣味性原则

由于幼儿本身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原则,采用幼儿喜爱的自然材料进行美术教育。所以,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老师也要坚持趣味性原则,在课堂上引入有趣的自然材料,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让他们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中去,在此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幼儿正确地指导,使幼儿们能从不同视角对自然材料进行观察,不断地刺激幼儿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提高幼儿的创新力和动手能力,为幼儿创造力的萌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计划性原则

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始终坚持计划性原则。在设计美术课程时,要考虑到幼儿的需要,要有计划地选用合适的自然材料,例如,在小班幼儿中,要选用易于拿放、体积小的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和了解自然材质的功能;而在大班幼儿美术课中,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选用较精细的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老师要为幼儿挑选合适的素材,不同年龄的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要有针对性地挑选合适的自然材料,保证自然材料的使用在幼儿的能力范围以内。科学合理地投放自然材料,能够为幼儿构建一个和谐、宽松的活动环境。

三、自然材料使用在手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科学系统性

不少幼儿园老师在教室环境布置时多多少少都用到过自然材料,不过用得较少,也不是很熟悉,对自然材料的选择与使用都没有深入钻研摸索,也没有系统化予以使用。一部分老师尽管将自然材料使用到美术活动中,不过缺少严谨性,选择较为随性,仅停留在表层,没有对自然材料的类别和展现形式实施认真探究,仅仅凭直觉让幼儿实施创作,学科间缺乏关联,缺少衔接性,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致和创造力。

(二)方式过于单调

有的幼儿园老师已经习惯了传统化的美术活动方式,在使用自然材料进行美术教学时,会存在缺少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问题,对各种自然材料的使用和选择面临较大局限,只能使用一部分生活中最多见的材料,例如落叶等,不懂深入挖掘自然界中更多的材料资源。对材料的使用方式也较为单调,像使用落叶设计作品,就只会简单的树叶拼贴画,内容老旧,不适宜塑造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还大幅度降低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际上落叶的展现形式有很多,可以是单面的,可以是立体化的。老师可以引领幼儿使用画画、手工雕刻、粘贴等多种手段实施创作。

(三)手工材料的投放不合理

不同年龄的幼儿具有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都各不相同,有的老师就只会完全根据教学大纲为幼儿投放自然材料,对于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幼儿真实的兴趣爱好,老师并不很关心,这就造成老师投放的材料很难使所有幼儿都适合。

四、自然材料在幼儿园手工活动中的开发与应用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运用自然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使幼儿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为了能够更好促进自然材料的应用和发挥,还需要老师积极创新教育方法,为幼儿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

(一)挖掘自然材料,丰富手工活动资源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增加美术活动的资源,但也要注意自然材料的种类,以免造成教室成为垃圾场。因此,在选材上,要注重安全、卫生、方便、便于携带,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将适当的材料投入到不同的区域。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可以发现什么能刺激他们的创造性,并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开发。在自然材料的开发上,老师要从幼儿自身出发,充分挖掘自然材料,使美术活动的资源更加多样化、丰富化。幼儿在进行活动时,利用多种感觉来探究材料的特性,并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应用,以达到激发幼儿创造力的目的。

(二)运用自然材料,培养幼儿的造型技能

堆雪人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一项运动。但由于有些地区并不一定会下雪,而且户外的寒冷也很容易让幼儿着凉。为了幼儿们的身体健康,美术活动中的造型课通常会用到橡皮泥或泡泡泥,然而这类材料一旦水分被蒸发,就不能再用了,必须要重新购买,而且对环境也不友好。而自然材料中正好有一种可以代替橡皮泥或泡泡泥的物质,那就是黏土。老师们只要注意选择土壤的品种,做好保护工作,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幼儿对捏形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幼儿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造型能力。老师可以让幼儿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出适合自己的泥塑作品;也可以让幼儿们根据自己喜爱的卡通电影结合自己的想象,独立创造一个卡通形象。在完成作品之后,老师可以让幼儿们讲述自己的创意,讲述这只卡通形象的“来历”。在此阶段,幼儿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老师们可以让他们用泥塑来表现他们所想象的世界,以此来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利用自然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合理的构图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体会到艺术之美,同时也能使他们对艺术的兴趣持续下去。幼儿的构图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例如,构图的对称、主题类的构图、放射型的构图、并列的排队构图、遮挡的构图等。幼儿园老师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艺术能力的发展情况出发,从最简单、最突出的主题式入手,再到其他形式的组合,并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借助结构来表现核心理念。在指导幼儿们进行创作时,切勿给幼儿设定特别的要求和标准,但是老师要让幼儿们理解,要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和表现力,这样才能增加作品的色彩和表达能力。

