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著《红楼梦》中灯谜的研究
2022-11-26刘立
刘 立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四大名著中艺术价值最高,同时也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学术界对于《红楼梦》中灯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灯谜的创作手法及艺术赏析,例如童清华学者的《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灯谜赏析》。二是关于灯谜的谶化特点,例如,王新华学者的《用史湘云的灯谜破解贾宝玉的“猴性”——我说“红楼”(之二)》。三是关于灯谜的英语文学翻译研究,例如江庆学者的《互文性理论视角下〈红楼梦〉灯谜英译研究》。然而这些学者的研究或注重灯谜本身、或注重灯谜作用,而很少通过细化《红楼梦》中灯谜的类型深入详细地分析《红楼梦》中灯谜的特色,进而探讨其在全书中的作用。通过对《红楼梦》灯谜的特色及其作用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小说背后所隐藏的思想及作者的真正意图。
一、《红楼梦》中灯谜的特点
1.语言的个性化。蔡义江先生在其著作《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中曾经提出“按头制帽,诗即其人”的观点。明清时期盛行的“才子佳人”等书往往情节不堪、主旨可笑,概括起来无非穷酸书生遇上大家小姐,虽有小人作乱也不过如剧中之小丑,最终结局无非是书生金榜题名、喜获良缘。换个角度来看,不过是作者私心里为写出自己所作情诗艳赋而生搬硬套,并聊以慰藉其庸碌人生。此乃曹翁深恶痛绝的,想必他自己必不如此。但脂批曾说曹翁亦有“传诗之意”(“甲戊本”第一回夹批)。若将“传诗之意”理解为曹雪芹特意通过假拟的情节使自己平时所创作的诗词曲赋得以传世,那是不确切的;但可以理解为,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曹雪芹努力贴合书中人物的思想特征、文学修养,尽量把自己代入小说中的人物,并以人物自己的思路来写作诗词等;与此同时,让诗歌能够流传于世。也就是说《红楼梦》中出现的诗词曲赋在符合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的同时,还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不是生搬硬套上去的,也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小说中的诗歌是从属于人物形象的。这是《红楼梦》诗词区别于其他流俗小说的重要特点。另一方面,这些诗词得以永久流传的原因也在于此。且忠于生活、还原生活是曹雪芹的美学理想。在小说创作上,则体现在真实地摹写人物所作的诗歌等。因此,《红楼梦》中有一部分诗词独立于小说来看时是音韵不谐、文采不济的,然而放到书中却是贴合人物形象的,使小说中人物吟诗作赋的场景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用蔡义江先生的观点来分析《红楼梦》中灯谜的创作特点也是非常准确的。可以说,《红楼梦》中的灯谜也具有“按头制帽,谜即其人”的特点。书中出现的灯谜,妙在谜如其人,见谜如见人,在符合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思想素质的同时,甚至与人物的文学修养等都十分贴切。
《红楼梦》中第二十二回中,贾环所作的灯谜,谜底为:枕头、兽头。这则灯谜乍一看,似乎有点可笑,就连书里都说不通,且“众人看了,大发一笑。”然而仔细一读,再结合贾环的性格及其肚中的墨水来看,这样浅显诙谐的语言真真是贾环的风格。连脂批都写道:“可发一笑,真环哥之谜。诸卿勿笑,难为了作者摹拟。”
此回中,贾政所作的灯谜,谜底为:砚台。这则灯谜语言平实,四言四句的格式更显板正,非常符合贾政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特征。从封建观点来看,“端方”“坚硬”都是对贾政极其准确的评价;其实,也就是说贾政看似一本正经、端方正直,实则道貌岸然、顽固不化,是封建大家长的典型。同时,贾政虽喜好读书,信奉儒家经典,然而,吟诗作赋时文采有限,说理辩论时也无口才,正贴合了口“不能言”。贾政的这则灯谜十分符合其性格特征及其封建大家长的身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封建卫道士顽固不化的嘴脸。
