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棵大树

2022-11-26黄大刚

新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梅林冬瓜拐杖

文/黄大刚

那年春天,她突然喜欢上了一档午夜时分才开始播报的节目—《子夜星河》。子夜,喧嚣的街市回归平静。她关了灯,静静地躺在床上,凝视着那停滞了的夜色,思绪任由主持人牵引,在星河中遨游,她蜷缩的心如花儿般慢慢地绽放。

这是一档谈心节目,说的多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节目中有一个人引起了她的注意,那是一名老师,一名身患残疾的老师。那名老师师范毕业那年的暑假,下楼梯时不小心一脚踩空,摔裂了腰椎骨,下半身瘫痪。卧床的那段日子,他十分绝望,是母亲的力量让他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当九月的钟声敲响时,他感到很沮丧,儿时当一名老师的梦想近在咫尺,却如美丽的肥皂泡泡被瞬间吹破。他倍加留恋实习时那一声声甜美的呼叫—“老师好”。他知道,要想登上讲台,就必须站起来,但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从强行把腿拉起来,到扶着椅子艰难挪动,再到拄着拐杖上课,他的付出是话语很难描述出来的。

他的遭遇是主持人介绍的,他说的最多的是在乡村当老师的美好。

他说,当组织同意安排他到梅林小学上课时,他激动得一夜没睡,心里很紧张。他提前一天到学校报到,悄悄拄着拐杖到教室熟悉环境,教室门前的那三级台阶让他发怵,他胆战心惊地拄着拐杖攀登,如攀陡峰般艰难。他还拄着拐杖到讲台上,独自试讲了一节课的时间,他一遍又一遍地练着板书。他累得腿发颤,可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他说,在讲台上有一把专属于他的“太师椅”,那是从村里的祠堂搬来的。下课后,班里的学生擦完黑板上的板书,就用一条专用的毛巾把“太师椅”擦得干干净净,等待他上课,可他从没坐过。那张“太师椅”一直摆在讲台上,一茬学生走了,又一茬学生来了,他们像交接任务似的,每次擦完黑板上的板书,都会用一条专用的毛巾把“太师椅”擦得干干净净。“为什么你不坐着讲课呢?你的腿脚不便,坐着讲大家也会理解的。”主持人问道。他说:“其实我是想的,但我要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坚强的榜样,还有,坐着板书和辅导学生也不方便,那样与学生隔着的就不只是一张椅子的距离了。”

他说,家长和校长很好,家长从没因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分配了一名残疾老师而对学校有什么意见;校长每天去镇上买菜买肉时,都帮他捎带。冬瓜收获的季节,学生上晚自习时,会拎个大冬瓜送给他,滚得他满床底都是。说到这里时,他乐得笑出声来。

她听着,心不由颤地了一下,当即她就向导播要了他的地址和电话。

第二天,她就给他写了封信,写的内容是什么,她现在已不记得了。

他很快回信,用很欣喜的笔调告诉她,他给村里一名留守儿童买了一条小狗,孩子忧郁的表情不见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起来。

于是她和他开始书信来往,成了笔友。她从来没给他打过电话,也没加微信。

她常被他描述的美好所感动。他在信中说,村长为他从镇政府争取到了一副拐杖。他还向她描绘田野里连片木棉花开的壮观美景,并附了照片。还说起他带着学生去摘山捻子的乐趣。

她每日在城市戴着面具生活,满目都是钢筋水泥。她被他信中所写的人情及村野风光所吸引。她怀着向往之情,踏上了通往梅林小学的旅程。

坐完汽车,又坐农用车,还要坐二轮摩托车,在曲折的山道上颠簸近一个小时,她终于看到了校园内竖起的一面鲜艳的国旗。

车主说:“梅林小学到了。”

她疑惑地打量着这个地方,一点也感受不到他所说的美好。她专门去看了那三级台阶,那台阶破损低矮。她还去看了“太师椅”,那把椅子老旧得快要散架了。她坐在他的宿舍,发现从屋里往外看,石头缝大得惊人。她瞄了一眼床底,黑乎乎的,她没有看到冬瓜。

多年以后,她不经意在电视上又看到了他,他被评为“最美丽乡村教师”。现在的他更像一个农村人,皮肤黑里透红,即使上电视,他还是简单的装束,但他气色很好,眉眼间洋溢着笑容。

面对话筒,他神采飞扬地讲述在梅林小学当老师的种种美好,就像武陵人在述说世外桃源一样。有的她是知道的,更多的是她第一次听到。

看他说得那么自信,那么投入,她忽然忆起当年在梅林小学看到他的情景,他当时正拄着拐杖,在树下,为几个学生甩跳绳,跳绳一圈又一圈地甩着,学生快乐地在绳圈里蹦跳,每一次成功跳出绳圈,学生都由衷地发出开心的笑声。

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很高大,她叫不上名字。春风催开了半透明的嫩叶,她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美丽的树叶,那树叶比花还动人,像精灵一样栖居在树上。

闭了眼,那情景就像在眼前,她没想到,它会不经意间在脑海扎根了这么多年。

猜你喜欢

梅林冬瓜拐杖
闷热三伏天 冬瓜可以这样煲
相伴
为什么叫冬瓜
冬瓜谣
拐杖也分左右手
吃梅子
安娜表哥
不倒拐杖,让老人出行更方便
望“梅”止渴
多功能运动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