(四)利用自然材料,提高幼儿的手脑运用能力

造型类的美术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综合艺术创作活动,它可以增强幼儿的肢体协调性,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的涂鸦活动主要包括涂鸦、象征、意象三个阶段。从“随意涂抹”到“有意义的杂线”,到“一线多意”,就像“一条线”可以代表火车、房屋、飞翔的大雁。学龄前幼儿的方向知觉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还比较粗糙,无法用笔法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整体特点,往往会忽略一些地方,造成“画不像”。但随着心智的成长和不断地实践,幼儿们将会变得更好、更完美。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幼儿们勇于表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培养他们的手脑运用能力的关键。在造型美术活动中,天然材料的运用十分广泛,包括泥塑活动、蔬果雕塑等。幼儿可以通过切、画、划、插等方式,将泥土、蔬菜、水果等做成不同的造型,例如动物、卡通人物等。利用自然材料进行雕刻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创造方法,它可以把想象转化为真实,从而有效地增强幼儿的手脑应用能力。

(五)运用自然材料,促进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幼儿园的美术老师们虽然意识到了自然材料在艺术教学中的作用,但老师们却觉得,幼儿的学习能力不高,收集自然材料的能力较弱,反而可能存在破坏自然材料的可能。因此,老师只为幼儿提供一些非常简单的自然原料,比如一些常见的豆类、叶类,或者让幼儿们自己带些瓜果蔬菜。但是幼儿园的幼儿自制力很差,对同一事物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很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也很低。这就需要幼儿老师善于应用自然材料,并且能够时常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新鲜有趣的自然材料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同时,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颜色鲜艳、明亮的物体通常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幼儿园的美术老师可以通过丰富自然材料的类型和色彩,以此来增强幼儿对颜色的认知。

(六)利用自然材料,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泥塑作品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是中华历史的传承物。泥塑作品的表达形式与艺术特色独具一格,老师将泥塑艺术与学前教育相结合,这对充分发挥幼儿性格特点,培养幼儿独创性能力有着促进作用。

幼儿在制作泥塑时,要充分考虑到其长度、宽度和深度。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具有立体特性的艺术品。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充分利用泥塑艺术的优点,让幼儿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并能从中捕捉到各种事物的特点。幼儿创造泥塑作品必须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老师要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巧妙地运用揉、搓、压、团等方法来塑造物体的大致形状,让旁观的人根据物体的轮廓来猜测物体的本来面貌。在幼儿掌握了“全面塑形”的技能之后,老师运用富有创意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幼儿的创造力,抓住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比如老师用黄色和棕色的泥,把两种不同的泥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色彩。在“动物园”的主题教育环境下,幼儿们很快就会想到虎皮的颜色,然后模仿老师用各种颜色的泥土来制作虎皮。老师根据幼儿们的创作思想,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指导他们创作出各种色彩和层次的泥塑。同时,老师也可以指导幼儿们在不同的泥塑作品中找到相同之处,给予他们创造性的思考。根据老师所教的制作方法,找出与兔子形状相近的动物模型,并使其形体发生变化,通过一定程度的增加或缩小泥塑,形成山羊、企鹅等。

结语

总的来说,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科学投放和灵活运用自然材料,幼儿园老师必须综合考虑三方面问题:第一是园内自然材料的应用,这较为切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现实,对触发幼儿的生活实践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有关键意义;第二是使用园外大自然中的材料,以增强幼儿对自然的了解,开阔视野;第三是创建专门的区域活动,累积各式各样的自然材料,推动美术活动多元化开展,最后推动幼儿全方位发展。

猜你喜欢

泥塑美术幼儿园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