2.形式的多样化。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提出“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意思是说,“谜面”要通过隐喻、暗示的手法把“谜底”巧妙地隐藏起来,但又要能够贴切、鲜明地表现出本体事物的具体特征,为猜谜者提供猜谜的线索。这里揭示了谜底和谜面具有辩证关系,二者一隐一显。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谜语被普遍认为有以下四个特点:其一,在意义方面,谜底与谜面具有“显、隐”的关系,谜底的意义隐含在谜面之中,谜面能够帮助我们猜出谜底,谜底又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谜面。其二,在形式方面,谜语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讲求对称美,一般多为四句,每句字数相等,五言、七言均有。其三,在语音方面,汉语本身讲究韵律的美感,因此,谜语也多要求音调铿锵、节奏和缓、音韵和谐,读下来有朗朗上口之感。其四,从文化层面来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谜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承载着民间文化的同时,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红楼梦》中出现的灯谜就具有形式多样化这一特点。这种特点具体表现在灯谜的字数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等方面。在字数方面,《红楼梦》中的灯谜有的七字成一谜,如贾母所作的灯谜就是七字猜一物;有的七言四句成一谜,如第二十二回中贾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等人作的灯谜以及第五十一回中薛宝琴作的十首怀古绝句就都是七言四句;有的七言八句成一谜,如第五十回中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三人所作灯谜;有的四字四句成一谜,如贾政作的灯谜;甚至有的单字成一谜,如李纨姊妹李绮所作的灯谜就是用单字“萤”来打一个字。在题材方面,《红楼梦》中的灯谜有的以四书五经为题材,如第五十回李纨的两条谜语就都以四书五经中的知识典故为题材,且谜底都出自《四书》中;有的则以名胜古迹为题材,如第五十一回,薛宝琴所作的十首内隐十物的怀古绝句就是以自己遍游各省所见古迹为题,众人“皆说这自然新巧”。在体裁方面,《红楼梦》中的灯谜大多以七言诗体为谜,有的四句,有的八句;另外还有曲谜,即以曲赋为体裁,如第五十回史湘云的“耍的猴儿米”就是以曲牌名“点绛唇”写的谜语。
3.类别的广泛化。清中叶以前,灯谜主要指文义谜,也包括物谜和字谜。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文学的进步,谜语在流传甚广的同时,其分类也越来越讲究精化及细化,市井流传的字谜、物谜被拒之门外,不被人们认可为灯谜。据《清稗类钞》记载,清朝光绪帝戊申年间,京都为刊行国学编萃而征集谜语,并明确发文声明所征集的谜语中,只有深含“书家意”的谜语才具有刊登在册的资格,对于具有“江湖意”的谜语则一律拒之门外、不予刊登。同时还明文指出,谜语最忌讳的有两点,一点是流于俗气,例如乡野村民平日里猜射娱乐的谜语;另一点是不具巧思、充满呆气,例如江沪地区的茶楼酒肆等地的行乞人等平日猜射传唱的谜语。清朝文人认为民间谜语简陋肤浅、流于俗意,而市井广为流传的字谜、物谜也被认为是有“江湖意”、难登大雅之堂的“乞丐谜”;也因此,在进行灯谜创作时,他们拒绝向平凡大众学习,拒绝采纳民间创作的表现手法及艺术形式。然而《红楼梦》中不但物谜的数量颇为可观,同时还有字谜、事谜等其他类型的谜语。例如贾政制的砚台谜、贾母制的荔枝谜以及李绮制的“萤”字谜。这些具有强烈“江湖意”的灯谜,显然违背了当时文人阶层对于灯谜种类所划分的界限。从《红楼梦》中出现的灯谜可以看出,曹雪芹能够摒除偏见、打破界限,从民间谜语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融合民间谜语的优点及其创新部分,使其创作更加新巧别致、别具新意。
同时《红楼梦》中灯谜类别的广泛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可以明确说出的灯谜类别就有物谜、文谜、姓名谜、字谜、事谜以及诗谜这六大类型。
二、《红楼梦》中灯谜的作用
