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物学》MOOC中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2022-11-26王明梁徐国庆臧春娟赵景宇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政考核内容

王明梁,徐国庆,臧春娟,赵景宇,陈 松

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矿物学》是地质类专业和宝石学的基础课之一。以地质学类专业为例,《矿物学》课程一般是在完成专业通识教育之后,在《结晶学》课程基础之上开设的[1-5]。该课程学时一般为24~36学时,课程开设的目的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矿物的晶体化学及分类标准,熟练鉴别主要矿物和掌握矿物学的最新进展和基本的研究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上教学成为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4],对于矿物学而言,网络教学带来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点:(1)可以作为线下教学的有力补充。对于矿物学而言,现在的理论课学时太少,大多数情况下,在课堂上以教授基础理论和重要矿物为主,不可能将太多的矿物全面展开;而线上教学可以作为线下教学的有力补充,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学习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后拓展阶段,学生通过视频内容补充了解更详细的知识。(2)作为特殊条件下的备用教学手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线上教学,弥补了学习内容。(3)网络教学可以作为终身学习的有效手段。每个人需要终身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而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作为终身学习的有效手段。

MOOC是网络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式课程)的缩写,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12年进入中国以后发展迅速,不同省份也先后推出了大量的课程项目,极大地推动了MOOC的发展[4,6]。然而,MOOC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无论何时都应该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守好责任田”,因此必须要在其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7]。但是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MOOC中加入思政元素必须经过精心设计,传统课程在教学时物理限制(大家坐在教室里)能够客观上让课程思政内容更加深入人心,但MOOC教学在网络上进行,如果课程思政元素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很有可能造成这一段视频直接被忽视(被刷课),因此在MOOC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需要认真设计。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总结了《矿物学》MOOC运行中课程思政元素加入后的经验,可以为今后类似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提供借鉴和参照。

1 教学内容设计

1.1 课程思政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都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的缩影,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发生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团体之间和人与国家之间的故事,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有大量鲜活的爱自然、爱科学、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党、爱国家的事例。《矿物学》也是如此,在学科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可以提炼出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一直致力于将思政元素以案例的形式融入矿物学MOOC的视频中,在讲授专业内容的同时用故事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将课程思政内容无缝地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下面是两个具体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具体实例:闪锌矿的用途之一,多种稀散元素的目标矿物。闪锌矿是一种常见的稀散元素矿床目标矿物。换句话说,如果要寻找特定的散元素,首先要找的矿物是闪锌矿。在这里,笔者使用了闪锌矿中含有害元素铊的例子。事例是1960年发生在贵州“鬼剃头”事件。1960年,贵州省兴仁县回龙村村民发生了大面积脱发情况,当地流言四起,且当时正值特殊时期,闹得人心惶惶,事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派出工作组,但是医疗专家也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张宝贵教授临危受命,对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研读,发现铊元素可能是导致脱发的原因,这些铊元素就来自闪锌矿中,而当时并不掌握当地闪锌矿床含铊的情况,铊污染就在盲目开采闪锌矿时发生。讲到这里,老师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第二个例子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引导学生爱祖国,具体实例:月光石。关于和氏璧的一种说法是它是一块月光石,在这里可以将蔺相如与和氏璧的故事讲给同学,并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家国情怀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1.2 课程思政内容的时长和分布

与课堂教学时长不同,MOOC的时长要求为10~15分钟,一般以12~14分钟时长的比较多,因此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一般两节课90分钟)相比,MOOC内容分布的灵活度更低。如何在这有效的时间内安排好课程思政的内容,自然有效地提高这段时间内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境界,需要认真的布置和控制课程思政内容的加入位置和时长。MOOC视频的前两分钟一般是介绍本节课程并搭建知识框架开展课程,视频的最后一分钟需要进行总结和回顾,去掉这些时间,MOOC中有效的时间长度大约在8~10分钟。课程思政的内容要设计在2~3分钟,时间太短会影响故事的表达和教学效果,太长了又显得臃肿,挤占课程其他内容的教学,因此,课程思政内容设计的合理时长为2~3分钟。如果内容稍多,可以在这部分视频讲述时适当提高语速,提高语速不仅不会影响知识的传播,还会让一部分听众感觉这部分内容比较吸引人,能增强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内容的分布是两个层面上的,一个是对于一个MOOC视频的时间分布,笔者认为,合理的时长分布是在课程的6~9分钟,这样的设置既可以让自然科学知识体系足够的展开,同时也不影响后边的收尾工作,显得紧凑。同时,每一个视频只设计一个课程思政故事,否则,可能对教学体系有影响,使得其他部分内容讲授受到影响。内容分布的另一个层面是对整个课程而言的,课程思政的内容要贯穿整个课程,尽量做到每节视频课都有课程思政内容,保证至少两个相邻视频有一个带有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受到感染和熏陶,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内容的作用。

