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农村基层党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建构
2022-11-26林纲毅
林纲毅
(中共肇庆市委党校,广东 肇庆 526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是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决策,更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9年初,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因此,有效推动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执政基础,对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最终消除相对贫困具有积极意义。
一、新时期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效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与领导保障
2019年1月,党中央发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条例》,该条例突出“乡村治理”和“领导与保障”的相关内容,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有助于加强党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领导,这对当前“三农”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而决策能够有效地落地,基层的关键作用必不可少,其中基层党组织是推动该项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政策的有效阐释需要基层党组织贯彻与宣传;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规划及组织落实;政策施行的实际效能及调整政策的参考信息,需要基层党组织沟通基层群众及党组织予以信息整合后进行反馈。以上种种是具备强有力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党组织在实现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与领导保障过程中的充分表达。办好农村事情,实现乡村振兴,核心在党,要加强我党在改善“三农”工作的领导水平,尤其是要增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提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认知,真正实现把乡村振兴放置于我国基层党建工作首要位置,把党管农村的要求落于实处[1]。
(二)聚焦“三农”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践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试行,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问题工作领导,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能力和水平必不可少。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是,我们也不可松懈,要谨防返贫情况的出现,更要为在下一阶段解决相对贫困这一全球性的难题主动谋划。在如此社会环境之下,农村基层党建的持续发力必不可少,要将其在精准扶贫阶段脱贫攻坚的领导功能进一步发挥,更要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进行有效重组,以持续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工作内容,有效地激发广大基层党组织充分带动村民创新创业的热情。
(三)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加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架起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更需要保护和激活乡村治理的主体协同能力,增强乡村社会治理效能。“治理有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保障性要素,在诸因素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想要激活多主体产生协同效应,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就犹如一支强心针。农村的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要从乡村治理入手,进一步激活乡村治理其他主题的协同能力,带动农村基层各板块共同发展。要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培养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专业人;通过建立健全机制体制,提供平台,不断提升村民自治力;协同乡镇企业带动乡村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长足进步;健全相关基层党委领导,政府出面协同,加强法制保障形成社会治理体制,从而让整个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四)适应城市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置于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的架构中有效推进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体现,但城市化程度的加深会直接导致乡村人口、土地的减少,直接原因是城市化乡村人口的融入及城市外延的不停扩张。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违背,相反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是实现城市化及现代化的重要推力。简言之,乡村振兴战略本身就蕴含着城市化的元素,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是城市化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有效提高城市化及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就现阶段而言,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反观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却相对滞后,让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达成受到一定的阻碍。当前,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关注的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加强农村基层设施的建设,从而提供便捷性公共服务,完善新农村社会医保体系,丰富乡村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另一方面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消费生活环境,不断刺激农村消费群体内需,保障农村居民生活拥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品质。三是提高城市人口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程度,使得乡村应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助推器、田园生态城镇的新空间、城市居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向往地。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困境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领村民自治与产业经济发展、连接群众方面都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但当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面临一些困难。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松“散”