1.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红楼梦》借助灯谜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且方式各有不同,归结起来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制谜、出谜、猜谜这一系列过程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另一方面,灯谜的谜面语言或文采斐然、或诙谐可笑、或端方严谨,本身就具有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关于猜制灯谜场景的描写,通过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活动中人物的形象及性格特征。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人物,薛宝钗是其中极为成功的。作为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要求的典型,薛宝钗的性格温婉含蓄、绝不张扬,为人一向低调守拙、不多赘言,且一言一行恪守礼教,堪称封建社会女性的楷模,深得长辈喜爱。第二十二回里,贾府收到宫中送出的元春所作灯谜,众人一起猜射,然而明明并不新奇的灯谜,宝钗看了却故作难猜,更赞其心思巧妙。以宝钗之才,心思转动间必一猜即中,然而只因是元春所制,她就藏巧守拙、故作难猜。不过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宝钗的圆滑缜密、低调内敛。贾政的谜语,谜底为砚台,表现出贾政作为封建士大夫,时刻以卫道士的标准作为自身行为和人生趋向的准则。“端方、坚硬”一句即是其对自我的写照。
而第五十回李纨制谜、史湘云及林黛玉等人猜谜的这段文字中,曹雪芹先借性格急切、大大咧咧的史湘云之口说出其未加深思的答案。曹翁在此处故意让湘云未猜出谜底,但猜中了其中一个“善”字,“善”字虽说紧扣观音救世这一点,然而“未有世家传”却无所凭依,因此宝钗才提示史湘云说要想一想“世家传”三字的意思再猜。博古通今、饱读诗书的宝钗显然懂得猜谜之道,明白作为谜面的谜文应当文辞简洁、没有一字累赘,可惜才思敏捷不如黛玉,终被聪慧灵巧的黛玉猜中。这段文字描写中,曹雪芹不仅通过情节的排布巧妙地刻画出他所想表现的人物性格,并且间接指导了读者猜谜的技巧和思路。
2.揭示人物命运,预示情节发展。第二十二回中“元迎探惜四春”所制灯谜谜底分别为:爆竹、算盘、风筝、佛前海灯(供奉于寺庙佛像前的一种大油灯)。元春的灯谜暗示了她的命运好似爆竹,富贵荣华瞬息即逝,另一方面也隐喻了整个贾府的富贵荣华仿佛过眼云烟,显耀不过只在瞬息之间;迎春的灯谜,无论是谜面还是谜底均表现出她的逆来顺受、懦弱胆小,预示了她日后婚姻不顺,夫妻不和,嫁给中山狼孙绍祖,受尽折磨,无一日安宁可得的悲惨命运;探春的灯谜,断线的风筝飘向远方、再不可回,预示她日后无奈远嫁、漂泊他乡的命运,且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图册中,探春的判词中又出现了“清明”二字,由此可见,清明对于探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当与其出嫁有关;惜春的灯谜中,“色相”“性”等佛教用语的出现,暗示将来惜春出家为尼,“不听菱歌听佛经”,终日常伴青灯古佛的命运。
再看此回中林黛玉的灯谜,谜底为更香(一种用于测知时辰的篆文形香)。此谜以更香的香尽烟散了无痕,暗示了她与宝玉的“木石前盟”不过虚空、终将难成,“焦首”“煎心”一方面是写更香燃烧时外在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是写人内心的苦闷煎熬;同时还暗含林黛玉最终将如烟散去、魂归离恨天的悲惨结局。此回中贾宝玉的灯谜为后人增补。谜面为:“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谜底:镜子。此谜通过照镜时,人和镜中影像镜左实右、镜右实左的相反成像,暗示宝玉与宝钗成婚后仍然心系黛玉;而“亦忧亦喜”,忧的是林黛玉魂归离恨天,喜的是宝钗出闺成大礼;当然也可暗示宝黛二人的爱情如镜花水月、虚无缥缈,最终逃不过难成眷属、阴阳相隔的结局。而第五十回李纨三姐妹所作四则灯谜,其一为李纨所作,此处暂且不提;其二亦为李纨所作,谜底:“蒲芦也”。《中庸》载孔子的话:“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芦也。故为政在人。”此谜重点在谜底的后一句“为政在人”,即政策因君主而异;结合当时,有暗指因康、雍、乾三朝政策的不同导致曹家由盛而衰之意。
3.暗示作品主旨,增添悲剧氛围。《红楼梦》开篇就明确交代了整部小说的主旨。作者提出《红楼梦》的三大意蕴:个人的志向理想与整个封建社会的整体导向相违背,以至知音难求,灵魂无处安放;家族衰败不可挽,富贵繁华皆成空;悲悼闺阁女子的悲惨结局。某种程度上来看,《红楼梦》中关于猜制灯谜情节的描写,也是作者给出的对上述三大意蕴的诠释。在前十几回里,贾府的富贵繁华通过刘姥姥进大观园、秦可卿出殡、贾元春省亲等一系列情节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猜制灯谜这一情节出现的章回正是整个贾府走向衰败的转折点。比较几次猜制灯谜的场景,整个贾府愈见衰败,更为作品增添悲剧氛围。
