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农村传统古建筑保护措施*

2022-11-26谢清艳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6期
关键词:古建筑村民建筑

谢清艳,洪 青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1 传统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虽然经历朝代更替,文化传承却一直延续下来。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结合各个地区不同的地理气候特点和人文因素,建筑形式也呈现出一种相同的朴素气质,不同的建筑表现。农村地区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建筑主要以民居、祠堂、庙宇呈现,其建筑形式是严格的,内部工艺是精湛的。近代社会从西方强势入侵起,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战争,期间西方文化对国人思想的洗礼造成我国部分民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恢复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非常重要。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一方面需要通过经济手段,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民自信。拆旧盖新还是修旧如新是目前农村建设遇到的难题,古建筑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要保留;但旧居内部空间的局限性限制了现代农民的居住空间,要改造,因此需要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保护和使用古建筑,保留文化遗产[1],让后人能配合书籍,直观了解我国古建筑的工艺和技术、历史典故、美术工艺、民俗民风等,增强真实性、艺术性及生动感,从而营造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氛围,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

2 农村古建筑的分类和现状

古代经济、技术条件有限,建筑一般采用随处可获取的泥土作为主要承重材料,其次是木头。泥土怕水、木材怕火和虫蛀,因降雨量大、年久失修等原因建筑容易破损,加之纵火、战争等人为因素,农村古建筑留存下来的不多。

目前,农村古建筑保存数量较多、较好的类型有民居和祠堂两种,其中民居作为村民生活场所,常采用的结构材料为泥土,在雨水充沛的地方易受到损坏;祠堂为一个村落或一个大家族共有,是举行丧葬婚礼等大型活动及节日祭拜的场所,材料一般采用强度较高、防水较好的青砖。因此农村留存下来的古建筑中,祠堂相较民居保存较好,故而民居建筑的保护需要加以更多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人选择抛弃旧民宅择地盖新房。旧宅虽然占地小、楼层矮、空间局促,但承载了历史文脉,且历史悠久、装饰细节丰富;新宅占地大、楼层高、空间宽敞,但是脱离了传统,外形整体较单调,大部分修建的四四方方,外贴面砖、平屋顶设计。许多地方大规模翻建新宅,其简单粗放的风格与当地的地理气候、风土人情格格不入,导致农村景观混乱,对发展美丽乡村起到反作用,因此保护古建筑,建设符合地方文化的新建筑,提高农民归属感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环节。

3 农村古建筑保护措施

3.1 扩大宣传以加强村民保护意识

由于新生活方式的驱使,以及缺乏政策、道德规则的约束,农村盖房向着层高更高、空间更大的方向发展。相比之下,古民居建筑矮小、局促,只有在老房子里生活惯了的老人才愿意继续生活在那里,年轻人都逃离传统建筑,这也加速了古民居建筑的破败。

古建筑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保存和保护古建筑是保护当地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要加强村民保护意识。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机构的介入[2],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古村落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确保古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还应广泛动员引导企业、社会力量捐资捐赠,共同参与古村落的保护,使古村落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加强爱护古建筑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审美水平和古建筑保护意识。一方面从古建筑内部开始进行保护,如及时修缮破损部分、防止不可逆破坏等;相关部门还需联合村委制定措施,避免部分村民为蝇头小利将古建筑构件(柱础、青砖等) 变卖。另一方面,对古建筑周围环境进行配套建设,新建农房以古建筑样式为模板,促进和谐村落的营建。

3.2 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撑

古建筑构件与现代标准产品不同,维护过程中大部分构件需要定制,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资金保障。目前各级政府虽然有专项资金用于古建筑修复,但数额不大,只是杯水车薪。基于此,在进行农村古建筑修复前,首先应从村落规划入手,摸清哪片区域古建筑较集中,作为重点对象,有的放矢;其次加大政府对农村古建筑专项资金的投入,通过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为古建筑修复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还要避免因大拆大建导致的古建筑再次破坏。

古建筑修复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专业人才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为保证修复手段符合古建筑特点,施工团队的工艺水平必须能够支撑项目的正常开展,因此还需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

3.3 合理进行古建筑翻修与改造

居住使用是保护建筑的最佳手段。为提高古建筑的使用频率,在修复过程中需要仔细研究如何协调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相互适应。

古民居修复一般有3 种方式,一是修旧如旧,这是最常采用的手段,如材料尽可能选择与古建筑缺失构件材质、形状和颜色相近的,复杂构件则可运用3D 打印等新技术实现。例如翻修曾国藩故居时,曾在周边农村搜集青砖等材料,使维护后的墙体和原来的旧居一样。二是新旧对比,这种方式采用较少,主要通过古代和现代材料的对比,强调时代痕迹,给人以视觉和触觉上的强烈冲击,这种方式在部分建筑修复中产生了奇效。三是历史和现代并存、对话,一般运用在较大型的建筑中,通过空间序列和环境塑造,将古代和现代建筑特点相融合,使人们同时感受到古代和现代建筑气息。

在古民居改造过程中,为了保持其特色,建筑内部尺寸不能有太大变化。为了增强古建筑与现代生活的契合度,可采用局部改造方式进行,如木窗上添加玻璃保温隔热、加建卫生间提高生活便利性、改造天花板增加空间丰富性等,从而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3.4 增加消防措施以提高消防能力

加强古建筑保护,还需特别注意消防安全。我国传统古建筑大多是木结构或木砖、木石结构,木柱、木梁、木窗花等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将传统故事凝固进装饰性的雕刻中,蕴含了古人非常多的智慧,弥足珍贵。但由于材料的易燃易损特点,现代生活中电器事故、电路起火等意外,使得消防成为古建筑保护的重点和难点[3]。为减少对建筑的损坏,发生火灾时不可使用破坏性较大的消防设施,同时应加强对电源和火源的管控,时刻保证供电系统安全运行。此外,改造过程中还应完善消防系统的布置,安装各种探测报警系统、设置消防器材、合理布局线路,提高消防能力。同时要对使用者进行用电规范及灭火操作的培训,降低从改造到使用全过程火灾发生的几率,保障古建筑的安全。

4 结束语

加强对农村传统建筑的保护,既有利于保持农村特色、提升农村魅力,又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对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农村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需要积极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各级政府要加强宣传,让更多村民了解、熟悉其文化价值,鼓励村民加入到保护行列,赋予村民更多发言权。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新建建筑的审批,避免盲目乱拆乱建,破坏村落整体风貌,让农村传统古建筑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延续和传承。

猜你喜欢

古建筑村民建筑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中国古建筑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