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问题很大程度在于“散”。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凝聚力之“散”。城镇化的加速,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其中党员占比不少,年轻党员更是多数,这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难以用有效的方式方法统领流动党员。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理想信念之“散”。受经济外部冲击,农村基层党组织部分党员干部也逐渐“沉醉”在物质享受之中,部分党员开始出现思想意识淡漠,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自身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不断弱化与虚化、边缘化、随波逐流。三是党员宗旨意识之“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凝聚力和组织力受制于随着该些领域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容易出现党员组织管理松懈,削弱了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内部制度不规范,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出现不融洽的现象,甚至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形成地方专权霸权行为,影响了农村基层党建民主权利的建设,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连接人民群众与党组织的同心桥作用。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党组织后备力量培训力度欠缺
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培养力量相对城市社区而言比较薄弱,从人才培育全过程来说,“两委”干部从选拔到任用,大部分人选都由本地有意参与地方管理的居民担任,岗前培育、任职培训、中期考核缺少有力的培训及任职指引来进行培育与考核,导致一些基层党组织班子与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无法有效统筹整体农村发展建设,也容易出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其他村组织不协调、不团结,不履行民主决策程序,缺少应有的群众基础。此外,在一些发展潜力强、经济实力雄厚的农村,村级事务极其繁重,出现干部“选人难,无人当”的局面。当前,农村党员干部大多面临素质低、年龄大、能力差问题,党员干部自身工作能力不强和贪污腐败问题严峻,削弱农村中青年精英加入党员积极性[2]。这些问题都存在直接诱发部分地方对农村基层党建重视不够、党员发展管理比较滞后、党员先锋模范意识薄弱等系列党建过程中的痛点。
(三)农村基层党建硬件“不硬”、软件“不软”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离不开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活动经费严重不足,村组织自身经济实力条件有限,财政收入有限,无法满足乡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所需,直接限制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缺乏开展党员活动的场地等基础设施。比如一些中西部地区连基层党建的办公场所都无法满足。三是关于“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有效治理、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行”的思想武装尚未在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群体中有效铺开,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群体对该项工作内容的认同度高,但如何有效践行缺乏有效的培训。
三、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效能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的实践思考
(一)压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践的主体责任,提升培养党建人才队伍效能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通过基层党建打通乡村振兴战略的“神经末梢”,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认真落实基层党建的责任与义务,着重要压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践的主体责任。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通过“双向竞选”选举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也可两者身份合二为一,从而实现党政“一肩挑”。首先配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战略专项任务的第一书记。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村支书“带头人”的头雁作用,要严格落实、优化选拔机制,通过公开竞争、组织选调,注重“一肩挑”和“交叉任职”,接任乡村振兴大局的重任大旗。同时,基层党建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考核体系,通过乡村基层党建点分解表,细化基层责任、明确党建任务。通过基层党建“清单制”,明确第一责任,规定相关任务指标的具体要求,最大范围地增强基层党建可调配性。基层党组织队伍需要积极抱团,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书记的带头人作用,培养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每年组织书记分批到先进地区进行观摩学习。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培养、管理、使用,提升农村干部队伍能力水平,整体优化党员干部队伍[3]。
(二)保障农村基层党建活动经费,完善基层党员干部鼓励与考核机制
1.保障农村基层党建活动经费
当地党委政府或上级党委政府要积极搭建平台,助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借助多种渠道增加收入:一是借助外力加大对内“输血”,各级财政需要大量向农村倾斜,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财政纳入专项基金。二是从农村组织自身出发,加强自身内部“输血”,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发展农村集体合作经济,扩大农村基层党建组织活动项目基金渠道。进一步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和设备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主动对接现代化设备及设备运作方式,积极开辟“VR”党建云学习平台之类的现代化党员干部教育方式,在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同时,提高乡村党建的“硬件”“软件”设施。同时基层党建经费要统筹规划,量入为出,确保合理有效地使用,严格遵照相关手续,规范操作,专项核算。
2.完善基层党员干部考核与奖励
一是优化考核党员干部考核指标,注重党员干部科学发展。在村“两委”干部培养过程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定乡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其次,不断优化考核指标,重视以多渠道考察党员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效。农村基层党建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为重要考核内容,应用“五大发展理念”为内核的考核指标对党员干部进行业绩考核,坚持奖惩结合,强化运用结果。在对党员干部考核时,坚持激励与惩戒并举,对考核结果优秀、业绩突出、勇于担当的基层党员干部加以褒奖。在基层党员干部的选拔上,以业绩突出与考核结果、群众评价态度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特别是每年考核业绩优异的基层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连续考察结果不理想的基层党员干部,找准机会约谈提醒,督促整改,让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形成“能者优者先上,庸者劣者淘汰”的群体性认知。
(三)融合各类资源,促进乡村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依托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共建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治理理念振兴乡村。乡村振兴首先需要吸纳人才,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出台相关人才优惠政策,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固本之计。充分发挥乡村基层组织功能,紧抓第一驻村书记与工作团队的管理,通过“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助力农村发展新动力。二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需要以村委会为主阵地,广泛吸纳、组织发起社会组织、团体组织、各类专业合作社、新乡贤等乡村振兴共同体,协商乡村经济发展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