第二十二回里,元宵佳节贾母见元春兴致颇高、特命宫人送灯谜回府,自己也兴致大发,命贾府众姊妹各自作了灯谜,一并写出来贴于围屏灯上,设于当屋以供众人猜射,并且预备下各色精巧玩物作为庆贺猜中灯谜的彩头。曾经的贾府,猜制灯谜时人丁兴盛、一片欢声笑语,俨然花团锦簇,一派祥和热闹。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太妃欠安”“宴乐俱免”,直至后来元春薨逝,整个贾府江河日下,衰败之势无可挽回,再无热热闹闹的元宵灯谜之会。因此,元宵灯谜一事已为日后贾府的衰败埋下伏笔,悲剧初现端倪,为整部作品增添悲剧氛围。
《红楼梦》开篇就已阐明悲剧性质。小说从头到尾始终笼罩着一股悲剧氛围及无法释怀的伤感。猜制灯谜原本应当是欢腾热闹的娱乐活动,然而书中人物所制灯谜中始终有种无法解脱的悲哀。元宵佳节举家团圆之际,本该兴高采烈,可是作为封建大家长,贾政却认为众人所作灯谜,谜底多为“不祥”之物。于是一时悲伤不能释怀,“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之八九”。然而众女所制灯谜即其命运写照,因此悲剧氛围无可避免,无怪乎贾政难以抒怀。
甚至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所制的灯谜,谜底:荔枝。此谜在创作手法上集合了会意、象形、谐音等多种手法。其一,众所周知猴子屁股是红色的,暗指荔枝的颜色,此为会意;其二,“站树梢”就是“立在枝头”,谐音“荔枝”,还谐音“离枝”。这则灯谜巧妙地为贾府最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更为作品增添了悲剧氛围。
4.描绘日常生活,反映时代风貌。灯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人们有将谜语直接写在彩灯上面的习惯。作为谜语发展的源头,口谜诞生于中国民间,经后来历代文人才子的加工润色成为真正的“谜”。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谜语早在夏代就出现,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时期不断发展,三国时猜制谜语开始兴盛;而真正意义上的灯谜则在宋代才出现,宋、金、元三代,灯谜以这种特殊形式盛行开来;至明清时期风靡之势尤为炽烈,堪称势不可挡。
猜灯谜,又被称为射虎、打虎等。我们熟知的《红楼梦》 《隋唐演义》 《镜花缘》 《兴唐传》《谐铎》等小说中都有不少描写猜制灯谜场景的情节。《红楼梦》中对于猜谜场景的多次描写及生动细致的描摹都说明了清朝时期猜谜活动的盛行,在描绘日常生活的同时,更展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风貌。第二十二回贾探春所作的灯谜,谜底为:风筝。点出了清明时节民间百姓踏青、放风筝这些民间活动,描绘出节日时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能够说服众家的定论却始终没有出现,所以红学一直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向。作为一部鸿篇巨著,它的“真意”究竟是什么或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具有的瑰丽动人的艺术价值和能够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本文以灯谜特色及作用为切入点,以动态的目光为研究角度,对《红楼梦》中灯谜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将《红楼梦》中的灯谜创作放入到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把《红楼梦》中出现的灯谜分为物谜、文谜、姓名谜、字谜、事谜、诗谜这六个类型,对其特色包括个性化的语言(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多样化的形式(灯谜的字数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或诗或曲)、广泛化的类别(融合了民间谜语,类型广泛)等进行研究。通过对《红楼梦》中灯谜特色的分析归纳总结,进而深入探究《红楼梦》中的灯谜作用,如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预示情节发展、暗示作品主旨,增添悲剧氛围、描绘日常生活,反映时代风貌等。通过对《红楼梦》灯谜的类型、特色及其作用层层递进的分析,在灯谜文本特色基础上,结合文化学、民俗学等领域知识分析灯谜的作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