1.3 思政内容的趣味性设计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大家坐在一个教室里,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完成知识的传授,课程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物理空间上对学生进行限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传授内容的容忍度高,即使你有些部分讲得不太有趣,学生也不会离席走开,不影响后续的教学工作。但是对于MOOC这样的教学方式,离开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超过30秒以上的垃圾时间就可能导致学生跳过该视频(或者利用这段时间去干其他事情,刷播放时间),对教学内容的容忍度很低,因此,MOOC对内容的趣味性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缺乏趣味性,视频很可能没人看。即使授课老师强制学生完成多少播放量或在视频中设置答题环节等,都不是问题的解决办法,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视频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去听、喜欢去听。

2 教学方法设计

2.1 任务驱动学习法在课程思政教学的应用

MOOC与普通授课模式的区别是MOOC在开始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任务模块,在每个视频开始的时候,团队设置了一个文档,文档描述了课程的概要,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后来,发现可以在这个部分明确标注课程思政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在听完故事后进行总结而不是仅仅把课程思政内容简单地当成一个故事。争取做到让学生喜欢听课程思政的故事,然后看整个视频,看完视频后回顾课程任务模块的时候,通过课程模块的引导能够总结出老师想要表达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一个笑话。例如,在讲述绿柱石矿物的应用中,将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产出绿柱石的故事以及其在偿还苏联外债中的作用,设置的课程模块任务是:(1)矿物学研究对国家经济建设有什么作用;(2)从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开采的故事中您有什么收获。通过这个任务模块中的两个小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领会矿物学的研究对国家的发展不可或缺,并且能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2 讨论法在课程思政元素中的应用

在MOOC视频结束后,可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属于典型讨论法。在MOOC教学中应用讨论法,可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一些新想法,最后可以在大班级系统里将这些好的内容以公告的形式分享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同班同学能够得到进步,老师也可以得到进步,特别是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有的方面可能老师没想到,学生想到了,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成长,是典型的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和老师都很受益。例如,在讲授锆石的用途时,笔者用的例子是锆石可以提炼U和Hf,这两种都是核反应堆常用的原料,并且在这里讲述我国核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及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讨论的过程中,有学生不仅提到了爱国情怀,还提出从事核工业事业前辈的工匠精神,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这一点笔者所在的团队最开始并没有想到,通过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相长,使得课程思政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3 考核方式

课程教授完就需要进行考核,与专业知识不同,课程思政的结果很难考核,即使考核了,也很难说有结果。课程思政的结果将在学生的一生中慢慢体现,正所谓润物细无声。然而,作为一个教学内容,合适的考核方式不仅对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重要意义,也对教师改进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也对思政课内容进行了考核,考核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日常考核和期末考核。日常考核主要是在MOOC设置的每一单元的任务中设置一个与思政课内容相关的问答题,要求同学们用100个字回顾这一章学到了哪些感人的事例,并且总结一下思想上有什么进步。一般情况下,一章通常有4~8个视频,其中有3~6个视频中有课程思政内容,同学们的总结一般都能全部覆盖这些内容,并且有些总结超出了教师预想的范围,使得教学团队老师的水平得到提高,做到教学相长。

每一个学期期末,教师都会对课程进行匿名测评,请学生用20分钟的时间填写问卷,其中会设置两个与课程思政相关的问题:一个是你是否喜欢课程中讲的故事,如果喜欢,最喜欢哪一个,如果不喜欢,最不喜欢哪一个?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在课堂上有没有让你感动的故事,如果有,是哪一个。从大约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多数都给出喜欢,仅有3%~7%的人会填不喜欢,并指出是哪个故事。对于第二个问题,三轮的测评中只有4张问卷(共计197张)填无,其他均有效果。并且,在期末考试中,教师还会设置一个问答题(6分),让同学写下从故事中学到哪些精神,一方面是检查学生看视频的认真程度,另一个方面也是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检查。

4 结 语

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MOOC又是网络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无论以何种形式教学,都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内容在育人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从《矿物学》MOOC的实践来看,以2~3分钟左右的趣味性的案例形式进行教学是非常有效的,用任务驱动法和讨论法对提升教学效果十分有效。从考核效果来看,这种方式能够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思政考核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