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免疫防治技术
2022-11-26解军阳
解军阳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紫坊畔乡人民政府 745612)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疫病种类较多,依据致病原因大致可以将生猪疫病分为细菌性、病毒性以及寄生虫类三种,虽然疫病种类较多,但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以及及时免疫能够防止大多数疾病,在接种免疫过程中,某些养殖户以及兽医部门存在免疫不规范的现象,这极大地降低了药效,因此在免疫过程中首先应当规范免疫程序,明确接种流程以及剂量,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免疫效果,为生猪的正常生长提供保障。
1 生猪养殖过程中疫苗免疫问题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通过接种免疫能够有效地防治各类生猪疾病,某些疾病现阶段尚无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只能够通过免疫降低患病几率,所以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就会将疫苗视作特效药物,由此在接种过程中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疫苗从生产至接种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存储方式以及运输方式等均会对疫苗活性造成影响,但是在接种前,某些疫苗可能已经失去原有的活性,因此即使在接种免疫后也无法达到免疫效果。其次,接种方式不规范同样会对免疫效果造成影响,每一类疫苗均有着自身的接种方式和接种剂量,在免疫过程中,某些养殖户以及兽医人员会依据经验进行接种,不规范的接种方式以及接种剂量不仅会使得疫苗免疫效果降低,而且还会额外增加养殖户的药物成本支出,且某些养殖户在没有做好生猪已有抗体水平检测的情况下,盲目地在短时间内注射多种疫苗,最终产生了一系列的副作用,对生猪养殖效益产生了严重影响。最后,生猪免疫接种过程中没有建立免疫登记制度,造成了少针以及漏针的情况[1]。
综上所述,接种免疫程序问题很容易造成免疫失败,现阶段接种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疫苗自身质量问题,这种问题的产生原因大多与运输和存储有关,以存储问题为例,某些疫苗的存储环境远达不到相关要求,最终导致失败,且存储时间过长导致疫苗过期也是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使用过期疫苗后生猪体内的抗原量不足,因此机体很难产生足够的抗体。其次,免疫程序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疫苗搭配不科学、注射间隔不合理以及免疫次数等方面。最后,人为原因也是造成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操作方式不当、责任意识不强以及滥用药物三个方面,现阶段免疫渠道主要有饮水、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三种方式,如在饮水免疫过程中,饮用水处于阳光照射下以及使用金属器皿等通常容易造成免疫失败,除此之外,生猪自身的某些缺陷也容易造成免疫失败。
2 免疫防治策略分析
2.1 规范疫苗存储、选择方式,确保疫苗质量
首先,养殖户应当依据本地区疫病发病规律以及类型科学选择疫苗种类,现阶段市场中疫苗种类较多,养殖户无需注射全部疫苗,如当前常见的疾病为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瘟以及猪伪狂犬病等,因此养殖户要结合当地疫病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使用疫苗。其次,高品质的疫苗是确保免疫效果的关键,养殖户以及兽医部门在选择疫苗时首先应当查看生产厂家是否合法,严禁使用非正规厂家生产出的劣质疫苗,而后还应当关注疫苗的产品名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以及保质期等,确保所使用的疫苗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再次,对于不同的疫苗类型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如某些疫苗需要低温储存,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将其放置在带有冰袋的保温箱内,并在到达目的地后依据温度要求进行分类存储。最后,养殖户应当严格依据说明书进行疫苗稀释,且稀释液温度应当与疫苗温度相一致,且经过稀释后的疫苗要避免阳光直射,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2]。
2.2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确保免疫效果
现阶段造成生猪接种免疫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免疫程序不规范所导致的,基于此,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已经成为保证免疫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养殖户在接种免疫前首先应当明确区域内的疫病流行情况以及生猪抗体水平等信息,并明确多种疫苗在生猪体内是否会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免疫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并做好免疫接种登记工作,防止出现少针以及漏针的情况,同时要依据疫病变化规律以及生猪养殖动态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免疫程序,以此确保免疫效果。
2.3 定期展开学习培训,规范疫苗接种方式
兽医站要及时对本区域内的生猪养殖户进行免疫规范培训,从疫苗的保存、免疫方式、消毒以及常见副作用处理等方面提升广大养殖户对于接种免疫的认知水平,且防疫人员也应当提升自身责任意识,规范免疫方式,精准控制免疫部位,在接种免疫过程中对于注射深度以及进针部位等均要明确,防止由于接种方式不规范导致免疫失败。
2.4 做好抗体监测工作,适时进行补针
政府要加大对于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和升级配套疫病监测设备,与此同时防疫站负责人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建设,科学统筹监测设备以及人员,通常情况下在生猪接种免疫21d左右就可以进行抗体监测工作,对于体内抗体水平不达标的生猪,防疫站工作人员有必要进行补针,通过抗体水平检测工作能够及时消除某些生猪潜在的疫病隐患,并确保整个养殖场内生猪免疫水平。
2.5 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防控工作,确保整个养殖场安全
现阶段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养殖场中疫病防控的难题和重点,首先,目前很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会进行跨区域购买生猪,这种情况很容易将外地类型疾病引入地区的养殖场中,针对这一问题,养殖户在引进生猪时首先要考虑引进地区是否属于疫区,并在生猪进场前做好疫病检测工作,在养殖场内也要尽快淘汰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原阳性的生猪,从而达到对养殖场的净化作用,若养殖场内出现此种类型的生猪,则应当尽快消毒,并对带病猪进行隔离,若生猪已经失去养殖意义,则应当及时淘汰,且对于死亡猪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不断提升养殖场内生猪的整体健康水平,为生猪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3]。
2.6 强化生猪日常养殖管理,提升猪群的机体免疫能力
现阶段很多生猪疫病均与日常养殖有关,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产业中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比重较少,大多均为中小型养殖场以及个体养殖,这一阶层的生猪养殖群体在养殖过程中大多都不重视日常养殖管理工作,环境脏乱差使得养殖区域疫病频发,因此养殖户要从日常的养殖管理工作入手,定期对猪舍进行通风和打扫,并制定严格的消毒方案,对于猪舍以及养殖器皿等区域进行全面消毒,降低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密度,最后配合科学的接种免疫提升生猪免疫力,通过此种方式能够极大地减少生猪患病几率。
3 结语
目前在生猪养殖接种免疫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免疫效果大打折扣,养殖户一方面要做好养殖区域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流程,做好科学接种、合理用药,从而促使生猪养殖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