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开心的自己 享受生命的意义
2022-11-26苏宇涛
□苏宇涛
时光荏苒,转眼间新一届高三学生已踏上征途。高三季又逢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学生不是封闭在校就是居家上网课,学习压力、精神压力不断增加的同时,减压途径却减少了。在这过程中往往会有同学因精神紧张、情绪失控而厌学,或与同学、父母摩擦增多,有的甚至采取自残等极端方式宣泄巨大的压力。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深知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和身心煎熬,最近一两年,自己带的班里也曾经出现过情绪急躁甚至失控的事例。学生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导致心态失衡,心理压抑、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缺乏上进心。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在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的过程中,我建议引入生命教育,让他们懂得生命的珍贵,懂得关心自己、关爱他人,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最终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开学不久,我借央视热播的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中的《史记》一集,在班会课中与学生一起分享,同学们感触颇深。司马迁从幼年时期就被父亲教导要担负起司马家族撰写史书的使命,青年时期游览天下,一切都按照既定轨道顺利发展时却横遭变故—李陵之祸。在死亡、屈辱的威胁面前,司马迁选择了隐忍,接受了腐刑,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穷尽毕生精力终于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太史公书》。他对使命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对历史的敬畏,让班里的同学们肃然起敬。
这是一节很好的生命教育课,司马迁就是一个极佳的教育事例,它在讲述生命意义的同时也很好地阐释了使命价值:
对一个普通人而言。使命,有时代使命,家族使命,还有自我赋予的使命。司马迁就是集三种使命于一身,忍辱负重完成了旷世巨著,但只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有使命么?普通人是否也有使命?当然有!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有其价值和意义。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不仅有钟南山这样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还有更多的普通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快递员、交警、志愿者等等,他们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岗位所赋予的使命。2021年年初,石家庄突发疫情,我们紧急封校,全体同学、所有老师严格执行封校要求,遵守封校纪律,互相陪伴,直至所有考生安全返程,这是我们共同完成的疫情中的使命。
对家长而言。现在的家长们经常用这样的话语去“关心”学生,“你有什么困难?你有什么压力?这点儿困难和压力有什么大不了的?”潜台词还是面对高考这一事关前途的大事面前“必须考好”的使命教育。殊不知同学间的激烈竞争压力,学业艰深枯燥的压力,学校生活单调的压力,以及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的成长压力,都是家长们难以体会到的。同学间的一次争吵,家长老师的一句批评,老师无意间的一个玩笑,都有可能成为压倒孩子精神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成年人总以“过来人”的固有思维去劝勉青少年,未免显得代沟过大,脱离实际。倒不如“淡化使命”,少问多听常看,多倾听孩子的烦恼,观察孩子的状态,感受孩子的心情,引导孩子化解烦郁,接纳自我。
对学生而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也都被寄托了成功的期盼,考上理想的大学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教育的全部。试想,在一系列成功价值的教育后,当学生碰到一些挫折,发现自己其实无法成就大事业时,会不会失去精神的支撑,甚至怀疑自我,否定生命的价值?因此应该抛开急躁的功利心,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我们应该接受的使命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点:虽不能事事完全如意但自己的奋力拼搏总能换来一定的成果;用自己的一生去珍爱自己喜爱的事业;用自己的爱心陪伴父母老去;用自己的能力、知识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与家人开车驰骋享受团聚时光。这些,都是生命和使命的意义。正如央视新闻对热播剧《小舍得》的一番评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心意,做一个有温度、有价值、有情趣的普通人,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
同学们,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当遇到心理过不去的坎儿时,记得回家跟爸爸妈妈说说,跟老师聊聊,跟朋友唠唠。你不用做多好的成就给别人看,只需做开心的自己,享受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一种成功!