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反刍兽疫疫病的监测与防控
2022-11-26李新强
郑 金,李新强
(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动物防疫站 063304)
小反刍兽疫属于烈性病毒性传染疾病,主要产生于山羊和绵羊等动物,有着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已经被纳入A类疾病。患有该疾病的羊会体现出体温升高、腹泻、肺炎等症状,幼年山羊感染后死亡率高达100%。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国内物种与外来物种之间频繁交流,该过程中十分容易带入小反刍兽疫。
1 小反刍兽疫的科学诊断与疫病监测
1.1 临床诊断
从临床角度来看,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只有5d左右,最长不超过21d,感染该疾病的羊普遍存在着口舌干燥、食欲不振以及情绪烦躁的现象,同时还有恶臭的口气。潜伏期过后,小反刍兽疫正式进入发病急性阶段,此时山羊会呈现出高烧的现象,黏膜充血甚至破裂。发病后期,下唇部呈现出坏死性病状,甚至舌头与脸颊部位也是如此,严重危害山羊的生命。
1.2 病理变化
感染了小反刍兽疫的羊淋巴结会有水肿现象出现,口腔和鼻腔内黏膜局部坏死,各部分出现了溃烂。发病初期,羊只会患有支气管炎,肺部组织有眼可见存在病变和斑块变化。发病后期,羊只脾脏梗死及肿大,胃部出现糜烂,甚至创面有严重的出血现象,影像学观察下存在一定的规律。病羊直肠与盲肠等位置有充血。经实验室检查了解小反刍兽疫的发展与变化,收集患病羊口腔或者鼻腔的黏膜、直肠结膜,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加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使用Vero细胞培养小反刍兽疫病毒,5d之间内细胞可以发生病变且不断变圆,随着发展最终成为合胞体。在小反刍兽疫病毒检测时候用到了RT-PCR和CDNA探针检测,应用对流免疫电泳实验方法对病毒检测分析。
1.3 疫病监测
依据各地区小反刍兽疫疾病的实际发生情况,对疾病防控进行宣传与教育的同时,应提高兽医站和管理部门对疾病的重视度,使用现代化设备设施做好小反刍兽疫监测管理工作。以实验室病毒抗原监测为基础,全方位了解小反刍兽疫的病毒传播路径,找出疾病传染源,分析患病羊只的临床症状,明确小反刍兽疫给养殖场带来的严重危害,对疫病防控工作予以规范化管理,指导养殖人员进行科学监测与防治工作。与此同时,羊只人员应做好绵羊和山羊等动物对小反刍兽疫的有效监测管理,以完善免疫接种为基础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加强小反刍兽疫的监测与排查,对患有小反刍兽疫的羊只科学治疗,避免疾病大范围扩散[1]。
2 综合防控措施
2.1 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控制疾病传染源
加大对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重视度,由于小反刍兽疫属于外来动物疫病,动物运输和羊群流通期间会使羊只感染患病,养殖人员应深刻意识到小反刍兽疫的危害,加大对疾病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疾病防范意识,羊只在各个地区流通的同时必须提供检疫合格证明。依据小反刍兽疫传播特点,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病毒消毒工作。对此,以下建议可供参考:消毒之前全方位清除动物粪便和饲料,对其堆积焚烧即可。做好消毒用具的妥善管理,保证消毒用防护具与消毒工具的先进合理。科学选择消毒剂,正确应用酒精和碘伏等用品。消毒过程中,金属类的工具需要经过高温火烤,或者应用消毒液冲洗技术完成灭菌处理。场所内的消毒建议采取喷洒消毒的方式,人员服装使用消毒液浸泡处理方式,以上措施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避免大规模疫情的产生。
小反刍兽疫传染源指的是疾病扩散的源头,控制传染源可以规避小反刍兽疫大规模扩散,减少动物感染率,尽可能的降低养殖人员面临的经济损失。对疾病传染源的控制建议大致如下:发现小反刍兽疫疫情的第一时间将具体情况上报给兽医站与管理部门,立即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启动防控与应急预案,做好隔离工作和消毒处理工作。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根据疫情实际特点,按照应急预案提出的要求将感染羊群及时隔离,对于重症羊应及时焚烧,保证无公害处理,处理的同时还要做好圈舍的消毒工作,避免后期饲养再次发生疾病。疫情监管期间,明确养殖人员小反刍兽疫的危害性与防控工作的关键性,使其认真落实各项防控工作,从而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2]。
2.2 实施免疫接种,做好抗体监测
现阶段免疫接种是针对小反刍兽疫防控的有效措施,建议对所有羊进行免疫接种。接种的同时还需做到以下几点:(1)引入新品种时进行入境检测,通过调查避免对外来疾病监测不到位而造成区域病毒传播现象。(2)依据羊的品种与年龄特点进行疫苗接种,由于夏季和冬季是小反刍兽疫高发时期,在多雨季节与寒流季节到来之前对免疫能力较低的幼龄羊只与母羊接种疫苗,应用牛瘟弱毒疫苗对动物颈部注射疫苗,注射之后10d再进行抗体监测即可。全面进行养殖场免疫接种之后,还应做好消毒与检查管理,对常规病毒进行防控。(3)要求养殖人员做好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人员自身健康与安全。
科学制定小反刍兽疫抗体监测计划,每季度遵循双随机原则进行羊群抗体监测,采用抽样监测的方法,应用ELISA手段完成集中监测。如果抗体监测合格率在87%以上,这说明当地对小反刍兽疫的免疫效果较好。实际上抗体监测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养殖人员对疫苗免疫效果及时做出检测分析,为免疫程序的优化提供参考。如果抗体免疫监测合格率较低,应及时对养殖场补充免疫,同时调整疫情防控方案。监测期间能够找出疫苗抗体产生的大致规律,从而调整疫苗免疫工作,保护羊只健康成长。
2.3 建立应急预案,加大检疫力度
由于小反刍兽疫传播速度快,且危害严重,发现患病羊后必须立即隔离、消毒,做到无公害处理。与此同时,还应科学制定疫病应急预案,及时扑灭病情,降低小反刍兽疫给养殖场带来的经济损失。依据《国家小反刍兽疫应急预案》法律法规确立疫病监测体系,完善病情报告制度,疫情一旦发生应立即做好确诊与分级管理工作,同时采取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予以疾病控制。针对已经确诊的疫情,建议及时隔离并扑杀患病羊只,彻底消毒进入养殖场的车辆和器具,将疫区及时封锁,避免疫病扩散。对于已经受到疾病影响的区域,应加强检疫监督管理,及时掌控疫情发生动态。做好养殖场检疫管理工作,对小反刍兽疫免疫现状加以检查,随机抽取羊只血样进行检测分析,并做好引种检疫,禁止引进疫区羊只,要求所有新引进的羊只必须拥有检疫合格证明。羊只引进之后还需要隔离4周左右,确定羊只身体健康后才能并群饲养。
3 总结
总而言之,由于小反刍兽疫对养殖业有着严重的危害,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会影响行业发展。因此,有必要落实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控方针,依据相应的免疫程序做好小反刍兽疫免疫接种工作,定期对养殖抗体监测,及时掌握羊群健康状态,做好饲养管理与生物安全防控,加大检验力度,以综合化防控技术降低小反刍兽疫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